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到底是谁的错——浅析华佗之死

发布时间:2016-01-26 栏目:专题 投稿:深情的八宝粥

放假已有数日,白天闲来无事,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如流水般从指间淌过,心中不觉的有些失落,于是便决定从览罗老先生的巨作——《三国演义》。此书虽已读过数遍有余,其中大多人物及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每及读至书中精彩之处,还是忍不住为之鼓掌叫好、拍案称绝,也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彼及观至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时,心中更是被华佗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侍权贵”的精神所折服,并为其惨遭曹操迫害而大呼不平,对华佗的敬佩之情由然而生。但后经从书籍、网络中查阅资料,却又对此回所述之事心生疑惑,在此愚试言之,愿诸君姑妄听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今安徽毫县),又名旉(有些史学家认为华佗的真名应是华旉,“旉”为开舒的意思;他的字“元化”,化与旉为同义;而‘华佗’其实只是他的绰号。‘华佗’一词,出自梵语“阿伽佗”译音,是神药之意。)生年不详,据估计大约在公元2世纪初叶,卒于公元208年左右。

(在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七十八回中,曹操是以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为借口,将华佗处死,其发生时间为建安二十四年。但根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记载。关羽刮骨疗毒确有其事,被流矢所中应是在襄阳之战以前发生的,而且为关羽刮骨疗毒是其军中的军医,并非华佗本人。在这里罗老先生把华佗受害的时间安排到关羽死后,可以说是为了刻意突出曹操生性多疑的这一大特点,这一段其实是杜撰的。根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曹操在其爱子曹冲病危时,曾言:“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曹冲亡于建安十三年,由此推之,华佗应在建安十三年之前便不在人世。故华佗应大约卒于建安十三年左右,即大约公元208年,而非演义之中所杜撰的建安二十四年)

华佗一生潜心研究中医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发明的麻沸散可称为当世之壮举,创建的健身“五禽戏”风糜一时,所著如《中藏经》、《青囊书》等更被视为医学史上的里程碑。华佗一生行医,多拯黎民于病危之际,可谓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其声名享誉全国,被后世誉为“神医”。华佗医术之高明,可见一斑,此处便不再多着墨叙述了。

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言论被世人所默许。年少的华佗亦如此,他与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继承了自古遗留下的老传统,曾“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可以说是以读书为主,学医为辅,基本上做到了“求同存异”,并为以后从医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改变。东汉时期读书做官的风气达到顶峰,“学而优则仕”成为读书人坚定不移的信条,入仕做官则变为他们苦读圣贤之书的最终目标。而此时的华佗却毅然决定冲破读书人的世俗观念,并显示出了与凡夫俗子不同之处。他在“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的情况下,“皆不就”,却义无返顾的选择了自己所迷恋医学,决定从医,自此踏上了一条坎坷的路程。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重要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虽说孝廉一职官位低下,但名公巨卿多出于此,可以说是进入官场的一条捷径。华佗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被为举孝廉情况下依然选择从医,颇有“不为良相,甘为良医”的志气,不得不让人叹服。)

岁月如梭,时间一晃就是数十年。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豫、皖 、苏、鲁等各地,帮助了许多黎民百姓脱离疾病之苦。丰富经历使华佗医术更为精湛,口碑相传,风光一时,俨然成为三国第一“神医”。可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华佗医术之高明,同样招来了许多达官贵人、天皇贵胄的注意。华佗在为这些人就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医学虽为世人之所需,但却被士大夫所轻(古代的医者,在史书上归入了《方技传》,即使是“神医华佗亦如此,没有将其单独列传,由此便可窥知一二。可不比现在的“白狼”,红包拿着,私家车开着。没收钱决不治病,你要是敢招惹他,那你只能向上天祈求这辈子千万别的病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使华佗心中惆怅不已,回想昔日,“然本作士人”,谁知如今却“以医见业”,开始“意常自悔”(此处《后汉书。方术列传》更是毫不客气直接指出,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其“誓愿普救天下苍生脱离苦海”的初衷也开始随之动摇,入仕做官的想法呼之欲出,并成为了华佗改变现状的唯一可行方法。他开始苦苦等待机会的降临……

天下之事,可谓是无巧不成书。时贵为丞相的曹操,或许是察觉了老乡的窘景,于是想拉其一把。便以自己“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为由,将华佗招至麾下为其治病华佗自然不会放过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立即赶至曹操身边为其解除“头风”之苦。起初“佗针鬲,随手而差。”曹操病痛减轻,故对老乡医术赞赏不已,并深信其为人。随着曹操亲自处理国事政务和军务,日渐繁忙,“得病笃重”,便“使佗专视”。自此,华佗又成为了曹操的“御医”,但华佗在略微诊断老乡的病情后,得出了“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的结论

据中医学介绍,“头风”一病确实属比较顽固的症状(才学疏浅,对医学了解甚微,望饱学之士多加指正)以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若要彻底治愈的确很困难。但古语云:“医者父母心。”即身为一医者,应发慈悲之心,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需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而视之;更不可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必当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以救之。华佗既被誉为“神医”,想必对此语理解应更为深刻。曹操当时虽贵为丞相,但若论本质,其身体肤发也受之父母,故亦为一凡人。况其又是华佗的同乡,论公论私都应为其医治。但华佗此语似并无为曹操治疗之意;依华佗之言,曹操可以说是“必死无疑”,只是时间问题。作为医者,那么应先对患有重病或绝症之人以好言抚之,赋予希望,使其精神振作,而后再进行医治华佗一生行医,救人无数,相信必然知道心理作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可华佗此语并非安慰之言。其次,曹操既为“将死之人”,那为何华佗不把死马当活马医治呢?相信以其医术之高明,或许会有转机出现。可华佗也未如此。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华佗并无劝慰曹操之意,更是在未赴全力的情况下,便得出了一个“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这样一个略带悲观色彩的结论。使人不得不怀疑华佗此语是否另有所图。(常言道:“无德不成医”,身为医者,宁可无才,弗可无德。试问如果一个身份奇特的人得了重病或绝症,很难治愈。医生便以此为由,不但不鼓励病人,反而对其彻底放弃,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那么医生这样做有两种可能:1、此人心术不正,根本不配当医生。2、此人另有所图,比如红包或者是其他东西。在这里,华佗有类似后者的嫌疑)

再者,根据资料可知。曹操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初,而曹操华佗是在建安十三年。两者相减,竟差十二年之久。因当时曹操的“头风”病并未医治好,故曹操在杀华佗后很可能会再寻良医为其治病(也可能曹操根本没再找别的医生治病)。但根据华佗结论,即使亲自为曹操治病、“恒事攻治”,也只“可延岁月”(估计少则3、4年,多则6、7年)。而事实上,曹操却在依靠他人治疗(或是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惊人”的走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那么,华佗所言的“可延岁月”是否有些太长了点,这又不得不让人怀疑华佗是否在欺骗曹操。(或许会有人认为华佗是勿诊。但以华佗医术之高明,一生几乎没有发生医疗事故,故勿诊的可能微乎其微,在这里忽略不计)

由此观之,华佗得出“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的结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可以说有一定要挟曹操的嫌疑。

那么,华佗到底想从曹操那里得到什么东西呢?

名声吗?华佗此时已被誉为“神医”,妇孺皆知,名声早已享誉全国。故此项绝对不可能。是金钱?华佗一生行医,多次为达官贵人、天皇贵胄等类似的人物治病,“捞油水”的机会多的是,只要他想要。所以此项也不是。那么就只剩权利了。而恰巧当时的曹操贵为丞相,权利之大满朝文武无人能出其右。华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想借曹操之手,将自己入仕做官的愿望实现。所以,才在给曹操治病时出此言论,并开始实行他的计划……

华佗在为曹操诊断后,因“久远家思归”,向老乡辞呈后便回到了家中。而后,又对曹操的征召“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但曹操仍未放弃,“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可谁知,华佗仍不上路。想太祖世之枭雄,岂能受一医者的摆布。故勃然大怒,“使人往检”,并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虽屡遭拒绝,但还是三番两次的使人“请”华佗。可见曹操对待自己的老乡还是比较礼貌、尊敬的,并不是非置其于死地不可)结果可想而知,华佗的骗局被揭穿,被递解交付至许昌监狱之中,“考验首服”。随后,曹操没有理会荀彧对华佗的辩解,将华佗处死。

曹操在杀死华佗后,曾言“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想太祖戎马一生,世间行行色色的人物多见之,其识人之术必然不差,相信不会对华佗看走眼。既得此结论,故可谓是一针见血,道破了当时华佗曹操治病的心思。

正所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华佗既身为医者,应对每个患者尽心尽力,努力使其康复。即使华佗不喜曹操此人,也应念同乡之情,全力为其医治。但华佗却知而不治。此可谓无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的博爱之心。华佗在给曹操治病时,出危言耸听之论,数次征召而不至,似有借此来谋取官职,“欲以自重”之意。此可谓无淡薄名利、宁静致远的平常之心。华佗被世人誉为“神医”,但上述三者对此时的他已缺其二,不得不令人叹息。(这里主要指“此时”的华佗,绝对没有否定华佗的“以前”的意思)

此处还可再退而言之。即使华佗为当时为曹操诊治“头风”一病时,华佗均是以实情而告曹操,并无要挟曹操之意,而后便归家。曹操屡次征召华佗为其医治华佗又因“恃能厌食事”(厌恶吃侍候人的饭),故而“犹不上道”。依照汉律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名为是“不敬、大不敬”的罪名。据张斐《进律表》解释,“亏礼废节,谓之不敬”(《晋书》卷三十《刑法志》),而“征召不至”也属“不敬、大不敬”的范围之内,此罪更是规定处死。曹操当时虽名为丞相,但他独揽朝政,独霸朝纲,汉献帝其实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玩偶”。可以说违背了曹操的意旨便是违背“圣旨”,必将受到王法处置。而华佗身为一医者,多年在外行医,可能不知此状况,但即使他再不闻世事,也可从他人口中道听途说而略知一二。况其之前已成为曹操的“御医”,从朝中之事也可看出端倪。但华佗却在这种情况下,数次“亏礼废节”、“征召不至”、并严重的触动了曹操的威严,致使曹操大怒,曹操杀他也不为过也。

纵观华佗一生,年少好学,才思敏锐,与世之凡夫俗子不同。人至中年,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入仕做官呼之欲出。而其同乡的到来,便给了他一个机会,但华佗却出言不慎、征而不至、激怒了曹操,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世之枭雄,用政治手腕对待医人,是猜忌过甚。但华佗可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数步错棋导致引火上身。故华佗之死并非曹操一人之过,华佗自己也难辞其疚。

一家之言,望各位三国鸿儒及饱学之士多加指正。

相关推荐:

古代青铜武器铸造的顶峰,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

溥仪的亲妹妹 她把爱新觉罗氏评价为历史罪人

聂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聂政为什么刺杀侠累

诸葛亮'陈仓之战'进攻失利 为何却蹊跷的讨伐成功

历史解密:为何不可能是中国人最先发现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