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的三国情结

发布时间:2016-01-29 栏目:专题 投稿:踏实的故事

百家讲坛里品三国,让易中天教授如日中天,名利双收。我与易大人有相近的爱好。

中国四大名著中,最爱读三国演义,有点喜欢西游记,不大喜欢水浒传,最不喜欢红楼梦。公子小姐丫环词儿曲儿读的没劲,也许自己缺乏文学细胞,唯一没读完的名著就是它。

喜欢三国演义想来纯属偶然。小时候一次听出的兴趣。我们孩童时值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农村没有三国演义书;连环画倒是流行,买不起。但有故事可听——特别爱听打仗的故事。这天,父亲一个朋友、山里的一个伯伯来家,他们聊起了过去看的三国皮影戏《长坂坡》,什么赵子龙当阳大战曹兵,枪舞的水泼不进。曹操在山顶看了,连称“好将!好将!”,下令不准放箭,“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结果让白袍将军赵云斩将杀敌而去……大人谈的热闹,我在旁边听的过瘾,大脑当时就在我们后面的山上布景古战场。暗暗敬佩赵云,也觉得曹操不坏。以后,经常缠着父亲三国父亲不识字未读三国,就拿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三国枝叶喂我。

青少年开始读三国。十八岁上班不久,好友范国旭先生得知我好三国,特购了一套《三国演义》送我。上下两册,书暗绿面,题目毛笔行书竖排,书价格便宜,一套4。35元。——真的很感谢他。20多年来特别是年轻任教时,这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精彩的上册肯定不止50遍。现在该书仍摆在我书架上,只是封面胶带补丁累累,内页尽带黄浸痂。

读多了书熟。家父在世时曾以三国“反哺”于他。记得1985年暑假回家,一个晚上的月光下,我讲述“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语句同书基本无误。父亲和弟弟听得津津有味。父亲当时说,终于相信是有人能把一整本书背下来。1987年,曾与同事打赌,写三国人物两百名。结果我以软笔花一个多钟头用四张白纸默写出三国人名223个。现在想来,我要是像陕西周老虎一样造假同事也不会知道。这不太容易。借用梁启超谦虚而自负的话来说:关于三国演义本人没有什么学问,但也有一些了。

三国的人喜欢比拼武功。三国谁人武功最高?据说民国时期就有说法: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那么除了猛人吕布和早亡的典韦外,谁是武林至尊呢?历来争议很大。因同一数量级的武将太多,又没有公开循环淘汰赛,不好比。我不同意上述排名,坚持认为首推赵云。倒不是小时候听了故事先入为主大脑定型,赵子龙确实是超一流选手。第一,他是身手矫健的常胜将军,一生未有败绩没受过伤,不像关羽反应较慢经常中箭;第二,年轻时曾威震长坂坡,匹马冲阵,斩杀“曹营名将50余员”,请注意,杀敌时他怀里还抱着幼主!70岁时宝刀不老,杀入重围救被曹操二将围困的黄忠,“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那张郃可不是平庸之辈,敢视猛将张飞如小儿,曾与飞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可张郃原已是赵云手下败将,故有徐晃助阵也不敢上前。第三,赵云早年冲阵枪挑了与张郃齐名的高览。高曾经与魏之名将许褚厮杀未分胜负。年轻时赵云在野未会吕布,要是赵吕大战,也许赵获胜不易——因吕温侯有良驹赤兔马助阵,但绝对会超过张翼德斗吕奉先的五十回合,极有可能战成平手。至今我还熟记赵将军赞美诗:“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三国不免论英雄。我看三国英雄,只是曹刘,孙权不行。曹操是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毕竟是晚了一辈。有如杨过之于欧阳峰,武功不在一个档次,孙权到底是二流角色。奸雄曹操的大气和文功武略,枭雄刘备的坚韧和含而不露,孙权比不得的。孙权多次对曹操曹丕称臣固然也算勇却不是大勇,对刘备用妹妹做美人计亦算智决不是正智或政治,假扣大臣家小指望以宗族感情索要荆州是计但近乎儿戏注定落空,至于筵会上他在驴面题字取笑自己爱卿诸葛瑾的长相,那更是说不上幽默风趣,与英雄所为南辕北辙,只能令人小看。

三国要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没什么意思。易中天教授谈三国深入浅出很有见地,也未必都对。我对他煞有介事论证“孔明借东风不是事实”就颇不以为然。从三国演义上看,诸葛亮借到了东风是事实,你管他会天气预报还是靠装神弄鬼还是我们百姓理解的能掐会算?三国演义又不是三国史实,它是小说,演义允许文学虚构,而趣味性是小说得以流传的重要佐料。三国第七十八回另载有的神医华佗的奇招:“有一人眉间生一瘤,痒不可当,令佗视之。佗曰:内有飞物。人皆笑之。佗以刀割开,一黄雀飞去,病者即愈。有一人被犬咬足指,随长肉二块,一痛一痒,俱不可忍。佗曰:痛者内有针十个,痒者内有黑白棋子二枚。人皆不信。佗以刀割开,果应其言。”这无疑都是扯淡。你易教授何不也来较真、破除迷信一番!三国演义不就是史实加演绎、靠它的虚虚实实才广具魅力而让国人几百年津津乐道的么?

三国可学古文。三国演义大半白话小半文言,读三国于学文言文颇有裨益。譬如,三国中,“并”多取古义为副词“都”:军阀董卓进京,“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再如,关羽斩关杀将即将离开曹操地盘,张辽“及时送达”放行公文后说,要是找不着刘备,再回到我们这里来吧。关公笑曰:“安有是理!”真的,哪有那样的道理?小学生对这四个字可能不懂,但可凭语境猜个七分。我们那年高考古文恰有相近的一道题,自然迎刃而解。印象较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三国可能有所发现。罗贯中总会在文字中不经意给出一些蛛丝马迹,全看读者自己体味。我就发现曹刘不仅是对手也是朋友也是知己,常常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英雄相惜——我读三国煮酒论英雄》。关于枭雄刘备工于心计长于权谋的例子报刊网络民间列举多多,诸如:种园子、摔儿子、哭鼻子、托孤还在试臣子,等等。这里我从三国演义中截取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片段,作为本文的收尾。

曹操打袁绍时,刘备联络黄巾残部刘辟等攻其老巢许都,被曹操击败,当时关张赵均不在身边,刘备与刘辟引千余人逃命,不想被操大将张郃和高览夹击。这时,“玄德两头无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事势至此,不如就死!’欲拔剑自刎,刘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初看感到刘备的表现很奇怪:有帮手时大呼小叫嚷着要自杀,没有帮手了反倒要自战,难道他坚信一人舞双股剑比二人合力对敌还有胜算么?原来,刘备拔剑自刎是假,其实想让刘辟出战,怎奈刘辟只是友军而不是自己的部下,于是假作自杀之状,令刘辟或逼刘辟迎敌。最终刘辟送死,赢得宝贵的三分钟自己获救。刘备心计之高城府之深,于此可见一斑。

相关推荐:

古代青楼文化你了解多少?

孙膑与庞涓 战国中期最伟大的两位军事家的相爱相杀 孙膑和庞涓师出同门 为什么在最后会反目成仇?

中国古代皇后如何选立 皇后和王后的区别是什么?

徐霞客的故事:立志游遍祖国河山

中原大战秘闻:蒋介石曾险被冯玉祥部下奇袭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