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名人之英年早逝篇

发布时间:2016-02-03 栏目:专题 投稿:深情的哈密瓜,数据线

在三国期间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历史的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是在40岁之前去世的。

1、汉灵帝刘宏(156-189年)公元168年他12岁即位成为东汉第11位皇帝。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还没有完全摧毁虚弱腐朽的汉朝,但公元189年他去世之后董卓就马上率军进京作乱,华夏大地开始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大动乱,直到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为止。所以他虽然改变不了东汉王朝最终灭亡的命运,但他的英年早逝却加快这个进程啊。至少董卓作为西北的地方军阀是不能随便进京的。

2、孙坚(155年-191年)他和奸雄曹操是同一年出生的,可惜他却比曹操早死了近30年啊。公元186年他和董卓一起参与镇压西北的叛乱,当时他高瞻远瞩很早就建议平叛军队的主帅车骑将军张温杀掉还远没有成气候的董卓可惜张温性格仁厚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很多人都为之惋惜。最终在4年后汉灵帝驾崩,董卓专权,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张温也被董卓诬蔑与袁术长期勾结,对抗朝廷而杀害了。我感觉他是一个最忠于汉朝的英勇善战的将领,在镇压黄巾起义攻打宛城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登上城墙。关东各路联军攻打董卓时候他的部队又是急先锋啊,并且把董卓从洛阳赶到了长安。他作战异常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丛中。当时各军众都分散了,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丛中发现了孙坚。可惜在帮助袁术攻打刘表的时候不幸中流矢阵亡。当然他的早逝也为孙策将来开辟江东基业让路了,否则孙策他的阴影下还能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很难说了。

3、孙策(175-200年)他是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他父亲战死的那一年,他才不到17岁,虎父无犬子人称小霸王,颇有当年楚王项羽的风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军阀袁术就经常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奸雄曹操听说孙策平定了江南,也曾经说过“狮儿难与争锋”的丧胆之语。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的时候孙策很有远见的点选精锐兵马准备渡江北上攻取许都,包抄曹操的后方,可惜渡江前遇刺身亡,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啊。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历史真的很可能就要改写。最令人惋惜的是威镇江东的“小霸王”不是沙场染血、马革裹尸,却是死在几个匹夫刺客的手里,实在是身为一个武将的悲哀。他在临死之前为了江东的基业,没有把位置传给自己尚年幼的儿子,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孙权,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也为江东能够延续80多年的基业打下了基础。

4、周瑜(175-211年)他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可谓是少年俊才,英姿勃发。然后在公元198年和孙策一起娶了著名的大小乔姐妹。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他和孙策一起都是东吴最具有进取心的将领,并且赤壁之战后乘胜又打下了荆州,还准备再进攻益州,可惜英年早逝。此后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先后担当主帅,虽然这些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东吴方面就再也没有进取中原之心了。刘备曾经不怀好意的向孙权进言要提防周瑜独大的局面,但孙权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

5、郭嘉(170-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在曹操大的谋臣智囊集团中,郭嘉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个谋士。他先是投奔了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不会用人,公元196年在荀彧的推荐下投奔了曹操。他在追随曹操的11年征战生涯中,曹操的事业就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在他去世之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著名的赤壁大败。曹操在赤壁败退之后不禁发出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他如果当时在世,曹操应该不会轻易冒进发动决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了,即使是发动了这场战争也不至于会败的这么惨。从某种意义上应该说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刘备和孙权的运气啊,否则三国后来的局面就很难说了。历史上有记载说曹操觉得周围的谋士中郭嘉是最年轻最信任的一个,曾经是准备把他作为将来托孤之人,就如同刘备托孤给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6、庞统(179-214年)他的叔父是东汉大名士庞德公。他是与诸葛亮、法正齐名的蜀国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他积极的参与和策划了刘备攻取益州的战争,可惜在攻打雒城(现今的四川德阳广汉一带)的战斗中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而战死。刘备对此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庞统只比诸葛亮大两岁,如果他的寿命能够再长一些,我相信他会在三国期间有更大的作为。当然他的去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诸葛亮,否则诸葛亮就不会后来在蜀国有那么大的权力,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了。

7、曹冲(196-208年)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曹冲称象”,曹冲是三国最著名的神童,是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可惜曹操最喜欢的这个孩子却在13岁时就不幸夭折了。他如果还正常的活着的话,曹丕和曹植恐怕都很难接班即位了。在这里讲几个曹冲去世之后的小插曲,曹丕在当上皇帝后曾发出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冲在,我很难说是否有今天这样,可以支配天下”。曹冲去世时候曹操对其它假装哀伤的儿子们发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一声悲号。三国期间有个仅次于曹冲的神童叫周不疑,他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本来想用他未来辅佐曹冲的。曹冲夭折之后曹操就杀了周不疑,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劝谏曹操。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还活着倒还罢了,此人不是你所能驾御的。”

8、曹丕(187-226年)他是曹操的次子,而且一开始他并不是很受曹操的重视,他能够即位要感谢曹操长子曹昂战死宛城和曹冲英年早逝,结果他自己也是荒淫无度而英年早逝了。但他的英年早逝是枭雄司马懿未来能够出人头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他比司马懿还小8岁。曹操在世的时候曾经叮嘱过他司马懿这个人是不可大用的,但他远不如曹操的政治头脑,还是不经意的重用了司马懿,为后来发生的很多变故埋下了伏笔。他去世时候托孤给了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四位大臣,结果曹真和曹休先后都早死,陈群只是一个文官,从此司马懿在抵抗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开始在军界独自掌权了,从而逐步掌握了曹魏的权力。刘备伐吴夷陵之战的时候,他没有听取谋士刘晔的计策去南下夹击东吴,失去了魏国最后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

9、曹睿(205-239年)他是曹丕的儿子,曹睿几岁的时候就显得特别聪明,曹操就十分喜爱他,曾言:“我要让你作我的三世继承人”,经常让他跟在左右。他比司马懿小26岁,但他当时的政治能力还是可以镇得住司马懿的。其实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并且错误的选择了一个年仅8岁的曹芳接班和政治能力低下的曹爽辅政,司马懿也是很难独大的。在他去世10年后的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动了政变,除掉了辅政的曹爽,公元254年他的儿子曹芳也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了。所以说司马懿的长寿(终年72岁)绝对是后来魏国的一大灾难啊。

10、钟会(225-264年)三国后期一个优秀的年轻将领,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曹魏将领夏侯霸在被逼降蜀之后,一次和姜维讨论到曹魏的著名人物,他曾经预言钟会其终究成为吴蜀的大患。钟会20岁就随着司马兄弟东征西讨,并且多有出色的筹划。淮南毌丘俭叛乱后,钟会说服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病死后,钟会又帮助司马昭保住兵权。淮南诸葛诞叛乱期间,钟会多次献策助司马昭平叛。又画西蜀图本力劝司马昭伐蜀,并且亲自带兵伐蜀。可惜是少年得志害了他的前程。随着不断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灭亡了蜀国之后,他的野心也就膨胀了,加上当时手握重兵和蜀汉降将姜维不怀好意的挑唆,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啊。他发动了反对司马兄弟的叛乱,准备依据占领的益州自己称王割据一方,可惜蜀汉政权刚刚灭亡 ,政局还很不稳定,麾下的军队和将领们又都是北方人,所有的家眷都在北方,所以不愿意参加叛乱,最后他和姜维都死在兵变之中了。

相关推荐:

诸葛亮如果不杀魏延,蜀汉是否有可能完成统一?

故事中被武松擒拿的方腊在历史上最后是被谁所擒?

这个阿哥为何会被道光皇帝怒到一脚致死?

战后惩汉奸半年审两万 汪精卫因病死逃脱惩罚

唐朝诗人李白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揭真实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