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鲜明的对照-三国学研究之八

发布时间:2016-01-22 栏目:专题 投稿:机灵的豆芽

翻读三国史书,众多三国人物如走马灯般掠过眼际,细细点阅,那一幅幅色彩特异的人物组合图像会使你掩卷长思:分明是两个人执行着同一任务,置身于同一事件,可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鲜明的对照,内中孰是孰非,本没有什么难断之处,但历史留下的思考却是耐人寻味的。这里估举几例,魏、蜀、吴三方各择其一,其中有两则与荆州之争直接相关。王平马谡——实战家与空谈家之比

马谡其人后世议论较多,因他失街亭葬送了诸葛孔明的首次北伐,孔明不得不把他处决了,这么一来反倒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人们对他这个名字可以说普遍知晓;王平这个名字,相对来说则知之不多,一般对他不大了解。其实,王平才是真正经街亭之役而出名的,他的出名与马谡完全不同,结局也不一样。一个是因为失街亭导致全师败绩而落斩,一个是因为谏阻马谡与指挥有方而提升。

街亭之役中,他们一个是受命统帅前部担任先锋重任的主将,一个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副将。论特点,一个是熟读兵书战策、史称“好论军计”但缺乏军事实践的空谈家;一个则是没有读过什么书、史称“所识不过十字”但长期从事戎马生涯的实战家。这两个人的特点如果很好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未尝不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一对。可马谡死搬书本知识固执己见,王平多次规谏也半点不予采纳。

当时,诸葛亮在公元228年北伐魏国,命赵云、邓芝率领少数人马出斜谷道佯攻与长安相近的眉城,作为疑兵,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突击陇西,以期折回东下,占领今陕西关中地区,作为进一步攻魏的根据地。蜀军主力连拔三郡,前部进驻到今甘肃庄浪县东的街亭,再前进不多远就可进入关中了。其时魏国的文帝曹丕死后由明帝曹睿即位不久,根本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在此时大举伐魏,一时慌了手脚,仓促应战。曹睿亲自赶到长安坐镇,命大将军曹真率主力迎战赵云、邓芝部队,魏国以为这一路是蜀军的主力所在,街亭方向则由魏国宿将张引兵抵御。

马谡与张两军相遇,展开街亭争夺战。马谡违背节度,“舍水上山,举措烦扰”,王平连连规谏,马谡全然不听,结果被张切断水源,大败蜀军。这些史实在《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及诸葛亮传、马良传中都明载,在《魏书·;张》传中也有记述:“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当张切断蜀军水源发动进攻时,蜀军慌乱起来,马谡也慌了手脚,从而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而王平则表现得相当镇定,面对敌人进攻、己方部队溃散的危急局面,指挥本部士兵鸣鼓坚守阵地,一点不慌乱。王平传中载:当时马谡部队各营士兵四散逃命,“惟平所领千人,呜鼓自持,魏将张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遣进,率将士而还。”王平不但使自己所领人马完好无损,而且缓缓招回诸营残军散卒,使蜀军免受了更大损失。为此,当诸葛亮诛马谡及张休、李盛诸将后,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当时因街亭之战失利而被处斩和处罚的人员相当多,只有王平不但未受处分而且得到提拔升迁。

马谡所以不听王平规谏,固执己见弃城上山,根子在于熟读兵法而不会联系实际因时因地灵活运用,吃了死读书的亏,吃了教条主义的亏。他见兵法上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的说法,就如法泡制,搬来作为对付张的法宝,结果一败涂地。在被切断水源、军心不稳的异常情况下,他又惊慌失措,不会指挥,说明他完全缺乏实战经验。毛宗岗评点三国,对《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衔亭这一事件的描写作过一段精辟的评论,指出“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书。”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对于马谡其人,刘备在临终时专门作过评价,指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嘱咐诸葛亮对此要明察。诸葛亮不以为然,对马谡十分器重。刘备在世时,马谡荆州从事随刘备入川,曾做过成都令和越崔凹太守,尽管他“好论军计”,刘备没让他参与军务,更谈不上让他带兵作战。刘备一死,诸葛亮将马谡升为参军,经常在一起谈论军机,俩人的感情相当深厚,马谡临死前称他们俩犹如父子。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献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对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真心归服起过作用。到北伐时提拔他作先锋,曾经大为使人感到意外。当时大家都认为先锋应由宿将魏延或吴懿来担任,没想到提拔了马谡。结果诸葛亮内修政理、外平南夷经五六年辛辛苦苦准备的首次北伐,彻底归于失败,已经占领的陇右三郡也全部丢失,从而失去了进据关中的极好机遇。如果当时街亭不丢失,其后北伐的机动性就会大大有利得多。可见用人不察、用人不当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纸上谈兵、死守教条所造成的危害也不言而喻。

王平来说,街亭之役中的表现主要是因为他有多年实战经验。史载王平出身很苦,养于外家,不像马谡出身荆州名门士族,自幼读书。王平没有读书识字的条件,很早就随熟人到洛阳从军,曹操进讨汉中时他从曹营投奔到刘备方面,做了一员裨将,到北伐时也只是这个身份,其地位与马谡有很大悬殊。王平平时寡言少语,当上大将后常终日端坐帐中,也不像马谡那样能言善辩,夸夸其谈。史载其“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因为自己不识字,他就使人读《史记》和《汉书》中诸传给他听,能“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可见王平尽管不识字,但很注意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不是自恃有作战经验而不去向书本知识学习,一无文化修养、头脑简单的莽汉。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在街亭之役中有如此上佳的表现,也不可能在其后的军旅生涯中屡立战功,做到镇北大将军,成为蜀国后期的一员著名将领。

马谡王平,给人的启示很多。什么叫照搬照抄?什么叫真才实学?怎样去识人用人?怎样去排除用人中的感情色彩?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庞德于禁——不屈者与失节者之比

公元219年农历八月间,关羽北攻襄樊,发动了伐魏之战。这跟诸葛亮的北伐一样(孔明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两出祁山),都是为实践“隆中对策”而采取的重要军事行动。于禁庞德,是曹操方面在襄樊之役中抵御关羽的将领,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一个投降,一个死难,两人在气节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也是大家熟悉的三国故事,史有其实。

关羽北攻襄樊时,曹操正引兵西上与刘备争夺汉中,魏方又正跟孙权在淮南对峙,襄樊的防守力量十分薄弱。守将曹仁手下只有数千人,而关羽北伐军大致有两三万元之多,襄樊形势十分危急。曹操在长安闻报,急令于禁率领七路人马驰救。时值秋雨暴下,汉水上涨,平地起水数丈。关羽乘机决堤淹水,使于禁七军三万人马尽皆淹没水中。“关羽乘大船就攻于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事见《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和庞德传,《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于禁曹操手下一员大将,早在汉末军阀混战之初即归随曹操。作战勇敢,军纪严明,又有决断,屡立军功,与张辽、乐进、张、徐晃均为一时名将,属曹操手下五虎将之列。曹操对他十分器重,每逢征讨进发时总让他担当前锋,归兵时又让他担任后拒任务,敌方都对他十分畏惧。救援襄樊前,已由虎威将军升至左将军,授假节,其地位高于张辽、徐晃等。庞德原本是凉州豪强马腾的部下,马腾被杀后归随马超,后又随马超一起投奔汉中张鲁处。曹操进讨张鲁,张鲁降曹,马超奔蜀,庞德则随张鲁投降了曹操,时为建安十几年,即公元214年。就是说,庞德归顺曹操到死难不过四五年时间,而于禁跟随曹操已有三十年之久。所以当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庞德不屈而死时,叹息良久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庞德在马腾父子部下时,素以勇冠三军出名,归降曹操后,曹操知道他作战骁勇,封他为立义将军,赐爵亭侯,其地位自然低于于禁于禁的一个儿子已封列侯,食邑有五百户,庞德则为三百户。当时,庞德不是随于禁一起赴襄樊前线的。他在建安23年即公元219年春与曹仁一起平定宛城(南阳)侯音等人的反叛,遂南屯樊城。关羽进攻时,他与关羽交战,曾一箭射中关羽之额。因常乘白马,关羽军士称他为白马将军,对他都有些畏惧。曹仁令其屯兵樊城以北十里处,当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时,庞德顽强抵抗,发誓决不投降求生,乘小船欲返曹仁处时翻船落水,为关羽所俘获。庞德被俘后立而不跪,关羽劝他归降,说你的兄长(堂兄庞柔)在汉中我们这边,我欲以你为将,为何不早投降?庞德不降,回说“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关羽于是将其推出斩首。曹操闻之而悲,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追谥其为壮侯,以表彰其宁死不屈的壮烈举止。

于禁投降后,活得十分狼狈。当时关羽于禁解送到荆州城,准备得胜回师后起用。关羽荆州后,于禁等为孙权所得。有次孙权乘马出荆州城,带着于禁同行,吴臣虞翻大声呵斥于禁道:你这个降虏,怎么敢与吾主公并马而行!说着举起鞭子就要向于禁打去,被孙权制止了。曹丕代汉称帝后,孙权向魏称藩,为结好魏国,特将于禁等遣还。史称当时于禁“须发皆白,形容憔悴”,见了曹丕,“泣涕顿首”,十分羞愧。曹丕表面上加以安慰,封他为什么安远将军,说是要让他作为使者赴吴,叫他先到邺城去拜谒曹操高陵墓地,实际上是要把于禁羞辱一番,事先命画师在陵屋画上关羽攻樊、庞德愤怒、于禁投降之状。于禁一见,惭忿万分,发病而死。后人认为于禁固然有错,但曹丕的做法也太缺德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这样评说道:“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即此乃太不讲作为君主的赏庆刑威了)。”朱然潘璋——良将与贪将之比

朱然潘璋,都是东吴的将领。公元219年冬,吕蒙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向临沮(今远安)逃亡时,他们俩都受命到临沮阻击关羽;公元221年吴蜀展开夷陵之战时,他们都在陆逊统领下参与战事。两个人都有武勇,但潘璋极为贪功贪利,是个不守法令、品行不端、贪得无厌之徒;朱然则表现为有勇有谋,胆识操守俱佳,是三国时代良将之一。

《三国志·;吴书·;潘璋传》说他年青时放荡嗜酒,因家贪常赊酒来喝,债主上门来讨债,他说等我以后富贵发了财再还,很有点无赖的味道。后孙权用他来讨伐惩治恶民和盗贼,很是见效,逐渐成为一员凶猛的将领。史称他既为人凶猛,好立功业,又极为贪财和贪图享受,生性挥霍无度,是个贪功贪财贪图享受的人。他生出法子生财,征战中部队驻扎下来,他便在军中设立市场,其他部队所没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他的军市上买到。吏兵中富有一点的,被他杀死夺走财物,屡次不遵守法令。监察官员对其违法行为多次举报上奏,孙权念他的功劳总是原谅他不予追究。潘璋就是这样一员贪将。当他和朱然到临沮阻击关羽时,关羽父子正好被他的部下马忠擒获,关羽父子落到潘璋手里,其结局可想而知。史籍中虽然没有明载关羽是被潘璋所斩,但东吴方面擒获关羽后即斩之是史实,极有可能潘璋生怕朱然争功,先把关羽首级拿到自己手上,以铁定他的功劳,旁人就无法跟他争功了。按潘璋的性格,是决然容不得别人来争功的,因为这要影响到他的封赏。当时如果关羽落到朱然手上,也许不会马上被斩。

朱然曾与孙权同窗学习,两人情谊深厚。孙权成为江东之主,让朱然作了余姚县长,其时才19岁。后数建军功逐步由偏将军升任为昭武将军、镇北将军等职,是吕蒙袭取荆州后第一任镇守江陵的吴将。到孙权后期,进而升为大司马、右军师,总领诸将的大都督。《三国志·;吴书·;朱然传》称朱然对人对事态度都很鲜明,品行纯洁,他的才华只用在军事上,其他方面显得很质朴。吴国功臣名将自陆逊等逝世之后,虽然只有他还活着,再没有人能跟他的地位相比,但他始终保持着质朴的本色。他行兵作战也很有胆智和见识,当初孙权取得荆州吕蒙病危时,孙权问吕蒙身后谁可代替他,吕蒙说朱然的胆识、操守都绰绰有余,可以担当此任。吴蜀夷陵之战时,刘备惨败退到白帝城,潘璋等争相向孙权上书,要求继续向刘备进攻,称说刘备必可擒获。孙权向陆逊征求意见,陆逊与朱然、骆统都认为曹丕正在大举兴师,表面上说是帮助我们征讨刘备,内中实际包藏险恶用心,应当郑重决断,把部队立即撤回。不多久,魏国果然从三个方向对吴发动全面进攻,而荆州又是三路进攻的重点。魏将曹真、夏侯尚、张等全力进攻江陵,曹丕亲自坐镇宛城,为曹真等添威助势。曹军连营结寨团团包围了江陵,朱然里外援助都被隔断,形势十分危急。但他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冒着敌人矢雨激励官兵坚守城池。曹军经六个月围城多方进攻仍不能取胜,最后只好退兵,朱然从此威名远扬。

纵观朱然潘璋所为,两相对照,足见潘璋的面貌何等猥琐。历史上的潘璋,到晚年更是品行不端,贪图享受,穿的用的都与位高者攀比,真是三国时代贪将的典型。按照贪财与贪色相连的古今通律,潘璋大概在美色方面也是很贪的,只是史籍中未见这方面的记载,留下了一丝历史的遗憾。

相关推荐:

袁崇焕为什么能在毛文龙的地盘上,轻松杀掉毛文龙呢?

大都督周瑜弹琴的故事 周瑜有什么遗言

皇帝想夺他的美妾,他坚决不给,说了一句话,足以警醒千万人

揭秘太监魏忠贤与宫女客氏的畸形孽恋

搜神记伏羲和宓药的情史 搜神记香药的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