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政治制度史-蜀吴

发布时间:2016-01-24 栏目:专题 投稿:甜美的画笔

(二)蜀汉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自立为汉中王。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后人称为“蜀汉”),年号“章武”,建都成都。263年,蜀汉为魏所灭。共二帝,历四十三年。一 皇权刘备称帝后两年死去,即位的刘禅庸弱无能,丞相诸葛亮受遗诏辅政,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死后,国事由蒋琬、费yi(字库版本低,打不出来,比较郁闷)、董允等执掌。景耀元年(258年)以后,宦官黄皓专权,政治腐败,国势日趋衰弱。二 官僚机构丞相为总理国家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地位特尊,蜀国惟诸葛亮任此职,诸葛亮死后不再设。丞相府属官有军师祭酒、中军师、前军师、后军师、长史、留府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西曹掾属、东曹掾属、仓曹掾等。另置司徒掌民事。在不设丞相的情况下,录尚书事、平尚书事或尚书令为最高行政长官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其下有吏部、左选、右选、度支诸曹。其他行政部门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诸卿。皇室官有太后卿、大长秋、太子太傅等。秘书机构有秘书令、秘书郎及令史,另有观阁令史、东观秘书郎等。皇帝近侍有侍中、散骑常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谒者等。太尉不常设,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最高军事统帅。蒋琬、费yi(依旧打不出来)都以大将军兼录尚书事,蒋琬由大将军进大司马。中领军掌禁军。其他将军、中郎将、校尉等武官略如魏制。御史中丞掌监察,其下有殿中督、符玺郎。司隶校尉督察京师百官及附近不法,但不领益州事。蜀的辖境只有益州,或置牧(诸葛亮丞相领),或置刺史。郡置太守、都尉。少数民族地区仅置都尉。封爵有县侯、乡侯、亭侯。三 任官与奖惩制度诸葛亮治理蜀国,“惩恶举善,量材授任,不计资叙”。他既能破格提拔确有才干的人,如犍为郡守李严的下属功曹杨洪,李严仍当郡守,杨洪却已被提拔为蜀郡守。又如杨洪的门下书佐何祗有才干,杨洪还在郡守任上,而何祗已被提拔为广汉太守。对执法严明的蒋琬、费yi(别笑我没文化,实在郁闷)等都大力提拔重用。对不称职的则果断地予以罢免,如将军来敏居功自傲,诸葛亮毅然罢了他的官。参军马谡不听军令,失掉街亭,诸葛亮将其下狱,执法无私,同时引咎自责,上疏请求自贬三等。由于他赏罚严明,连受过他处罚的人也很信服。

(三)吴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吴国,280年为晋所灭,共存在了五十二年。一 皇权在魏、蜀、吴三国中,吴国的皇权最不稳定,它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威胁:第一、世家大族的左右。孙吴政权所以靠的主要是江东吴郡顾、陆、朱、张四大姓的土著地主和南渡的江北世家大族张昭、周瑜、鲁肃等,这些世家大族不仅在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而且政治上可以左右孙吴政权,如顾、陆、朱、张四姓做郡吏的有千余人,陆氏一家就出了二相、五侯、十余个将军。第二、宗室势力的强大。宗室孙峻先为侍中,后杀太傅诸葛恪,被推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时新主孙亮年幼,孙峻实际上掌握着军政大权。孙峻死后,其从弟孙chen(这个字字库里也没有)为侍中,辅政。后孙chen费孙亮为会稽王,迎立琅琊王休,休以chen为丞相。第三、皇室内部争夺激烈。孙权宠潘夫人,生少子亮。孙权太子和,立亮为太子孙权死,即位的孙亮为宗室的孙chen所废,另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死,孙和子孙皓继立。孙皓用酷刑大杀宗族和大臣,吴国政权更加混乱。二 官僚机构吴以丞相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府属官有军师、长史等。皇帝年幼即位,立太傅辅政,总理国事。太尉、司徒、司空不常置。尚书台为中央处理政务的机关。以他官领尚书台事称为“录尚书事”、或“领尚书事”、或“平尚书事”、或“分平尚书事”、或“省尚书事”。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尚书台正副长官,下分选曹、户曹、左曹、贼曹。秦汉以来的诸卿如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将作大匠等都沿置。皇帝进侍有侍中、散骑中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以侍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宗室孙峻、孙chen都以侍中参与政事,不久即为丞相。太后卿、大长秋都有设置。太子官尤受重视,孙权即帝位后,立太子,置太子左辅、右弼、辅正、翼正,又置中庶子入讲诗书,出从骑射,还有太子宾客及率更令等。孙权晚年,改立孙亮为太子,以大将军诸葛恪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令少傅。国家政务,由诸葛恪总理。中书机构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设中书令、中书仆射为其长官,掌州郡文书、奉命作诏并领校事(秘密侦探)。其下有丞、侍郎、宣诏郎、中书通事舍人、左右国史等。另有秘书郎,掌管图书典籍。吴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上大将军最高军事统帅,都督中外诸军事权任尤重。领军将军掌禁军,另有宫下镇禁中侯、城门校尉。其他将军名号略与魏同。在濒江及要地皆置都督,权轻者但称督,领营兵者亦称督。吴以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关,御史中丞为其长官。其属官有中执法、左右执法、侍御史、督农御史、节度(掌督军粮)、符节郎等。吴无司隶,辖扬、荆、交、广四州,或置牧,或置刺史。郡置太守、都尉。县置令、长。封爵有王、县侯、乡侯、亭侯。三 军事制度吴国的军队有二十三万人。军队实行世袭令兵制,即军队将帅可以长期统令自己管辖的士兵,而且将帅的职位父死子继,若无子,则兄终弟及。这些军队实际上成为将帅的私人武装,并且是将帅的生产奴隶。他们大都是孙权驱迫农民甚至是掳掠来的人口组成的,地位很低,不得不用极残酷的刑罚来维持这支军队。四 俸邑制度孙吴政权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不仅让他们掌握军政大权,而且还赐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屯田客或农民作为私属。对有战功的将领还赐给俸邑,多至数县,可以自置长吏。这样。世家大族的政治势力与经济势力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到吴国后期,世家大族已经发展到“势利倾于城邦,储积富乎公室……童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的地步。

相关推荐:

唐朝时的特殊群体:传播文化的唐日混血儿

封神榜里的土行孙是谁?他最终被封为什么神位

南宫嘉骏《这个你深爱的秋 》歌词

嘉德在线(artr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