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胡学彦:说曹操杀人并与易中天商榷

发布时间:2016-01-29 栏目:专题 投稿:复杂的鸵鸟
曹操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而其中尤以误杀人为大宗。此可见于《资治通鉴》。图为司马光手写《资治通鉴》残稿。

上个世纪,郭沫若为了把曹操的奸雄形象翻转过来,创作了《蔡文姬》这个剧本,为曹操涂脂抹粉;又写了不少曹操翻案的文章,甚至于说他继承了青州农民起义军的传统,几乎要把他描画成一个农民革命的英雄。近年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也对曹操赞颂有加。其文更绝,对曹操之枉杀好人也曲为之解。如说祢衡之被曹操借黄祖之刀杀害,乃“咎由自取”,“自己找死”;吕伯奢一家被无辜残杀,则借“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句话来做文章,赞扬曹操为心口如一的“真小人”。真是像俗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爱而竟至美丑莫辨,是非不分。(顺便说说,我国历史上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也有真君子与假君子之分,小人而分真假却闻所未闻,这大概是易教授为美化曹操而独创的理论。)

<!--新增加推荐阅读 --="">

曹操固一代之雄也。汉代末年,各地军阀混战,老百姓流离失所,“白骨蔽平原”,饱受战争之苦。曹操凭其雄才大略,广招人才,翦灭群雄,统一了北方,使各地逐渐地安定下来,老百姓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其有功于国,固不待言。但是曹操虽是英雄,也是凡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战争年代,情况错综复杂,更容易犯错。毋庸讳言,曹操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犯了不少错误,而其中尤以误杀人为大宗。曹操杀人,有不少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乃不得已而为之,情有可原;但也有不少是因为个性残忍,轻视人们生命所致。这种杀人,那就是犯罪,非逞其口辩所能开脱得了的。且举一例。据《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四年》记载

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玡,其子操令泰山太守应劭迎之。嵩辎重百余两(辆),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操引兵击谦,攻拔十余城……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读了这一段记载,谁不为那数十万从京雒逃难来到徐州的灾民惨遭杀戮而长叹、而悲愤呢?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徐州,原为逃死,谁知到了徐州,仍难逃一死,而且是无缘无故而被杀死,真可说死难瞑目。他们与曹嵩被劫杀之事毫不相干,而曹操为求快意恩仇,竟不问青红皂白,用杀戮无辜的他们来泄愤,这难道是有人性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吗?虑、睢陵、夏丘——今江苏睢宁一带的老百姓也同样被冤杀。曹父被劫杀于徐州境内,曹操攻不下郯城,却迁怒到远离徐州的睢宁老百姓身上,“皆屠之,鸡犬亦尽。”这也不是有良心的、重视人民生命的人能干出来的事!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古人结草为狗,以供祭祀之用,谓之刍狗,祭祀后即随手抛弃,任人践踏。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广大老百姓在一些统治者的眼中,即视为刍狗。所以在我国的历史书中,记载这种老百姓被大量残杀的现象,可谓连篇累牍。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又有这样一条记载

(董)卓遣军至阳城,值民会于社下,悉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还雒,云攻贼大获。

这简直是把杀戮人民当作儿戏。

董卓史称其“残忍寡义”,是个大军阀,原就以打打杀杀起家,嗜杀成性,可置不论。可谁想得到当初立志“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的曹操也竟如此。曹操尝作《蒿里行》,其中有句曰:“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似乎颇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忍心看到老百姓死亡。却不料,为报父仇,竟忍心“坑杀男女数十万”,“皆屠之,鸡犬亦尽”。可见他作诗不过唱唱高调而已,并不如易中天所说他是个心口如一的“真小人”,其实也口不应心。人们所以称之为“奸雄”,就因为他也作假,搞阴谋诡计,弄权术,并且心也狠,杀人如麻。

说到此,我不禁想起我国历史上另外一些毫无人性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可以拿几个词来说事:

“馘”(guó),这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个专门名词,意思就是割取所杀的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所杀的人越多,割取的左耳越多,功劳也就越大。如唐刘商《行营即事》诗中的两句:“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战国七雄中的秦国更把它立之为法。司马迁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提及此事深表愤慨,曰:“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所谓首功,就是以首级的多少来论功。有了这样残酷的法律,遂使得“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东行》)。

我国古代战争中还有一个专门名词曰“屠城”。这也是一个使人一看就毛骨悚然的词。所谓屠城,就是一座城市被攻破时,其主将下令把城中的人赶尽杀绝,鸡犬不留。曹操的军队也有过几次屠城的行动。这种事在我国古代史不绝书,其中最残酷的当数明末清初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清顺治二年(1645),清将多铎率师南下,所向披靡,明军望风而降。但到了扬州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守将史可法誓死不降,城陷之日,犹率领全城军民与多铎军展开巷战。多铎怒不可遏,遂下令对全城老百姓进行疯狂的屠杀,连续达十日之久。据当时的焚尸簿记载,十日之内共焚烧死尸八十余万具,比抗日战争时日军的南京大屠杀死的人还多。嘉定人民连续三次遭到清军的大屠杀,也在顺治二年,前后只相差三个多月。

近年来我国不少电视连续剧,对清朝初年的几个皇帝赞不绝口,说他们的文治武功样样了得,似乎他们是推动我国历史进步的大功臣。这根本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浙江文史研究馆,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推荐:

宋真宗赵恒为何要四度修改年号?简直劳民伤财

揭秘一场宴会敬酒引发的血案:窦婴之死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给诸葛亮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

开皇之治的历史背景:南北朝分裂日久终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