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千古未衰是三国,三国魅力究竟何在?

发布时间:2016-02-02 栏目:专题 投稿:无聊的口红

一段长期流行于坊间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被整理成一本书,横空出世。

这本书写历史,却不同于正史,所以叫“演义”。

这本书写帝王将相,却让市井的兄弟义气如红线在书中贯穿。

这本书文白相间,笔致很夸张,很雄健。

这本书借助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我们摹绘了一群个性鲜明的英雄豪杰。

直到今天,《三国演义》仍旧是中国人最爱读的历史小说。

到了今天,《三国演义》已经是中国人生活历史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是一个世界

三国演义》是一棵树,根扎中国历史的巨树。这棵巨树横亘古今,经风栉雨,今天依旧枝叶茂茂,生机勃勃。

三国》魅力,究竟何在?

一个朴素的问题是,夏商周直到清朝数千年历史,在喜爱历史的中国古人的笔墨下,都曾经被写成演义小说。可为什么只有《三国演义》,能够独领风骚?

比如写西周之前,明代就有周游《开辟演义》、钟惺《开辟唐虞传》和《有夏志传》。东西周时代,明代已有余邵鱼《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改订为《新列国志》,清人蔡元放删改为《东周列国志》。西周有《西周志》,铺张昭王南征,穆王见西王母及平徐偃王事。清人杨景淐又写有《四友传》,一名《鬼谷四友传》,写的是孙庞斗智。写汉代,有袁宏道评《两汉演义传》,袁宏道序《全汉志传》,写晋代有秣陵陈氏尺蠖斋评释明无名氏撰《西晋演义》,唐代有熊钟谷《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宋代有尺蠖斋评释《北宋志传》,《南宋志传》十卷五十回,题为“陈继儒编次”。明则有无名氏《皇明英烈传》,以及专门与之唱反调的《真英烈传》,还有吕抚《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汇历朝历代为一炉。讲史之类的书,此外为数仍旧甚多。然而只有《三国演义》最流行最火爆,那么《三国演义》的魅力何在?

这个问题清代有名的大才子金圣叹就提出过。当初金圣叹曾评《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但后来他读起《三国演义》,觉得这部书“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文莫奇于《三国》矣,于是大笔一挥,封《三国演义》为“第一才子书”。“凡自周秦而上,汉唐而下,依照历史做的演义,没有不与《三国演义》相仿佛”,但为什么《三国演义》这么受人欢迎呢?金圣叹给出的答案是:“《三国》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国者,又古今为小说者之一大奇手”。

原因就是这两点:

第一, 三国这一段是写历史演义的好材料,它“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

第二, 写三国的人是高手,是“古今为小说者之一大奇手”。

“大奇局”与“大奇手”

何谓“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

金圣叹解释说,朝代更替,其间英雄之争天下,事迹很多自身就缺少波澜,而写作者又是平庸之辈所以成就自然没有办法与《三国演义》相并论。而“三国天下之局”,其间天运变化多多,有鬼神莫测之功。从古以来“割据者有之,分王者有之,为十二国、为七国、为十六国、为南北朝、为东西魏、为前后汉,其间乍得乍失,或亡或存”,但时间上长的不到十二年,短的只有一年,从没有过六十年中“兴则具兴,灭则俱灭,如三国天下之局之奇者也”。用鲁迅的话说,三国“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辩说。”再加上三国时代历史波澜起伏,历史事件众多。从人物上论,一如毛宗岗评《三国》所说,古今人材之众,未有盛于三国者,这就是“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果我们把两千多年历史比喻成长江,三国这一段的故事就是集壮美和秀美于一身的三峡景观。

创造《三国演义》故事的“古今为小说者之一大奇手”,又是怎样一只手呢?

三国演义》的故事,称得起“千锤百炼”。因为创造《三国演义》故事这只手,其实可以说是千只手,万只手,而并不是罗贯中一个人。尽管今天的《三国演义》署名罗贯中著,然而早在罗贯中编撰《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一直就在说书人和听书人的世界中生长过几百年的时光。

三国人物故事,在唐朝已成为人们的谈资。李商隐《娇儿诗》中写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为证明。但市井讲说三国故事,盛行则在宋代。高承《事物纪元》九就记载:“(宋)仁宗时,市人有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象。”这些历史故事很快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说书人最爱讲述的题材。在记述宋代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说三分”与“讲五代史”并列,是讲述历史故事的说书人的最爱。到了元代,杂剧盛行,一段段三国故事又被搬演成杂剧。“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的三国故事,就这样经过一代代说书人、唱戏人反反复复宣讲、演唱。情节千锤百炼,一段段变得既曲折又洗练,恰如一坛好酒,经过了几百年发酵,纯香已然凛冽,只待装瓶,到了这个时候,偏偏又遇上罗贯中手中这枝如椽巨笔。龙虎风云,会聚当下,当此时也,横刀跃马、羽扇纶巾,三国的英雄人物已经命中注定要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大展英姿。

三国》神话

三国演义》叙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描写的英雄们,被人们喜爱、认同甚至神化成神,走进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要知道说书演义有多大力量,不妨看看关羽死后的哀荣。

一般人死后被尊为神,大多在刚死去数百年间,声名显赫,到了后来则会慢慢被遗忘,被新的神代替。可关羽这位三国时期的武将,死后长期默默无闻。在三国六朝唐宋都几乎没有什么专门庙宇祭祀,几百年后行情却一路走高。自宋徽宗封他做忠惠公起,他一路被加封为武安王、壮缪武安王、英济王、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明代万历二十二年,进爵为帝,二十年后又敕封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继而又崇关帝为武庙,与孔庙并祀。清朝顺治年间又加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香火之盛,几乎“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羽寂寞于前,显要于后,一路被神圣化的过程,让很多历史学家大跌眼镜。明代史学家朱国桢《涌潼小品》云:“自古忠义雄勇之士,不得志冤死兵死者何限,独云长之神,最灵最久,思之不得其解”。发展到清末,已经是关帝庙宇遍天下。然而细心人会发现,关羽由寂寞而显扬的时间,与三国故事的流传正成对照。从宋代开始,说唱艺人们已经开始搬演三国故事,到《东京梦华录》把“说三分”与“讲五代史”并列,到元杂剧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作品,已经把关羽高高抬起。而罗贯中《三国演义》出,就更是一个新局面。鲁迅曾指出,在人物塑造上《三国演义》写刘备长厚,写得有些过而似伪,写诸葛多智有些过而近妖,而写得最好的,就是关羽:“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忠义神勇,知恩图报,重义然诺,富贵不移,关羽的形象与中国人的英雄情结连为一体,难怪他的神威如日中天,一路高扬。

直到今天,我们在很多商铺仍旧看得到供奉关老爷香烟缭绕的神龛。

演义历史的一部书,就这样塑造了你我,塑造了我们的民族。

三国演义》的日本读法

砍去桃园三结义,后边只写到“伐中原武侯上表”,这样的剪裁法,在日本并不新鲜。日本作家柴田三郎的《三国志——英雄在此》就是如此。

三国志——英雄在此》1966年开始连载于日本《周刊现代》,一直连载到1968年。柴田三郎的《英雄在此》这部作品的特点,就是打破传统《三国演义》的写法,前边砍掉了“桃园三结义”,后边只写到“伐中原武侯上表”,此后的故事,只在“余章”里略略交代过。

说来三国故事传入日本甚早。早在1689年,《三国演义》已经出版了日文译本。翻译者湖山文山是个虚构的名字。有人说湖山文山,就是日本天龙寺的和尚义徹和月堂。

这个译本是编译本,120回本的《三国演义》被节略为50卷,我们阅读《三国演义》时已经习惯的“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日文版中统统不见了踪影。《三国演义》最初只流行于读书人之间。1836年,由池田东篱亭校订、葛饰戴斗插图的《绘本通俗三国志》问世后,大为流行。《三国故事,在日本也普及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明治维新以后,《三国演义》译本被收入帝国文库、有朋堂文库,依旧拥有广大的读者。日本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军事题材的小说,很多都受到《三国》的影响。而为三国翻案的著作、用各种方法解读三国的著作,一直就被不断出版。

说来柴田三郎的这种剪裁,有他自己的用意。在柴田三郎之前,已经有基本按照《三国演义》顺序改写的吉川英治的《三国》。作为后来者,首要面对的就是怎样不蹈袭前人这个问题。他在小说的“余章”中表示,“伐中原武侯上表”,并不是偶然或任意的行为。而是作家有意选择的结果。自己在起笔时就已经决定在此搁笔。读者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我就是因为要写孔明上表出师伐魏才提笔写作的这部小说。

柴田三郎,1917年生,庆应义塾大学中国文学专业毕业。有评论家说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法国式的现代主义精神,这是一举中的的评价。柴田三郎这样剪裁《三国演义》,正是出于他对这部古典作品自己的现代式理解。这部作品写作的时代,正是法国文学对世界产生强烈影响的时代。萨特、加缪等存在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诸葛孔明这位神机妙算的谋臣,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柴田三郎的《三国》中,诸葛孔明更是奇光异彩流披一身核心的人物。孔明出世之前,是准备舞台的序曲。孔明一出,则天下局势立时明朗,天下的变化、格局、如一幅山水,都被存储他的胸中。余下的只是如何一步步涂抹出来而已。到了诸葛一死,高潮已经结束,后面的故事,只是一份萧骚。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孔明尽管知道阿斗昏庸,但依旧上出师表,率蜀军出师北伐。这时的诸葛孔明,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必然失败的命运的。已经知道失败,但仍旧坚定地走下去,这不是为了胜利而战斗,而是为了完成命中注定的一个过程,这不正是加缪笔下那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式的悲剧是什么。

许多年后,法国文学退潮了,三国迷们的心劲却依旧很足,一直盼望着柴田三郎能为他们圆一个完整版《三国》的梦。有鉴于此,柴田三郎最后还是写了《三国志——英雄活着还是死去》,补足了砍掉的部分。如今在日本的书店,常见到这两种书配套销售。

  漫画、游戏与穿越:

新时代的《三国

今天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一个世界。从人们口中的一段段故事,到一本《三国演义》,到画成连环画、漫画,到拍成电视连续剧,这个世界不断在生长。

我们这一代,是看着《三国演义》连环画长大的。而日本人是看着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长大的。横山光辉生于日本神户,高中就开始写作科幻作品。后来成为专业动画创作者。他看到弟弟高考在即,却还迷醉在吉川《三国志》中,就想到用漫画这种通俗的形式表现《三国》一定行得通。漫画《三国志》1974年出版,大受欢迎。60卷,重印75次。1997年出版文库版时缩编为30卷。这文库版如今也已经重印了十数次。

1982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川本喜八郎的木偶剧《三国志》;这时,NHK电台也开始播放桥爪功朗读的吉川英治《三国志》。双管齐下,三国的英雄世界风靡一代日本人。当复杂一些的电脑游戏开始出现,游戏的设计者们当然不能放过广为人们喜爱的《三国》。1985年日本共荣社推出游戏《三国志》,迅速得到年轻学生和工薪阶层的喜爱。从此三国迷们可以把自己带入历史,在电脑屏幕上一次次创造自己三国世界的一份辉煌。出版商们也推波助澜,按照游戏的框架排列武将榜、谋臣榜,编写游戏攻略书和相关读物。《历史群像》专门出版了《三国志》上下卷,武器、地图、人物传、组织、兵站,资料排列井然有序。我还看到过一本《爆笑三国志》,是让你一边笑一边学到三国知识的上佳读物,三国世界中的奇书。共荣社的游戏《三国志》,很多读者应当都领略过。我想这游戏最后会出到第N版,那是中国的三国在日本留下的另一个传奇。

在中国,编写电脑程序作出自己的《三国》世界还不容易。但十年来网上小说飞速发展。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的网上写手们早已经完成了从当代到三国的无数次穿越。《重生之三国争霸》《重生之三国风流》《重生之三国美色》《重生之三国霸业》《重生之三国吕布》《重生之三国曹昂》……这仅仅是以“重生之三国”打头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至少有一个连以上网上作家实现了穿越,回到三国时代生活了一遍。他们在那里一次次发明马镫,一次次点燃乌巢,一回回找到貂蝉花前月下。就中有一篇《混在三国当军阀》,开篇写的“八百流寇”曾经震撼过我,可惜后来见识不够,硬把这“八百流寇”写成了播种机,自乔木而山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古人之心

在我看来,《见龙卸甲》最雷,雷在不懂古人之心。而《三国演义》深层真正的魅力,就在它有一份古人之心。

偶读闲书,翻到《史记·滑稽列传》记魏文侯时西门豹治邺,这是当年课本中选过的段子。说来西门豹也是一个狠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后把大巫妪、三弟子、三老都投到河中,居然仍旧一副心神在在的样子。我要说的是《史记》西门豹治邺最后这段: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自受惠后的感恩,变而为持久真情的守护,老百姓对抗长吏守护十二渠的那份心劲,是真正的古人之心!

没有一份坚守,成就的意义就荡然无存。

没有千秋,哪有当下!

相关推荐:

相比较于崇祯用一个杀一个,咸丰的用人法则就高明多了

药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及其主要贡献是什么

武则天无字碑里的三个秘密:为何墓碑上会无字?

江山美人难两全:唐玄宗如何无奈逼死杨贵妃的?

天龙八部中的李秋水和西夏皇后没藏黑云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