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曹植墓

发布时间:2016-01-23 栏目:专题 投稿:健忘的彩虹

曹植墓 古墓葬。位于东阿县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

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 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崖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据记载,早年:“兆茔崩沦,茂响英声,远而不绝。”隋建《曹植墓神道碑铭》载:北齐皇建年间,曹植的第十一世孙曹永洛奏请孝昭帝恩准,在鱼山“复兴灵庙”、“雕镂真容”。又据《东阿县志·古迹志》载:“元时以王为东阿城隍,后令宫钦改正其讹,别祠王于邑城。其后城迁祠废。明隆庆间,县令田乐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设庙貌”。因经年久远,古建筑均已湮没不彰,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古碑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该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有额无题字,但龛中,粗镂造像,因年代久远,造像面容已毁,只剩残迹。额背浅雕盘龙,尚清晰可辨。碑文22行,每行42字、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另外还有2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辨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傍徨。”墓前现还存有清代题诗碑和民国时期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1951年6月,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室砖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砌法。墓壁及顶部均抹一层厚约0。5厘米的石灰面。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前室、后室3部分组成。甬通与前室前室与后室之间各有1道门。墓全长11。40米,前室最宽为4。35米。甬道长2。20米,宽1。47米,高2。24米,券顶甬道口用砖平砌封堵。外门道深1。45米,宽0。20米,高1。41米,作为顺砖墙缝横砌封门墙之用。前室呈方形,边长4。35米,高4。80米,大跨度拱券顶。后门道深1。20米,宽1。65米,高1。96米,位于前室后壁偏北部,券顶,两壁中部偏西处砌有宽0。20米、高1。67米的凹槽,亦砌入顺砖错缝横砌的封门墙。后室长2。20米,宽1。78米,高3。31米,券顶坍塌,无后壁。棺木放置于前室中部,已腐朽,从廊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3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共有陶、铜、石器等132件,除玛瑙坠珠和3件玉璜放置于道封门墙内侧外,余均放置于棺木两侧。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该砖为墓砖,3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太和”为魏明帝曹睿的年号,“陈王”为曹植生前最后封爵。墓葬发掘后,甬道、外门道和主墓室由于长期暴露,1978年9月28日,4。35米见方的主墓室及2。2米长的墓道自然坍塌。为保护国家珍贵历史文化遗产,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了墓基围墙,翻修了隋碑楼。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对曹植墓进行维修,使濒于毁弃的曹植墓,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1993年,东阿县人民政府对曹植墓周围环境进行了拆迁改造,建起了1。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修建了陵门,改修了隋碑楼,增建了曹植纪念馆等。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推荐:

西周倒数第二个帝王:前贤明后昏庸的周宣王

惊!历史考古发现:埃及法老也是盗墓者

他想学秦皇汉武,却干了件让他走火入魔的荒唐事

亲历者忆抗战时伪满生活: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袁世凯称帝失败 竟是来自于一个阴差阳错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