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多少英雄死于怒?

发布时间:2016-01-29 栏目:专题 投稿:迷路的小白菜

人生在世,遭遇的事情何止万千。愉悦、憋闷、欣喜、愤怒、悲哀、快乐、憎恶等,经常支配和影响人的情绪。如喜有大喜、小喜、真喜、假喜。怒也有大怒、小怒、明怒、暗怒、敢怒而不敢言等。无论哪一种怒,都会影响到人的生活。在家庭中,怒会招致父子相仇、兄弟争斗、夫妻反目,使家庭失去欢乐和人伦之道。在社会,仇怒争执会导致同事关系破裂。

导致发怒的原因很多,如受到诈骗、友人见利忘义、恩将仇报,都会使人恼怒不已。受到辱骂、诬陷、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也很难不发怒。怒气是一把杀人之刀,怒则肝气不顺、肝胆不和,怒则致胃充血,易发溃疡,怒则心跳血压升高,诱发心脑病,怒会引发猝死。因大怒暴怒使到面赤耳红,心悸血涌,吐血而死的并不少见。

仅一部《三国演义》里,就有不少英雄智者死于“怒”字的,孙策自己因怒而亡。关羽因傲怒兵败身死。张飞为造白袍之事,部下无法完成全军孝衣的任务,他怒打部下,最后也因怒而被部下范疆、张达所杀。刘备怒气难抑,御驾亲征,却因报仇心切,失于策划,被东吴火烧连营,惨败而回,又因悲愤愧悔,愠怒交加,以致到了白帝城便一命呜呼。

周瑜是一个浮躁的人,无论是喜、怒、忧、惊,都来得急骤,如他以为曹操真要“揽二娇于东南”时,“勃然大怒”,当他听到孔明说他只会水战时,“瑜怒”。当他接到曹操送来的书信时,“瑜大怒”。当蒋钦兵败而回时,“瑜怒欲杀之”。当他打败曹仁准备取南郡,发现该城被赵云所占时,“瑜大怒”。当他得知鲁肃没有讨荆州,只得一纸文书时,“瑜顿足”而怒。当他“赔了夫人又折兵”时,“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绝于地”。当他使用“假途代虢”之计不成,反被四面包围时,“瑜怒气填胸”,“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当他得知玄德、孔明在山顶饮酒时,“瑜大怒”,咬牙切齿。他每次失败都大动肝火,金疮迸裂而昏过去,与其说他是被诸葛亮气死,倒不如说是为怒而死。

我们纵观历史,凡是心志高远,胸怀明达、抑怒束情者,都是冷静理智的成功人物。当魏蜀对峙,诸葛亮为求速战速胜,大用激将法、骂城未已,又派人送妇女首饰、衣物给敌师司马懿,嘲其怯懦,激其出战,但司马懿老谋深算,不为所动。也看准了诸葛亮劳师远征,粮草不足,便忍辱坚壁,使诸葛亮始终无法得逞。

无数事实说明,人不可感情用事,尤不可好怒轻动,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性驱遣,是没有不跌跤的。轻者致自己之疾病,亵己之威信,重者取人之贱恶,招人之仇视,甚至酿成祸端。

所以《孙子兵法。火攻篇》中特别说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么,是否任何事都不发怒,像一尊木雕泥塑笑眯眯?当然不是,是要注意“匹夫见辱,拔刀而起,挺身而斗”,是很容易吃大亏的。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喜怒》中说:“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善于控制感情,沉着冷静,幽深莫测,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这样苦口婆心,都是为了要人不可忘记:“善战者不怒”,“图远者不发近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那么,我们也不妨学一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种风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相关推荐:

扬州十日:满清入侵扬州城屠杀80万扬州百姓

匪夷所思:三国史上的蜀汉竟然因为仁义而亡国

诸葛亮之败:做的越多 反而加快了蜀汉的灭亡

清朝巨贪和珅竟然曾是反腐急先锋

何进为何要杀害对自己毫无威胁的董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