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读《三国演义》札记之十四——文人相“重”

发布时间:2016-02-01 栏目:专题 投稿:鳗鱼身影

自古文人相轻,这大概是文化人的特点吧。大凡有文化的人,都自以为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或是看不起别人,或是别人以为看不起别人。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文人往往又表现出刚好相反的一面,那就是文人的相“重”或自谦。

三国演义》故事中有能耐的文化人不少,在这方面的描写是相当精彩的。这种情形大多发生在推荐人才和作为使者出使时候。

在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说的曹操骗得徐庶老母,囚禁在曹营,伪作徐母书信逼迫徐庶来降。徐庶是个大孝子,不幸被曹操抓住这个致命弱点,无奈,只好与刘备洒泪分别。徐庶在初遇明主,深得信任与重用,正想大显身手的时候,却不得不投往敌国,心中的悲痛与无奈可想而知。告别之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此时,刘备傻傻的说:“敢烦元直为刘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庶曰:“与某比之,譬(pì)犹(yóu)驽(nú)马(mǎ)并(bìng)麒(qí)麟(lín)、寒(hán)鸦(yā)配(pèi)鸾(luán)凤(fèng)耳(ěr)。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dài)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说刘备傻,是说他尚不知事后三顾茅庐之苦,更不知徐庶向他推荐的人正是帮他日后西蜀称帝的卧龙诸葛亮。

徐庶是高人,要不是被曹操骗进曹营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的话,大可一展身手,叱诧风云一番。(这也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出处)。不说比卧龙、凤雏,比郭嘉、旬(xún)彧(yù)是没有问题的。难怪曹操问谋士程(chéng)昱(yù),徐庶之才比君如何?程昱说:“十倍于昱。”

应该说徐庶说的自比诸葛亮如“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与程昱自比徐庶的“十倍于昱”,全然没有了文人相轻,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意思,而是真情实意的表达。在这里,文人相重,可见一斑。说明其胸襟还是宽广的,令人敬佩与信服。

还有一种文人自谦,则是明谦实傲。但是必须的。如第八十二回《孙权降魏受九锡,先主征吴赏六军》,说的刘备欲起大军,东征孙权,为二弟关羽报仇。孙权怕难以抵挡,欲联合魏帝曹丕共同抗刘,故派中大夫赵咨(zī)为使,出使曹魏。赵咨出使,可谓不辱使命,既说服了曹丕,又不失东吴的“气象”(——形象,书中孙权语)。曹丕赞赏赵咨的风度与才智,问:“东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赵咨表面谦虚,实则显示了一种傲骨。说,虽然我主孙权称臣与你,但并不怕你,东吴虽弱,但你也不能小觑(qù)。你不是觉得我还行吗,可在东吴比我强的人多了去了,跟我一个档次的人,更是遍地都是。曹丕虽然不会被这一番忽悠吓住,但还是挺佩服赵咨的。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卿可以当之矣。”

其实双方的用意都心知肚明,那就是都想相互利用,趁机消灭或者削弱刘备

这几处对文人的描写,完全没有了“文人相轻”时文人身上的那种狂傲、自大、酸腐、懦弱与做作的样子,展现的却是文人实在、大度、真诚、勇敢与智慧的形象。

这也是书中文化人可爱、可敬的一面。

相关推荐:

西汉战神霍去病是怎么死的?霍去病结局如何?

高薪请明朝后裔当官,竟然只是康熙的计谋,只为引出七十五岁的他

隋文帝杨坚反腐:钓鱼执法"抓贪官

历史上真实的“五子登科”:乾隆时期登甲乙榜

“凑热闹说三国”之乱世义侠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