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襄樊更名争议:为了“三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6-02-05 栏目:专题 投稿:友好的老师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襄樊市正式更名襄阳市。至此,沿用60年的市名襄樊或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果一个城市也有大名和小名,那么襄樊可看作是小名,襄阳才是大名。历史上,大名更有影响力。更名绝对是件喜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叶青教授力挺更名。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德鸿却以“何劳新声唱老调”反对更名

昨日,襄樊市委市政府对于更名“喜事”没有做出官方回应。

早在2006年12月2日,襄樊市民政局便提出“从2007年开始启动襄樊更名襄阳市的调研论证工作”。然而,该方案迟迟没有落实执行。

同年,襄樊市政府网在回复“盛传襄樊更名,不知消息是否属实”一问时回函说:襄樊恢复“襄阳”是襄樊市民愿望,但城市更名权在国务院。

然而,4年过去了,这一传闻为何又在民间传开?“这与旅游业成为襄樊市2009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机有关。”鄂西圈投公司有关人士透露,作为响应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具体步骤,襄樊以隆中景区为龙头打造的“三国旅游链”初现端倪,伴随着“打好三国文化牌”的呼声,更名再次被广泛提及。

襄阳在历史上一直拥有很高的地位。东汉末年刘表做荆州牧的时候,把治所放在襄阳,从此奠定了襄阳作为一个政治经济中心的位置。”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田祥副教授告诉本报,东汉末开始,襄阳就是长江中游的经济政治中心,也因为此时刘表、诸葛亮、杜预、羊祜等人物,襄阳一直盛名在外。

襄阳的另一个辉煌期是在中唐以后到南宋时期。作为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经济政治中心之一,襄阳是西安、洛阳通往南方的交通枢纽。“当时襄阳被称为‘十道之中’,全国最重要的南北大干道经过这里,这个大干道就相当于现在的京广线。”江田祥说。

事实上,在襄樊更名在当地政界与民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一致。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叶青教授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一位襄樊市政府官员曾向他倒苦水,他们到外地或海外考察,每当提到襄樊,对方总是不知所云,改口说襄阳,几乎无人不晓。而在民间,不少网友在湖北“东湖论坛”上发帖支持更名。一位自称在上海定居的襄樊籍网友直言:“在外游子,顶改襄阳,在外面很多人只知襄阳,不知襄樊。”

但令人不解的是,襄樊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词中刻意避提“襄阳”,对“襄阳古城”的描述则以“古隆中、诸葛亮、夫人城”代替。对于“更名获批”的响应,率先作出回应的依旧来自民间一个名为襄阳城”的民间网站昨日正式更名为“襄阳市网站”。

一方面盼望着更名,另一方面又极力回避评论此事,这一矛盾表现令外界不解。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德鸿认为,早年,襄阳之所以改称襄樊,是因为它与隔汉水相望的樊城两镇合并为一个城市,襄阳只是这个新城市的一部分,如果仍用襄阳旧名,则使樊城平白地被消泯了。

事实上,地区改名之风由来已久,上个世纪80年代,不少地区因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而改名。比如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徽州在1987年更名为黄山,一直备受争议。福建的崇安县也在1989年更名为武夷山。1994年湖南大庸市更名张家界市后,声名大噪,享誉海内外。

而近年来,新一轮的地方更名又开始流行起来。比如之前河南就传出将周口更名为古地名陈州(包公扬名之地),当地官员更称,改名为陈州市后,容易提升名气,价值上百亿。而襄樊改用襄阳这个有历史盛名的名字,亦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江田祥认为,目前很多地方举办许多节庆活动,把各地的节庆、文化遗产作为主题去招商引资,“这个方式也没有错,但关键还是应该尊重历史史实,不应为了地区利益而去‘绑架’、‘劫持’历史。”

相关新闻:

湖北襄樊更名襄阳市,曾与河南南阳争“诸葛亮故里”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襄樊更名襄阳市。原襄樊襄阳更名襄阳市襄州区。

相关推荐:

大清王朝因乾隆走向盛世 也因乾隆走向衰败

中国最后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在他之后都不行了,成了罪恶的统治

贵族皇帝与草根皇帝:功臣生死?得看皇帝是谁?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塞育河之战?蒙古最后赢了吗

刘盆子:中国历史上唯一双目失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