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名城新野:护佑“关植桑”的世界最小城

发布时间:2016-02-01 栏目:专题 投稿:无奈的硬币

“诸葛亮火烧新野”,是让地处南阳盆地中心区域的新野小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能“露脸”的事。

新野能为大家所知,能为大家所乐道,离不开诸葛亮的‘火烧’、‘水淹’。”新野县旅游局局长崔显峰先生说,“但是,这事儿都快2000年了。现在的新野,远处有听的,近处没看的。也只有‘汉桑城’,不但知名度很高,还能让人去瞧一下。”

汉桑城”知名度高,因了两株汉代古桑,更因了新野百姓为这两株古桑分别筑起了两座“世界上最小的城”。

说是城,但城内无人,只有古桑新野县城“汉桑城”内的古桑,名曰“关植桑”;新野县沙堰镇“汉桑城”内的古桑,名曰“关宿桑

来历非同寻常,都与三国、与关羽相关。

新野是“三国名城”,万千尊崇,系于古桑

两株古桑维系着新野的史脉、文脉乃至信仰,新野为两株古桑筑起了两座“汉桑城”……

汉桑城”之“关植桑

2010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

为采写“汉桑城”,记者在新野县的南北东西奔走了几天。

关植桑”与记者下榻的金府花园酒店只有一路之隔,距离不过60米。

一直没去拜瞻。不全是酝酿情绪,更怕古桑刚刚逢春,还没有抽出新芽——想看看古桑逢春的气象呀!

4月8日,星期四,行将离开新野,在前新野县文化局副局长魏忠策先生的陪同下拜访“关植桑”。

汽车尚未停稳,年届古稀的魏先生拉开车门,急忙下车,边奔边喊:“别锁门!别锁门!”

坐在车上,抬眼望去,一位老人站在两扇已经关闭的铁栅栏大门前,正在用力压下手中的门锁;门旁挂着个白底红字的木牌,上书“新野汉桑城学校”。

“星期四,下午3点,锁什么门呀!”追上魏先生,记者喃喃自语。

“‘汉桑城’在学校内,学校现在已经搬迁,让给了‘汉桑城’。这儿马上就要实施旅游开发,就留下这位老先生看门。他这么一走,不知会遛到哪儿去,找不到他,你咋看‘关植桑’?”魏先生说。

锁尚未落下,“咣当”一声,铁门洞开。“你们看吧,我转个圈儿去。看完了,把锁按下就是了。”老先生说罢,转身去了。

荫疏疏,色翠翠,枝弯弯——“关植桑”已然有了自己的又一春——甫一踏入院内,记者就望见了奠位西南、“顶盖出城”的这株关羽手植汉代巨桑。

护佑“关植桑”的世界上最小的城,有多大呢?

城墙南北长6。59米,东西宽4。49米,墙高2。88米(含城垛)。

其城虽小,城墙、城门、城垛等,一应俱全;其城虽小,但庄重俊秀,恰与铁干钢骨的千年古桑,相为表里;其城虽小,但小巧玲珑之形制,恰与世界上最小的城之称谓相吻合。

“刘备、关羽、张飞屯居新野,每天都在练兵。一天,关羽练罢兵,把自己的赤兔马拴在一棵桑树上。赤兔马饥饿难耐,就将桑树皮啃了个‘对圈’,活不了了。树是张老汉的‘经济作物’,当年新野这地方都在种桑养蚕。”崔显峰说,“于是,关羽手植一桑作为赔偿;并搬来一些砖头,垒了一圈,把这株新桑围了起来,以防再遭伤害。”

传说不免附会,却是供养信仰、久负盛名的“汉桑城”的精神源头。汉桑在“文化大革命”时已枯萎,而今只剩下枯枝虬柯、霜皮沧桑的枝干。1978年,古桑逢春,根生幼芽,历30余年已然枝繁叶茂,蔚然而为参天“新桑”。远远望去,枯桑一如苍龙,新桑恰如雏凤,两者并肩而立,云蒸霞蔚,龙飞凤舞,成为“三国名城”新野的一大景观。

眼下,“新野汉桑城学校”已经退出“汉桑城”,几栋楼房已经腾空,它们轰然倒下的日子,已经无多。

新的“汉桑城”景区会是什么样子?“同济大学正在规划,一切还都没有敲定。”崔显峰说,“有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凸现‘汉桑城’,凸现‘关植桑’。”

现在的“汉桑城”,重建于2007年。1984年,新政(1984)54号文件将“汉桑城”公布为新野县级重点文保单位。“汉桑城”有史以来,多次重建

1933年,时任新野县县长吴纯仁曾经领衔重建;清末,新野士绅也曾重建汉桑城”……

清末重建时,新野诸多文人赋诗以记,其中陶应逵《题新野汉桑》云:百炼风霜丈六身,童童如盖净嚣尘。汉家剩此三分物,桑荫留将万古春。老干留痕曾系马,新题无句不惊人。柳营继美真堪溯,乔木流传拟世臣。

“柳营继美”说的是关云长手植新桑赔偿张老汉,其军纪严明,堪比刘汉初年一代名将周亚夫。

匈奴入侵,长安告警,汉文帝任命周亚夫为将军,屯兵长安郊野细柳营。

文帝车驾到达细柳营门,兵吏阻驾,他只能派出使者,持节召见周亚夫。周亚夫命令军吏凿开壁门,文帝车驾才得以入营。周亚夫以军礼拜见,文帝劳师成礼以归。汉文帝告诫从臣,说:到其他将军的军营,车驾径自出入,就像儿戏,到细柳营则不能。亚夫军纪如此严肃,敌人岂敢侵犯?周将军才是一位真正的将军呀!

自是,“柳营”成为军营的代称。

赤兔马尽管是一匹神马,但毕竟是畜牲;畜牲啃了张老汉的桑树,当然不算什么事儿。

将军的畜牲啃了百姓的桑树将军自己去赔偿——这,也许是传说;但传说,折射着百姓的诉求与祈愿。

百姓心中有杆秤:能赔偿者,则为圣人;不能赔偿者,则为凡夫乃至小人。

风能折断桑树,雨能摧残桑树,但关云长的马不能啃死张老汉的桑树——这,也许正是“汉桑城”之“关植桑”留给当下的法理原则、精神价值乃至历史价值吧。

汉桑城”之“关宿桑

2007年,新野县重修“汉桑城”,中共新野县委、新野县人民政府立《汉桑重建记》碑以志,其云——

三国古城新野有名胜,曰汉桑城。城中古桑为汉寿亭侯关羽手植,内蕴关公爱民律己之典故。历经千载,树干数围(几人环抱)高寻丈,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世人称其为圣迹神树。故围城一座,以缅怀先贤之美德,于后人以启迪。清光绪二十九年中秋节,县内名士聚首桑下,为之题咏,堪称咏桑文化盛会。星移斗转,历经修葺。今岁中共新野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保护历史圣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乃重建汉桑城。历时月余,风貌呈新。咏桑诗图嵌于垣周,汉风神韵,相映生辉。两千龄之古桑,可比秦松汉柏,朴茂峥嵘。观瞻三国胜景,回味古风新韵,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为社会文明和谐增辉。

什么是和谐?赤兔马饿了,啃了张老汉的桑树关云长手植一桑赔偿,就和谐了,就圣人了;一个农民上访,口渴了,拿起乡长桌上的水杯,想喝口水,而引发冲突,以致乡长喊来警察将农民拘留7日, 就不和谐了,就“茶杯门”了。

新野,不但有“汉桑城”之“关植桑”,还有“汉桑城”之“关宿桑”。“在新野县,现在也就留下了这两株古桑。”魏忠策先生说。

关宿桑”与“关植桑”一样,也许是附会,但不是当下的附会——至少乾隆五十七年,也就是200多年前的古碑上,就镌刻着“关夫子三宿桑下”。

关宿桑”在新野县城北约15公里的沙堰镇,更在今日沙堰镇政府院内。

沙堰镇政府的两栋办公楼夹峙着“关宿桑”,一座玲珑小巧的八角形城墙围起了“关宿桑”。

“乾隆碑”,也就是“汉壮穆侯关公行祠”碑,就镶嵌在汉桑城的城墙上。除却“关夫子三宿桑下”,它还交代了三宿桑下的根由——关云长奉诸葛亮之命,在沙堰镇静候曹军,以白河之水淹杀夏侯惇部,“夫子提闸水淹夏侯惇处也,雀尾坡遗迹迄今在焉”。

沙堰镇紧临白河,在新野县城上游。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接着,曹操引来大军,直奔刘备的老巢——新野。于是,有了“更胜前日博望烧屯之火”,有了“诸葛亮火烧新野”——“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火烧新野”,曹军溃逃,又是关云长“水淹新野”曹军。

当然,这都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后,发生在公元208年的故事。

关宿桑”之“汉桑城”,建于明代,是由当地群众自发围树而建的一座砖石结构的城墙。其后历经重修,现在的城墙是前些年重建的。

沙堰镇“关宿桑”之“汉桑城”与新野县城内“关植桑”之“汉桑城”相若,新野百姓称这两座“汉桑城”为“姊妹城”。

关植桑”、“关宿桑”也许不无附会,但新野人以“城”隆之重之,却真实而毫不含糊。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真亦假,假亦真——刘备、关羽、张飞等,屯驻新野七八年,“汉家剩此三分物”于新野,何尝不真?

就是不是物质的真实,至少也是精神与信仰的真实。

精神与信仰的真实,自然比物质的真实更为沁人心脾,意义深远。

相关推荐:

康熙帝的妃子接连离奇去世,是康熙中了邪了吗?

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说了一句话 却被他曲解了已意思

晋献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众多追随者视许褚为三国英雄 曹操更将他比作“;此吾樊哙也”;

抗元最不给力的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