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家学渊源与荆州的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6-01-16 栏目:专题 投稿:成就的戒指

诸葛亮的家学渊源,自然以儒学为宗。他幼受父、叔的教诲及兄长的启迪,在学业上多少打下了一些基础。可是,由于他迭遭家庭变故,母父先后亡故;再加上兵燹频仍风鹤惊心等原因,所以还不可能具有賅博的学识。孔明学业的大进、识见的成长,主要是到襄阳之后的事情。为此,这里有必要谈一下东汉末年荆州文化教育情况。

由于长期战乱,不仅洛阳的大学早已停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官学、私学也都遭到破坏,国家藏书几乎损失殆尽。当时只有荆州及少数边远地区由于战乱较少,以及牧守的重视,属于例外情况。例如建安五年(200年),刘馥为扬州刺史,“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杨俊“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而独步于全国者,只有荆州。史载刘表“广立雍泮(即学校),设俎豆,陈壘彝,亲行乡射,跻彼公堂,笃志好学,吏士子弟受禄之徒盖有千数。洪生巨儒,朝夕讲论”。正是由于他的广立学校、“亲行乡射”,重视学术,优礼硕彦,因而使得当时的荆州教育事业相当发达,不论官学或者私学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文献典籍也得以保留和不断充实。

刘表荆州的政治中心襄阳“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同时,他也重视对经典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册定。“于是古典毕集,立于州闾”。一时荆州的学术研究气氛异常浓厚。刘表在政治上军事上虽无建树,可是他能重视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存和抢救大量文献典籍,功不可没。清人何焯说:“丧乱中经籍不遂泯绝,实赖有此。非可以刘表无远略嗤为不急”,这是比较公允的评论。

正是由于刘表的礼贤下士,故“士之避难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其中若古文经学家司马徽即在襄阳办有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例如蜀人尹默学成回川后,被刘备任命为“劝学从事”,负责教育工作。诸葛亮北伐曹魏驻节汉中时,任尹默为“军祭酒”,依畀甚深。其他如庞统、马良、董恢、向朗等人,后来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作过贡献。事实上,诸葛亮的学识才能也是在襄阳培养起来的。他初来襄阳时,因为年纪尚轻,开始在刘表所设的“学业堂”中学习,其内容自然是儒家的经典。这时,他依靠叔父诸葛玄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聪颖敏捷,不仅结识了不少青年俊杰,还使自己的学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诸葛亮与其挚友徐庶(字元直),倶曾向司马徽(字德操)趋谒请益。彼此辗转相引,孔明结识的师友遂越来越多。如宜城人向朗“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诸葛亮即因徐庶的关系,得以与这些人缔交。司马徽素有知人之名,号称“水镜”(或作“水鉴”),即对人物的评价,如水之清,可以鉴影;如水之平,公正恰当。他对于诸葛亮这位年青人是十分器重的。他说:“以君之才,当访明师,益加学问。在这里,司马徽既有谦虚之意,认为自己仅仅通晓经术,还不够做“明师”的资格;又有激励的深衷,希望孔明能够突破儒家经典的范畴,广泛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来充实自己,以便实现拯世济民的抱负。所以,孔明当时“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即不断向名流学者学习请教,而同学之间也互相砥砺切磋。可以说,诸葛亮在襄阳的十二年,乃是他一生功业发轫的关键。

相关推荐:

震撼历史的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堪比关公刮骨疗毒!

浅谈子冈牌:你喜欢传统手工的人文情怀还是现代机械的艺术多样性

经济多年几乎停止增长,为何法国人还活得这么潇洒?

古人暖手神器“手炉”:常见于隋唐盛行于明清

揭秘:是什么原因让吴王夫差不乘机灭掉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