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追索曹操墓(11):曹操的“西门豹情结”

发布时间:2016-02-01 栏目:专题 投稿:伶俐的抽屉

196年至220年,是曹操的最后24年。最后24年,前8年,曹操在许“挟天子”统一北方;后16年,曹操在邺“求自立”建立魏国

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大太监,他要了个儿子曹嵩,想的无非是死后能有人给他烧烧纸,延续自家的香火;没想到曹操超额完成任务,竟然建立了魏国,成了魏王。

少年曹操,就被东汉太尉桥玄目为天下行将大乱的“命世之才”,是位救天下、定天下的主儿;直到41岁,曹操天下大乱10多年后,才探索并抓住了救天下、定天下的“命门”,这就是蜀、吴一再攻击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蜀、吴如此攻击,无可厚非,是一种战略选择;曹操“挟天子”,也无可厚非,也是一种战略选择。

曹操“应天顺民,复何疑哉”。同样,刘备归叛无常,也无可厚非。其实,曹操的“挟天子”与刘备的“汉室之胄”,是一样的。再说东吴,不是也忽悠与“挟天子”一样的“传国玉玺”吗?

“500年必有王者兴”是中国人信以为真的“天命”,也是谁都躲不开的王朝更迭的强烈暗示。

曹操有“野心”,毋庸置疑;谁混到曹操的份儿上而能没有“野心”呢?

周公,可能是。但周公辅助的是自家侄儿,就这,不是还“周公恐惧流言日”吗?

诸葛亮?左右蜀汉,也许可以;左右天下,他与曹操还不可同日而语。就这,白帝城托孤,刘备不是对诸葛亮还说“小儿刘禅,能扶起来,先生则扶;扶不起来,先生干脆废掉”吗?

诸葛亮力挺“扶不起来的阿斗”,在刘备看来,也许是一种迂腐,很不值得。照刘备此逻辑,曹操“黄袍加身”,当是没有问题的。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至死,都反对诸将让其“黄袍加身”。

曹操敬天畏人,他也许怕骂,但他一直被骂着。

怕啥来啥,这也许是另一种“说曹操曹操到”吧。

袁绍与曹操官渡之战一触即发,刘备趁机叛曹,面对诸将“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东征刘备),绍乘人后,若何?”曹操云“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大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三国演义》,曹操青梅煮酒,不是也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三国历史星空的英雄,何尝不是唯曹操刘备耳。

邺贯大中原

死,是谁都躲不掉的。60多岁的曹操,不可能不想到死。但他一直没有筹建“寿陵”。

也许,魏国曹操觉得,筹建“寿陵”,尚缺一个来自天子的“诏令”。

不然,“规格”是啥?

就按“公”的爵位筹建“寿陵”?也许曹操不甘心。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天子进公(魏国曹操)爵为魏王”后,魏王曹操依然没有筹建“寿陵”。

按诸侯王的爵位筹建“寿陵”?也许曹操还不甘心。

毕竟,陵寝是头等大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天子(汉献帝)命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以五官中郎将丕(曹丕)为魏太子”。

终其一生,曹操至少“不敢”、不曾篡汉,既为人臣,“设天子旌旗”、“驾六马”等,曹操已然“知足”。

于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筹备“寿陵”,颁布《终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临终前颁布遗嘱性《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

曹操心中,似乎积聚着一个“西门豹情结”。

为什么?

说到西门豹,自然想起“西门豹治邺”——历史上,邺与西门豹不可分离,亦与曹操高陵不可分离。

邺,从邑、业声,最早为齐桓公所筑,《管子》云:“(齐桓公)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

此时的邺,是齐桓公称霸春秋的军事重镇。

韩、赵、魏3家分晋,魏文侯开始争霸中原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首先实行变法,魏文侯任用李悝、史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等人改革政治,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疆拓土,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三家分晋,赵氏获利最多,魏、韩所得要少。赵氏得到晋国北部,并很快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等地。魏国核心区域晋东南运城谷地,西边是秦,北边是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

魏国山多地少,粮食勉强自给。但是,魏国境内有当时著名的盐产地——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盐销往周边国家,获利颇多。魏文侯以盐业收入建立起一支精锐的常备军,并以变法完成内部利益调整,开始向外“扩张”。

魏文侯获邺,以邺为陪都,拦住了赵国的南进路线,给赵国争霸中原的战略构想以迎头重击。

邺是遏制赵国南进中原魏国争夺地盘的战略据点,魏文侯深知邺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因此他必须任命一位有能力的大臣,担此重任。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西门豹。

邺地西门豹的治理下,很快成为魏国牵制赵国南下的战略基地。

赵国无法突破邺地对邯郸的封锁,一直无法南进中原魏国则以邺地为根据地,南下争霸中原

魏文侯之孙魏惠王(梁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将魏国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齐桓公筑邺,魏文侯任命西门豹治邺,乃至曹操在邺建立东汉魏国,不远争霸中原

而今,107国道、京广铁路与西门豹祠擦肩而过;自西门豹祠向西约3公里,是正在兴建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向东约5公里,是京珠高速公路。

自古至今,不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邺地均为中国大地上的重要孔道。

西门十二渠

西门豹治邺》,是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里的经典名篇。

魏文侯时,西门豹担当邺令。他走马上任,访贫问苦,百姓皆云:“是给河伯娶媳妇,才搞得我们这儿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怎么回事?都答:“邺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赋敛百姓几百万,只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剩下的都被他们和巫祝瓜分了。到为河伯娶媳妇时,女巫遍查小户人家,遇到漂亮女子,就说‘这女子适合当河伯的媳妇’。为此,能跑的都跑了,以致城里越来越空荡,百姓越来越穷困。”

西门豹说:“到时,希望三老、巫祝都到河边送送新娘,我也会去送送这个女子。”

到给河伯娶媳妇时,在河边,西门豹认为所选女子不够漂亮,回头对三老、巫祝等人说:“先麻烦大巫婆你禀报一下河伯,说要再找个漂亮女子,迟几天送去。”

于是,大巫婆被投入河中。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大巫婆为什么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那就叫她的弟子去催催吧!”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还不回来?再派一弟子去催催!”

如是者三,西门豹又说:“她们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还是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吧!”

结果,又把三老抛入河中。

西门豹又严肃地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那就请廷掾与豪长去催催。”

至此,“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从此以后,邺地的官吏和百姓,再也不敢重提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于是,西门豹发动百姓凿渠灌田,《史记》曰——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不想再干)。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怨恨于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史记》还曰:“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横穿御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渠至御道,合三为一,架上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放弃了并渠计划)。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止)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而今,在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北丰村与南丰村之间、西门豹祠之南,“西门渠(今又名幸福渠)”依然横穿驰道——今日中国的南北大动脉:107国道、京广铁路等。

西门十二渠建成后,邺地遂成当时中国的富庶之区。”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得志先生说,“此后,魏国的史起为邺令,继而修浚;曹操在邺,在西门渠的基础上修筑‘天井堰’,重建邺地灌区。再后,东魏天平年间重新修浚,曰‘天平渠’。而今,其名‘幸福渠’。因为都是在西门渠旧渠道上修浚或重新开凿扩建的,是故百姓还称之为‘西门渠’。”

曹操在邺之前300多年,西汉司马迁时,西门发式,不可更易;曹操在邺之后100多年,后赵“西门豹祠殿基记”上刻画西门豹像,铭西门豹为“圣人”。

曹操新来乍到邺地,遗命其墓与当地百姓心中的“圣人”为邻,不占耕地,无疑是曹操西门豹情结”的一个侧面。

西门豹信仰为纽带,曹操入乡随俗,与邺地百姓打成一片——曹操西门豹情结”,不远政治诉求。

相关推荐:

统治者删书是为了维护统治,孔子为何也要删书?

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失踪之谜  是陪葬还是被烧毁了?

这位宋朝国舅为发泄情绪竟然以吃人为乐,将官邸变成了吃人的魔窟

南宋奸相秦桧是怎么死的?秦桧死的原因

揭秘壬寅宫变中哪个宫女偷偷向皇后告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