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风云:周瑜果真是东吴政权的第一功臣吗?

发布时间:2016-01-26 栏目:专题 投稿:无限的草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周公瑾丰姿潇洒,豪放浪漫,风流倜傥,一个赤壁大战,让众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他的功勋,继而对他狂热崇拜。但是,我要说的是,周瑜果真是东吴政权的第一功臣吗?他对东吴整个大局的建立和巩固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以下角度分析:

1 除了赤壁之战,周瑜究竟还有哪些业绩?

周瑜是个少年天才,很年轻时就辅佐孙策,胸中带甲、胆识过人、智勇兼备,据《三国志》的记载,他所做的大事主要有:15岁择主定交一面;协同孙策作战, 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在前期的工作主要是跟随孙策东征西战,史书在这些地方并没有过多记载有关周瑜军事才能。我们要清楚一点,孙策也是个十分杰出的军事将帅,所以,周瑜赤壁战前没有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他只是跟从或服从孙策的命令行事。有一次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孙策,使孙策摆脱了危机,这也算作是周瑜一个业绩。

2 赤壁之战的首功真是周瑜吗?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打一场战争最根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人会说是军事指挥或组织兵力,因为这样才能击败敌人,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是,我恰恰认为打仗最重要的不是军事,而是政治,是政治上的策划和谋略。因为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续,打仗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政治

第一曹操大兵压境,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自己的现状。如果自己的政治实力远远不如敌方而硬要去拼上去打,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就像西汉前期不与匈奴交战一样,西汉的和亲政策绝对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休养生息,壮大力量,采用的一个缓兵之计,最终在汉武帝时才向匈奴宣战。

第二,要分析作战之后的政治是否稳定、和平

第三,要总结自己的实力和敌方对比

第四,要分析是否与友方联盟,因为联盟才更有把握击败敌人

第五,要制定战略规划

所以,我们分析一下当时吴国的状态:吴国在中国是一个军阀,盘踞江东三代,势力稳定;吴国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强大,而且军心不稳定,但是在孙策的领导下,战斗力较强;吴国的内部政治力量不稳定,因为其政治结构是建立在门阀的基础上的,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亲操和拒操两派,而且容易出现内乱局面; 对其对手曹操的不了解,可以说根本没有交锋过,曹操在当时是很有威名的,他击溃了吕布,袁绍,,袁术,乌洹等众多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周瑜当然是主战派,他曾对孙权说过“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的话,但是这些话显然不足以坚定孙权下定决心要攻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孙权从根本上决定与曹操交战呢?我先按下不表。总之,赤壁战前的总体谋划者一定不是周瑜,和刘备联盟也不是周瑜的主意,也就是说,以上五个条件中,周瑜的作用是第五条。我绝对不是要贬低公谨,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周瑜在具体作战中尽显英雄本色,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最终阻止了曹军一统天下的进程,周瑜功不可没。但我却认为,这场战争中起根本作用的人物不是周瑜,而另有其人。

3 周瑜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赤壁战后,周瑜曾经上疏孙权,疏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周瑜一直以来是主张坚持要除掉刘备的,也就是消灭刘备集团。这样的主意不是很好的计策,曹操在北方势力很大,此时的东吴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况且刘备绝非轻易就能消灭的人,他文有诸葛,武有关羽、张飞等,势力也有所大增。这样的形势下两国应该保持结盟状态才是明智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军事家,周瑜是优秀的,但作为统筹大局、稳定四方的政治家,周瑜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和策略。大家想想,如果按照周瑜的计划进行,结果只能是一团糟,刘备孙权两败俱伤,而曹操得力。

好了,现在我来对东吴政权的第一功臣作个定论:他就是看上去默默无闻,实际上胸有万分韬略的鲁肃鲁子敬。我们来看看鲁肃的一生,真是大有所为。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和发展。鲁肃是个慷慨的人,当年帮助过周瑜,所以两人关系亲如手足。鲁肃有非凡的战略眼光,在很早以前就给孙权献上了鼎立三分的千秋大计,被后人称作是东吴版的《隆中对》,这个措施意义重大,绝不是打一两次战争的胜利所能比拟的,这是一个政治的方向和路线,把握时局,总揽天下,鲁肃功不可没。赤壁之战中,鲁肃曾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孙权听完,叹息道:“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鲁肃明确了孙权最后称帝的思想,指出了要害所在,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而后,鲁肃清楚的认识到一东吴的能力不可能独当曹操或者说吞蜀,联合是长期也是最现实的战略路线。在这个战略路线方面,鲁肃的眼光远远高于周瑜、吕蒙。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书》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战略家和谋略家。

我认为,东吴政权的建立、发展、壮大,起着最关键和核心作用的是鲁肃而不是周瑜。但是,这两个人都是吴国最优秀的人才,周瑜英年早逝,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浑身的抱负和理想无法得以实现,不管怎么说,赤壁之战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军事天才,英雄人物,而我们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人物鲁子敬,或许我们都会留恋于战场上的激烈与精彩,而却忽略了政治上的韬光养晦。

东坡居士的一阙大江东去名垂千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周公谨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和鲁肃都是品德高尚的历史英才,我们在赞赏周瑜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东吴第一功臣鲁肃!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心得和体会,欢迎大家指正批评。

相关推荐:

奸臣还是忠臣?解密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鳌拜

朱棣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南京迁都北京?源于一起著名的刺杀事件

解密:历朝历代统治者是如何鼓励老百姓生育?

隋炀帝为什么在国内大乱时仍要远征高句丽?

远古时期的四大的剑齿虎,几乎统治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