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之天下英雄

发布时间:2016-01-24 栏目:专题 投稿:矮小的星月

我个人认为,能称得上天下英雄的候选人只有四位:曹操刘备孙权孙策

一、曹操

最近,对曹操同志可以说是好评如潮,大有平反诏雪之势。然而不要忘记曹操性格中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曹操有其*诈残忍的一面。不过这点似乎不能影响曹操同志参与天下英雄的竞选活动。试问历朝历代,那一位成就帝王大业者,或明或暗,不带有*诈残忍的一面。就以刘邦和项羽为例,正因为项羽同志光明磊落,在鸿门宴上不愿或不忍使用卑鄙手段,才会丢了天下。只是因为曹操同志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过于直白,性格又过于张扬,才成为大*的代表。

天下者,其实就是识人、用人和御人之道+愚民政策(得民心者得天下。)

个人认为曹操同志对文、武的重视程度是有区别的,曹操特别喜爱和重视武将,比如说关羽、赵云等,可以说是见一个一个

而对文臣却是另一番眼光,好象可有可无,如许攸,破袁绍功劳最大,也是智力超群,被许褚杀了,曹操竞然默许。如果曹操真是象爱惜武将一样爱惜人才的话,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再如徐庶,这样一位能人,虽然被曹操骗到手,曹操竞然不用,也不挖掘其潜力,听之任之。再如荀氏叔侄、跟曹操干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可见曹操谋士重视程度不是太高。难怪诸葛亮不去投曹操。因为即便是真心实意地跟曹操干,也不一定能得到重视。搞不好小聪明太多,容易步杨修的后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曹操本身就是三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无论是战略层面,或是战术层面,曹操都不输于手下任何一位谋士。甚至从史实的角度讲,曹操的军事造诣超过了诸葛亮曹操的军事成就可谓最高,不但消灭了北方大小军阀,而且著有军事专著《孟德新书》。只是给文物古迹的破坏者张松给废了。

一般来说:“一个聪明人的手下,不需要太多的聪明人。一个自认为聪明人的手下,也不需要太多的聪明人。”

因此,曹操不需要太聪明的,也不喜欢太聪明的。所以对谋士重视远不如武将。

在这一点上,孙权曹操正好相反,总感觉在东吴,谋臣的地位要远高于武将。所以说东吴一直缺武力超群,像张辽、徐晃、关羽等能独挡一面的名将。

孙权喜欢文人,并不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当然没有曹操聪明。(曹操的文学和军事能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望毛泽东项背者。)总觉得孙权是附庸风雅。只要看看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江东的一帮人就知道了。江南重文轻武,好像流传了几千年,原来孙权是祸根。

二、刘备

刘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是太高,前期在战略层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在战术上也只是耍些小计策而已。因此,虽然与曹操同时起步,但一直没什么发展。不过刘备拉拢人才有他自己的一套,就是从感情入手。我个人觉得刘备在前期对谋士也是重视不够,否则以刘备的拉拢手段,为什么没拢住陈登,陈登虽不是大贤,但是在战术层上还是不错的。可以说陈登是倾向刘备的。但是终于失散,却没象关羽一样千里寻主,说明刘备下的功夫不够。

刘备开始重视谋士,是到荆州后经过反思来的。这时候诸葛亮闪亮登场,刘备的功夫又使出来了,什么“如鱼得水啊”。从此,刘备便有了战略,开始快速发展。

总觉刘备的手段,不像曹操那样,有王者之气。不过还是挺佩服刘备的识人。如果说曹操善于用人和御人的话,那么刘备是最能识人的了。像关羽和张飞,自然不用说了。在他们还没显示出任何本事的时候,刘备就能全力拉拢。再是赵云。看《三国志》好像说赵云是刘备在徐州时的马童。当阳一战,救了阿斗,而后受到重用。从马童到将军,也是刘备破格提拔。演义中更是在公孙瓒时,就使上功夫了。什么徐州相别,执手而泣了。

还有王平,大字不识一个的降将,受到刘备的重用。

还有魏延,刘备取汉中后,要一员“夏候渊级”的重将守汉中,众人都以为是张飞,张飞也自认为非自己莫属,结果却是魏延。我想魏延其人,一定是怀才不遇的主,而且自命不凡。诸葛亮评价他爱跳槽,这也难怪,据调查,有80%的人是因为受不到重视而跳槽的,而不是因为报酬。魏延在刘备手下,一定是嗷嗷叫地干,可是一到诸葛亮手下,就憋气。所以说聪明人只喜欢像赵云这样的执行者,不喜欢自己有头脑,有想法的。其实就是容不得不同见解。诸葛亮用魏延,不得已啊。这一点上,诸葛亮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孙策

一提起孙权,大家就说是“承父兄基业”。那么从父孙坚那里“承”来了什么?只有程普等几个老将而已,实际上是“承兄基业”。可以说东吴是孙策打下来的。且不论孙策的武艺,只说战略思想。我觉得三国中比较有战略思想的人并不多,举几个,不一定全面。

祖授:(四州论)、荀或(挟天子、深固本)、诸葛亮(隆中对)、鲁肃(榻上论)、周瑜(伐蜀论)、孙策(欲袭中原)。

这些战略思想中,最终得以成功实施的,当推荀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深固本以争天下”和鲁肃的“榻上论”(最终得了荆州)。我认为从整个战略思想的层次上来说,荀或是最高明的,是站在政治角度提出的。其余皆以取地盘为主,是带有战略方向指导性的纲要。其他几个多是局部性。这些之中又以诸葛亮(隆中对)计划最为全面,但仍然是局部性的。而孙策的“欲袭中原”,是站在全国角度制定的大战略构思。可惜由于早死,未能实施。而被后人忽略。其实孙策是被人忽略的大战略家之一。就像张飞是被人误导的智将之一一样。

孙策的“欲袭中原”,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预谋的,而且比后来的鲁肃和周瑜都高明的多。

开始时,孙策的力量比较弱,无法已曹操抗衡,因此两家联亲。后来有了时机,就是曹操和袁绍对峙,这时候最正确的战略当然是远交近攻了,因此孙策欲与袁绍夹攻曹操,为了找个借口,就上书求大司马之位(当时曹操是司空,袁绍是大将军),曹操不答应,正好有了借口,于是出兵,先过江取广陵(今扬州),可惜被暗杀,(有可能是曹操或郭嘉派人干的,怕名声不好,假托许贡门客。)一代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可叹。

顺便说一句,孙权孙策不是一个档次的,这个孙策临死时的一番话,说的最清楚。什么你不如我,我不如你,不过是客气罢了,其实就是说孙权不过是个守家的。孙权虽然从哥哥那里得了全套的家什,可是还是不尊重他。

四、孙权

孙权战略不如其兄,就表现在其比较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且对时机的把握也不行。

(1)孙权初继位,由于内部不稳,采用鲁肃的(榻上对)联合曹操,欲取荆州,没有继续贯彻孙策战略,失去了最佳时机。

(2)赤壁之战以后,由于和刘备联合,没法全取荆州了,则鲁肃的战略不能实现,又改为取合肥,夺中原,可是此时曹操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又不是时机。而这种战略的后果是便宜了收渔翁之利的刘备,使其坐大。

(3)后来周瑜要去取川,孙权竟然也同意了,可见孙权战略是前后矛盾,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不能一时按一个路子走下去。这就像下棋一样,要么取实地,要么取外势。取了一半的外势了,又去抢实地,非输不可。

相关推荐:

沈万三为什么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揭秘铁面威猛的皇帝雍正登基迷雾

法老的诅咒:诅咒为什么会那么灵验?

曹操怎样解决下属左右派别斗争

匈奴人刘渊 居然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