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诸葛亮躬耕隆前后的时局变化

发布时间:2016-01-16 栏目:专题 投稿:幸福的毛衣

在诸葛亮躬耕隆中前后的十余年间,中原形势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总的情况是,大小军阀之间经过无数次争城夺 地的残酷战争之后,许多力量较小的割据势力先后被兼并,于 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形成了以袁绍曹操为主的两支势力 最为强大的军阀。鹿死准手?袁曹之间的斗争至此遂进入决 定性阶段。

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在黄河以北拥有强兵的袁绍,当汉献帝漂泊无依时,谋 士沮授献策说:宜“迎大驾安宫邺都”,以便“挟天子而令诸 侯,畜士马以讨不廷”。然而袁绍缺乏政治远略,未能采纳其策。(事见《三国志•袁绍传》注引《献帝传》)

曹操自公元192年至196年间,先后消灭了青州、汝南等地的黄巾军余部,占领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声势日盛。 他采纳了谋士荀或的建议,亲往洛阳朝见献帝,借口洛阳残 破,乃迁都于许。从建安元年(196年)起,汉家的天子就成 为曹操手中的傀偏,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动辄以天子名义 声讨异己,政治上居于绝对优势。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解 决军需民食等问题,又实行抑制豪强建立法纪、招抚流亡屯 田积谷等政策,于是在他的统治区内农业生产得以逐渐恢复, 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建安四年(199年)八月起,曹操袁绍之间的大决战 即正式开始,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战”。袁绍方面拥有“精 兵十万,骑万匹”,曹操集结在官渡一带的兵力大约有三、四 万人,双方实力相差很大< 袁绍的战略目标是直捣许都,劫 持汉帝;曹操的作战方案则是击溃袁绍,平定河北。故此次战争的胜负,将决定由谁来统一中原,进而平定全国。官渡 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争的 结果是兵多将广的袁绍被处于劣势的曹操所击败,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例如袁绍的麻痹轻敌、决策错误、指挥失宜,以 及内部矛盾重重,等等。而曹操能够以少击众、出奇制胜,表 现了他的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优愤病死。曹操乘胜北进, 到建安十一年(206年),先后攻占了原属袁绍控制的冀、青、 幽、并四州,曹操乃以汉献帝名义任命自己为冀州牧,大力 推行各项有利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政策,从而使长期战 乱的创伤得以恢复。冀州的州治为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是当时比较繁华富庶的城市之一。从此,它就成为曹操 的重要根据地。邺城属于魏郡管辖,建安十八年(213年),曹 操被封为魏公,后来又进爵称魏王,即以邺为都城。公元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仍然称魏。迁都洛阳后,邺城仍为 帝都之一。由此可知,官渡之战对于曹操个人的成败以及后 来曹魏的开国都是具有关键作用的一次大战役。

孙权据有江东

曹操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时,在江南地区的孙策(孙 坚长子)力量也发展壮大起来,拥有江东六郡(即会稽、丹鬌阳、豫章、庐陵、吴郡、庐江)。当袁曹官渡大战期间,孙策 决定偸袭许都,迎还献帝。正在他密议发兵的紧要关头,同 年四月为仇家所剌,伤重身亡。孙策英勇善战,所至克捷。曹操常惊呼“瘌儿难与争锋也”。如果孙策没有遇剌的意外情 况发生,则他一旦率师渡江北上,“鼓行直入,操将有首尾不 相顾者。那么,官渡之战的结局究竟如何,恐怕还很难断孙策临终,嘱后事于张昭等人,并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 说:“举江东之众,决战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的观察 是正确的,他认为其弟虽然不能争衡于天下,但足以守成。

孙策死后,十八岁的孙权继立。他承父兄之遗业,对长 江以北的中原局势,采取坐观成败的态度。而将注意力转向 安定内部,逐步向大江以南地区发展,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 实力。为此,他一面“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以张昭、周 瑜、程普、鲁肃等人为辅佐,对于新从琅邪避难南下的诸葛 瑾也敬礼有加,信任无间;一面又“分布诸将,镇抚山越,讨 不从命”气这时曹操无力顾及江南,乃用献帝名义封孙权为 “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作为羁縻之策。

刘表自保荆州

这时,除了曹操控制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孙权拥有江东外, 在全国其他地方实力较大的军阀,当首推荆州牧刘表。可是, 他虽带甲十万,却畏恵苟安,只求自保。他明知曹操有并吞 之心,可是当袁绍官渡之战的紧要关头向他求援时,他口 头应允却不肯发兵。其部下对这种“中立”态度颇为不满,劝 谏说:方今“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如 果要想有所作为的话\就应利用袁、曹“两雄相持”的机会, 避实击虚,问鼎中原,以获取胜利。可是,现在“将军拥十 万之众”,却首鼠两端,因循坐误,一旦曹操击败袁绍,“然 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然而由于刘表优柔寡断,虽有良策却不能用。

当时荆州的许多才智之士,特别是像庞统、徐庶、诸葛 亮等一批青年才俊,对于中原地区的风云变化江东孙权的 势力发展,都是洞若观火,认识深刻的;对于刘表的暮气沉 沉无所作为,也表露了鄙夷不满的心情。他们展望未来的国 家大势,一般多认为最终能够削平群雄底定天下者,恐怕还 是曹孟德吧!孙权虽然年轻有为,毕竟僻处江东,难展骥足, 一旦曹操以大军压境,孙权势孤力弱又怎能拒敌?至于号称 皇室之胄的刘备,尽管享有盛名,但其实力更是孱弱不足道。 频年以来,四处漂泊,一直未能占有一块牢固的根据地,以 后何去何从,恐怕连他自己也是心中茫然。

相关推荐:

慈禧统治时期因为爱美导致清朝尽毁

魏国李悝是怎么死的?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如何?

此皇帝是明君,为何死后被挫骨扬灰?究竟有什么隐情?

真实的曹操:一代强人的爱和怕

刘胡兰是红军连长小三是真是假?揭秘刘胡兰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