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矛 盾”的曹操?从“矛盾”看曹操一生

发布时间:2016-01-24 栏目:专题 投稿:迷人的毛巾

曹操信长最喜欢的三国人以及游戏人,信长孟德生平的兴趣和思考从来就没停止过。信长不认为他的性格,尤其是精神,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只不过难以描述。当然,曹操性格不能一语道尽,简单的说,曹操一个心系天下,思维迅捷而有决断,个性直率外化,文化底蕴深厚的天才军事家。好像没什么缺点是不是?其实南飞这几个字概括的是曹操性格“特点”,讨论曹操性格必须联系曹操一生的经历。世事无常,最大的优点在另一个场合下便是致命的缺点。

令世人最不解的是:三国屠城杀降最多的人是曹操,对民众疾苦世态悲凉认识最深,实际工作做得最多的人也是曹操。尊草贬曹的观点就此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曹操人格分裂?信长认为,半生戎马的曹操是诗人的躯体里裹着一颗政治家的雄心,而不是相反。

曹操一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奔放言出必践的人,这一点在他年轻时政治观还比较模糊的时候特别明显。曹操徐州屠城之举,是如今最受人诟骂的事情。客观看待这件事,曹操的所作所为实属必然。曹操的文化底蕴很深,熟读历史兵书,传统观不可能不重,中国最根本的传统是什么?是孝,百道孝为先。更何况曹操性格如此干脆直接。但这并不是曹操屠城的根本原因。曹操一个政治家,虽然当时还比较理想化,相当意气用事,但绝不可能因私愤作出这种无甚意义的事——如果没有内因的话。在曹操所处的时代,屠城杀降,还是一种军事传统——屠城的好处只需想想宽宏的光武所创下的业绩就行了。一个存在千年的行为决不会一无是处。(本文限于题目点到为止)曹操早年做事深受传统和性格的影响,感性成分重,经常在考虑很不周全的时候就付诸行动——是不是和三国第一武将很像。这点在他孤军追击董卓一事中充分表现出来。当时的曹操一个不折不扣的“汉臣”。

然而,就在徐州之屠如火如荼的时候,曹操后院起火。几乎所有旧日的朋友都背叛了他,转去迎接一个似乎比他温和的武夫——只有荀彧支撑着三城为他保留了最后的一块根据地。这次变故对曹操的震击非常大,曹操定会仔细的反复的思考这件事的缘由,诗人将让位于政治家。此事最大的影响是:曹操对自己不太自信能控制的人绝不宽宏大度,他也不再无条件的信任别人,相信感情——这和他果决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遇到这种事情孟德会痛下狠手。吕温侯最后便是这样被杀掉的,荀文若也是这样无声的逝去。曹操军数十年没有一个韩信白起,甚至没有出现一个周瑜、关羽的根源——直到曹操迟暮之年才出现一个夏侯渊——也是在此时埋下种子。

如果说兖州之叛给曹操称霸天下的政治家之路埋下种子,那么,中央威望的日渐丧失和诸侯争霸的越演越烈则是强力的催化剂。心系天下的曹孟德不会做一个沉默的人。

但是,二三十年的诗人生活留下的感性烙印不会在毫无痕迹的抹掉。曹操深知自己考虑不周的祸害(而且下判断太快)——一人之智必然如此——所以曹操在重要问题上总会犹豫,而咨询部下谋臣的意见。人们只见曹操在官渡鏖战时的犹豫,在关羽围樊时的慌乱,却常常忽略孟德决战乌巢时的果决,和驻兵摩坡的鉴定。曹操一旦下定决心,就会义无反顾地执行到底。曹操能够纳谏如流,根本原因在于他清楚自己的缺陷。曹孟德相信旗下某士团的智慧,更相信自己的执行力。

在某一个局部时期,无论是具体战争还是局部战略,曹操这些性格特点都是无比巨大的优势。这使曹操军具有其他集团无法比拟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曹操能在中原四战之地刀口舔血,最终生存下来称霸天下,和他的“神武”密不可分。但长远看来,曹操终其一生不能一统天下的根源也在这里。

天下大势,十分之七为曹所据,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曹操亲征打下来的,从战绩上来说举世无匹——韩信徐达不能及也。但是,曹操不是韩徐。他不是鹰犬,他是一个未加冕的帝王,这种伟大的战绩恰恰铸成了曹操的悲哀。老毛有句话:大权抓牢,小权放掉。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一个君王应做的事。曹操虽然不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但他抓住的权力也太多了。一人之智解决不了局部问题,更解决不了全局问题。这一点直到孟德拿下汉中才认识到,多年无休止的征战,自己终于也到了英雄迟暮之年,终于也到了心力交疲的地步。曹操没有抓住战机下西川是一个战略错误;但是即使曹操下西川,也未必能比张颌夏侯渊做得更好。老骥伏枥,天命难为啊!刘晔虽然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战机,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注意到曹操的疲惫——这和曹操正好相反。

曹操留守汉中的班底很强,尽皆虎臣名将,只可惜无一人当得起统帅重任。惜曹子丹,司马仲达尚未成名啊——!而他们的对手,却是全盛期的蜀国。曹操既不能放心让曹丕治理邺,又担心曹仁、夏侯惇守卫的南线,对西线夏侯渊也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什么都不放心,如何能发挥众人之力一统天下?疆未定而人先老。

曹操的另一大缺点是容易骄傲轻敌,对于人主来说这也是一大忌。其实这分析起来一点也不奇怪,事实上,曹操一生如此俭省倒是表现出很大的克制。曹操也是一个人,一个人取得如此大的功绩,不滋生骄傲使非常困难的,更何况他身上还流淌在诗人奔放的血。名将大多飞扬跋扈,正是战功太多,太有成就感了。曹操集军事大权于一生,在这里摔的跤子更多。以曹操的聪明,不知反思过多少次。曹操虽说是开国之君,又深明民众疾苦,但曹操的生活相比孙刘显然太过节俭,而家资居然不及曹洪。

如无高度集权的则曹军不可能在河南生存下来,而高度集权则是夺取天下的一大障碍。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君王能力再强也要把权力分散给下属,不劳神,不专功,才能随时保持对大局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天下智力岂一人能任之!

成也曹孟德,败也魏武帝。前载功过事,留与君王思。

相关推荐:

他是晁盖的唯一知己,正气凛然,为什么没当山寨的大当家?可惜

杨贵妃得到唐玄宗固宠的秘诀

盘点中国古代的最精锐部队

解密:后宫佳丽三千 乾隆为何还要六次下江南?

宋朝小贩的幸福生活:利润率奇高 商品多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