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千秋大义,还是狭隘小义

发布时间:2016-01-20 栏目:专题 投稿:魁梧的豌豆

刘、关、张本是陌路之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异姓兄弟,世称“桃园豪杰三结义”,三个结义兄弟,一句誓言说出口,就终生信守,成为“义”的楷模。既然“桃园结义”被人们称为“义”,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义”呢?有人认为,桃园结义是一种大义,因为这种“义”使三个不是亲兄弟的人胜过亲兄弟;为了这种“义”,他们不惜抛却万里江山,甚至宝贵的生命。也有人认为,桃园结义只是一种小义,因为这种“义”,虽然对内部具有凝聚力,但是对外部却产生了极强的排斥力;为了这种“义”他们竟然失去了理智,放弃了目标。那么,桃园结义到底是大义,还是小义呢?

桃园结义的故事

刘备在涿县看了招募义兵的榜文,不觉长叹一声。这时,只听身后的张飞大声喝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两人由此相识。接着两人又遇见关羽。因三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便决定结为兄弟

三人来到张飞庄后的祧园之两,焚香跪拜,指天发誓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见第一回)从此,三人同甘苦,共患难,出生入死,终于打下了半壁江山。

后来,关羽因失了荆州而败走麦城。在突围的半路上,又中了东吴的埋伏,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羽见了孙权厉声骂道:“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抚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于是孙权便把关羽父子两人都杀害了。(见第七十七回)

桃园结义究竟是千秋大义,还是狭隘小义

桃园结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在纷乱的三国时期,这种义气维持了三人之间铁三角的关系,没人能摧毁。可是,结义这种形式也具有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他的自我封闭性与排外性。这样的弊端与开放的大趋势就显得有些不相适应。

下而就来分别分析一下“桃园结义”的利和弊:

1.刘关张,义薄云天

自从三国以来,特别是《三国演义》流行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刘、关、张三人是古往今来的信义之人,认为他们桃园结义是四海之内的大义之举。因此,人们总是把他们三个结义兄弟的所作所为,当作自己为人处事的楷模来加以效仿。例如。民间常有拜把兄弟的风俗,而在拜把兄弟的时候,又常有跪在关羽神像前发誓的习惯,可见,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对人们的影响之深。

俗话说:“杀敌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刘、关、张三人虽不是亲兄弟,却也胜似亲兄弟。刘、关、张三人曾经被曹操打散,当时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个夫人,在“降汉不降曹”的条件下,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敬重关羽,不但封侯赐爵,而是三日—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即使这样,也没有改变关羽的志向,当他打听到刘备的下落时,便毅然决然地“挂印封金”带着两个嫂嫂,斩关杀将而去。可见,无论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都不能动摇他们三人结义之情。

又如,张飞因醉酒失了徐州,自己觉得对不起刘备,便要自杀而死,这时,刘备急忙劝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见第十五回)刘备在这里所讲的“妻子如衣服”的比喻,虽然让人无法接受,不过,他的“兄弟如手足”的比喻,还是比较恰当的。从这个比喻中,我们不难看出刘备这个人的价值观。正因为他把兄弟的情谊看得重于一切,所以,即使张飞给他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他也没有与张飞翻脸。

另外,三个结义兄弟能够有福同享、不忘誓言。人们在结拜之时,总是少不了要说上一句:“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我们知道,古今中外能够“有难同当”的朋友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有福同享”的朋友却极少。刘、关、张这三个结义兄弟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们富贵之后,仍然不忘当年的誓言。

张飞得知关羽被东吴所害的时候,悲痛欲绝,他泣不成声地对人说道:“昔我三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不幸二兄半途而逝,吾安得独享富贵耶?”于是便不顾一切地来到成都,对刘备说道:“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刘备得知张飞也被害的消息时,棰胸顿足地说:“朕想布衣时,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今朕为天子,正欲与两弟同享富贵,不幸俱死于非命!”又说: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见第八十一回)于是,刘备便亲自率太军讨伐东吴。(见第八十五回)

2.三兄弟狭义家天下

有人认为,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尽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意义是非常有限的,而桃园结义他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严重的。那么,桃园结义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因为祧园结义,使他们三人成为一个封闭小集团。刘、关、张三个不曾相识的人,拜为结义兄弟,这使他们具有了较强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可以把他们三个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因而使他们具有了抵抗各种外来干扰的能力,可是,就是这种内聚力,同时也成为他们兄弟三个对外来人的一种排斥力。刘、关、张三兄弟排斥“异已”的事情很多,我们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事例让大家看看。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张飞是如何排斥诸葛亮的。自从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以师礼待之,关羽张飞两人很不高兴,他们一再对刘备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去!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羽张飞两心里很不服气。

当夏侯惇引兵十万前未攻打新野的时候,张飞闻知,对关羽说:“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这时,刘备问二人如何迎敌,张飞说:“哥哥何不使‘水’去?”刘备说:“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当诸葛亮安排完之后,关羽对诸葛亮说:“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关羽张飞两人冷笑而去。(见第三十九回)

我们再来看看关羽是如何排斥马超的。刘备自领益州牧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关羽为镰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不服马超,于是写信给刘备,便要入川与马超比试武艺。多亏诸葛亮回信劝慰,才打消了他的入川之意。(见第六十五回)

我们还可看着关羽是如何排斥黄忠的。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关羽问从成都来的费诗说:“汉中王封我何爵?”费诗说:“ ‘五虎大将’之首”。关羽问道:“哪五虎将?”费诗说:“关、张、赵、马、黄是也。”关羽听后大怒:“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因此不肯受印。(见第七十三回)

看来,刘备政治集团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差不多都遭到过他们这样那样的巧难与排斥,就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也没能够幸免,可以看出他们的排外思想该有多么强烈。尽管这几件事主要是关羽张飞所为,刘备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们这种思想正是受了刘备的影响,因为刘备所施行的正是“用人唯亲”组织路线。如果他们所要用的人还不是“兄弟”,他们便会千方百计的把这个外人发展成为自己的“兄弟'例如,赵云就是这样成了他们的“四弟”。

由于刘、关、张这三个结义兄弟,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小集团,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因此,在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之中,只有西蜀后继无人,这并不因为西蜀之地缺少人才,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成为“兄弟”,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其次,刘、关、张因大注重私人关系而失去理智把异姓朋友变成结义兄弟,当然便于拉近人与人之间感情距离,但是,却也非常容易把所有的关系都私人感情化。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理智如果被情感所代替,那么,他就很难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人的行为一旦失控,常常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实际上,这种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张飞刘备的身上都应验了。

我们先来看关羽被害之后,三弟张飞的反应:张飞从成都回到阆中,“下令军中:限三曰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这时,末将范疆、张达兩人请求宽限几曰,张飞大怒道:“吾急欲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两人被逼无奈,将张飞杀害。(见第八十一回)

我们再来看关羽被害之后,大哥刘备的表现:刘备当时便欲起兵伐吴,为二弟报仇。赵云劝谏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不服气地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学士秦宓也劝刘备说:“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刘备说道:“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可忘耶?(见第八十一回)

后来,东吴派诸葛谨前来讲和,诸葛谨对刘备说:“陛下乃汉朝皇叔,令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刘备大怒道:“杀吾弟之
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见第八十二回)最后的结果是:刘备兵败彝陵,逃回由帝城,死在永安宫。

张飞刘备都是为了关羽而死,他们两人之死,无论如何,都逃不脱他们心中遵循的那个“义”字,可见,太过讲义气,有时候也是会将人送上歧途。

兄弟之间如果能够相容,当然可以和睦相处,但是,兄弟之间如果反目为仇,相争起来有时会比外人更加残酷。且不说《三国演义》中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事,就是现实生活中,兄弟之间对薄公堂的事也屡见不鲜。“亲兄弟,明算账”这句俗话,就是无数经验教训的总结。

相关推荐:

细数那些三国时期被过度吹捧的将领,他们都是谁?

汉文帝刘恒和邓通是好基友吗?邓通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明朝末期水军的第一人为何朝三暮四反复叛变?

中华古代历史上五大精锐部队 战功显著未尝一败

揭密:蜀汉后期权臣蒋琬'东伐计划'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