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辟除是什么意思?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辟除”简介

发布时间:2016-01-07 栏目:专题 投稿:现代的枫叶

两汉的选官制度除了察举以外,比较重要的入仕途径还有辟除和征召。

所谓“辟除”(或称“辟举”、"辟署”、“辟召”),是指官府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两汉官府的掾史等低级官吏,可以由长官自行聘请。其入仕途径大概是:先辟为掾属,再由掾属迁转。辟除入仕有中央和地方两种类型。

(一)中央各部署辟除。这主要是指公府的辟除。所谓“公府”,据《后汉书·灵帝纪》注,是指“三公府”,即丞相(司徒),太尉 (司马),御史大夫(司空)。又据《续汉书·百官志》“本注”记载:“汉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官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为百石云。”这就是说,除汉初外,两汉三公府掾史均可自行辟除。例如卓茂,就曾被丞相孔光辟除丞相府史;李寻,被丞相翟方进授为吏;孙宝,为御史大夫张忠辟为属;被 誉为“材智有余,经学绝伦”的匡衡,也曾被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辟为议曹史;杜抚“少有髙才”,为骠骑将军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辟太尉府。被辟除的人,除了一般平民外,也可以是在其他官府任 职的下级官吏,例如缪彤,“仕县为主簿”,陇西太守梁湛召为决曹 史,后辟公府;鲍宣,“为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为议郎;韩 韶,"少仕郡”,辟司徒府®。除公府自行辟除外,有时皇帝发现人 才也可诏令三公辟除,据《后汉书·寒朗传》载:

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上(章帝)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

这就是因皇帝事先了解陈朗的情况而直接诏令三公辟除的。就是朝廷指令辟除,也要按照一定的手续办理,据《后汉书·杨震传》分载:

延光二年(123年),(杨震)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於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 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於震,震又不从。

从这段记载看,若朝廷要三公辟除某人,必须要有“尚书敕”方可,这是当时制度所规定的,若没有这个规定,帝舅、后兄出面推荐的人,太尉杨震一定不敢抵挡。这件事表现了杨震刚正不阿,依法 办事,不畏杈势的品格。虽然这两人以后均被司空刘授所辟除,但 那是一种屈服权势的违法行为。

(二)地方州郡辟除。汉代地方州郡长官,也有辟除掾属的权力。郡守自行辟除掾属,汉初以后,就已经形成制度,而州的辟除,则是后来的事,因为西汉自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州刺史,而当时品位又很低,仅为六百石的一种监察官,没有什么用人权,据应劭《汉官仪》载,“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奏大小州。为设 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这是西汉后期的事,自此之 后,州才有较完备的掾属设置,也才掌有一定的用人权。至东汉末 期,灵帝为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地方的武装力量,才把州刺史改为 州牧,并把州牧的地位移置于郡守之上,掌握一州之军政大权,这 祥,州牧的辟除之权便远远超过郡守了。两汉时期,由州郡辟除而 入仕者,为数甚多,成为才士入官的重要阶梯。据《汉书·王尊传》 载:

(尊)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 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 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 属治狱,为郡決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

又《后汉书·方术列传》载:“任文公……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祕 要。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后为治中从事。”同书《陈蕃传》记载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 史周景辟别驾从事。”其中有不少人,是先由地方州郡辟除,后逐 渐迁升至公卿大夫。例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

(李)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 曹史……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

(117年),代袁敞为司空……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两汉辟除选官制,在不同时期辟除权力也不同,西汉时 期,权归三公,实际上丞相权力最大,据《汉书·田紛传》载:

紛为人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 於春秋,紛以肺附为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 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 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朝廷的用人大权,掌握在田纷一人手中,连皇帝的除授权都几乎被剥夺,引起了武帝的不满。至东汉以后,相权大大削弱,“虽置王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一般地说,东汉时期辟除郡县吏员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要盛于西汉,这是由於东汉以来,豪族地主势力大发展的緣故,地方望族中那些名士被辟除的,便越来越多,用人之权更多地转移到地方上,使得中央集权制不断削弱,而地方势力则不断膨胀,这就是酿成东汉末年割据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民族大迁徙的结果 欧洲民族大迁徙是怎么回事

涿鹿之战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有改天换地的意义

历史的误解:唐朝人并非喜欢胖女人

中国历史上战死沙场的两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