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二十四史中《元史》一书的?

发布时间:2016-01-10 栏目:专题 投稿:勤恳的酒窝

元史》是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着手安排人手去组织编纂的一本关于元朝兴亡的断代史书。关于这本书,历朝历代的争论很多,毕竟由于《元史》成书的时候比较仓促,所以,在内容上有很多的纰漏,其他一些史书编纂的常识错误自是不必说了。虽然说《元史一书存在诸多缺陷,但是它毕竟也位列“二十四史”之一。那么,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元史一书的呢?

如何评价二十四史中的《元史

元史》问世后,很多学者对它表示了不满,钱大昕则是不满者中持激烈否定态度的一个。他指出:“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元史》者”“开国功臣,首称四杰,而赤老温无传。尚主世胄,不过数家,而郓国亦无传。丞相见于表者五十有九人,而立传者不及其半”“本纪或一事而再书,列传或一人而两传”。

明朝的徐一夔也说:顺帝在位三十六年的事,既无“实录”可据,又没有参考书,只凭采访写成,恐怕史事未必核实。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但是,作为研究元代历史史料来看,《元史》比其他某些正史的史料价值更高。它仍是我们今天了解、研究元代历史的极其珍贵的文献。它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

元代的十三朝实录和《经世大典》已经失传,其部分内容赖《元史》得以保存下来。②《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去全书一半,而本纪占全书近四分之一,《文宗纪》竟多达一年一卷。有人批评它不合定例,不知芟削。然而这种作法却起到保存上述失传史料的作用。列传部分,由于元代史馆的资料就不完备,汉族文人常有碑传可资参考,而一些蒙古名臣往往无从搜寻,因此立传有详于文人,略于蒙古将相大臣的现象。如丞相见于表的有五十九人,而立传的不及一半。太祖诸弟、诸子仅各有一人有传,太宗以后皇子无一人立传。可是就见于列传的蒙古、色目人而言,其中有一小半人已没有别的史料可供参考,后世对这些当时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只能通过《元史》才能了解。③纂修者违反了修史的惯例,没有删去儒家学者认为不屑一提的史实。如有人批评“作佛事则本纪必书,游皇城入之礼乐志”。又批评它“列传则先及释老,次以方技,皆不合前史遗规”。但这些保留或增加的内容,正是反映元代一些重大社会内容的史实。此外如《地理志》附录河源、西北地、安南郡县等项,《祭祀志》附国俗旧礼,《食货志》增创岁赐一卷,这都是根据元代实际情况保留下来的重要史料

尽管《元史》在后世学者的眼中口碑不是很好,但是关于元朝的诸多历史,完全就是靠着《元史一书来传承,所以说一本书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相关推荐:

慈禧地宫被盗有何蹊跷?前因后果如何?

”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说的哪个皇帝,是什么意思呢?

历史上周勃是谁 周勃为什么汗流浃背?

抗战中最卖命伪军:曾两败国民党万福麟所部

解密:清朝的'奴才'地位为何会高过同朝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