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曹操家族的命运悲剧

发布时间:2016-01-27 栏目:专题 投稿:辛勤的彩虹

三国的历史,就像是场流星雨,而三国人物则像一颗颗流星,在暗夜里划出耀眼的轨迹,又转瞬即逝。而正是他们的光芒,才交织成了这绚丽的场景,才形成里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文韬武略。从陈留起兵到最终加封魏王,从《龟虽寿》到《短歌行》,无不处处散发他的个人魅力,使其成为当时国内最强势的领导者。

曹操死后,短短二三十年间,曹氏家族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可以说,曹魏集团的命运就是一个悲剧,因为它的结局,曹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而他的起因,确是因为曹操的智谋与强势

曹操的智慧和个人魅力,可以从两点当中体现出来:一是九品中正制,这在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已有详细分析;另一点就是 “唯才是举”。曹操一纸《求贤令》,直白的道出了他的想法:“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可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吾得而用之。”正是曹操对于“才”的珍惜和重视,才使得曹氏集团人才辈出,为其最终统一北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

但至少有一个人,曹操即使是在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也并没有“唯其才”,吕布吕布的事情在《三国演义》里讲得很生动,曹操攻下下邳后,抓到吕布吕布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可能还是有些想唯吕布的才,所以很犹豫,于是回头看刘备,希望刘备能给个建议,刘备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于是曹操就将吕布缢死了。

吕布始终是不甘为人下之辈,是一个鲁莽的野心家,曹操知道自己会控制不了他,并且还会给自己带来威胁,所以才要杀掉他。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唯才是举”是有条件的,即:曹操要能控制他而为己所用。很明显,吕布不属于此一类人,所以就算吕布是当时国内最厉害的武将,就算曹操当时和需要人才,也还是要杀的。

最终还是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为曹操所用,还是证明了曹操魅力他的强势。而他的团队,也是建立在他强势的基础之上的。

但并非曹家所有人都能像曹操那样强势,接下来的曹丕还不错,但可惜他“享国日浅”。但曹叡就完全不一样了,曹叡把它的聪明智慧都用到皇家的基本设施建设上了,而国内的政治则完全交给他人了。此时,曹魏政府里的人员还基本保留曹操时期的配置,但领导者却早已换过,曹叡智慧远不如乃祖乃父,但却又不务正业,任由曹爽与司马懿争来斗去,最终当司马懿杀掉曹爽后,曹魏集团就再无回天之力,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所以,曹魏集团走向灭亡的原因,其实就是权利的流失。

在组织行为学中,权力的来源有三种途径:职位(法定)的权力、专家的权力、榜样的权力。第一种权力来源与组织固有的机制,是被动的被赋予的权力,需要制度的保障;后两种权力则来源于个人,是以个人魅力权力保障的。曹操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人,他有能力一手掌握权力(同时他也除掉了那些有威胁的人),使天下的智慧尽为己用,为北方最终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但接下来的君主们,他们权力的来源已经转变成了法定的权力他们拥有权力只是因为他们以前太子、现在是皇帝,他们权力只是来源于他们的位置。他们已经不再像曹操那样强势那样有魅力他们已经不能依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来掌握自己的权力他们权力需要依靠体制来保障,但这体制却是沿用曹操时期的体制,而曹操是可以自己把握权利而不需体制保障所以曹操的体制用来保障后继统治者的权利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对于如何保障权力,除制度外,历史也是可以借鉴的,一是刘邦,一是刘秀。他们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儿辈握紧权利。刘邦用的是杀,把凡是有可能威胁到刘氏政权的人通通除掉,一个不留;刘秀则是很温和的让那些可能威胁到政权的人回家种地,让他们与政治绝缘。两种方法殊途同归,都是要扫清潜在政敌,为后继者的统治铺平道路。后来赵匡胤和朱元璋也将此两种方法再次演绎过,就像朱元璋对太子说的那样,棘杖扎手,帮他将杖上的刺去掉。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四人,不论谁,他们的王朝都是一的统一的王朝,局势已经趋于稳定,不太会有什么动荡的的可能。鸟尽弓藏是很自然的事情,否则会伤到自己。但曹操不一样,自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就注定在短期之内没有足够力量来统一全国了,所以,鸟不尽,弓也不能藏,曹操最终没能完成统一所以在他死后,并没有能够为后继者将棘杖上的刺去掉,所以祸由此起,到后来,这些刺很快就反过来狠扎他们了。

最终,在没有强势的领导,又没有可以制衡权利的机制的情况下,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在激烈的内讧中“安静”地倒下,接下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能曹操压根都没有料到,那个统一的王朝已经改姓司马,而不是姓曹。

相关推荐:

宋人活法儿:活出“文艺复兴”似的嘉年华

光绪的死和谁有关?谁才是光绪皇帝死亡的罪魁祸首?

50年代,日本自卫队

揭秘: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十大处世哲学是什么

包拯额头上的月牙是怎么来的 真实的包拯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