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孔明非诸葛亮”绑架了语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6-02-06 栏目:专题 投稿:贪玩的河马

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结果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据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对此,叶开先生给出了自己的担心:这条语文教育流水线,会把一个个像乔乔这样原本爱读书的孩子,在读教材做习题的过程中,完整地教成废品。可以说,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刺痛的绝不止作家叶开一个。

当然,对语文教育,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认识,但是,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判定科学、合理与否的标准,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是语文教材所给出的“标准答案”。除了语文教材,哪怕再合理、再科学,我们都只有接受而没有纠正的可能。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绝不会是唯一的一例。

教材优则易形成良性循环,教材劣则易形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一旦发起威来,造成的不良影响亦如慢性病,短期内难以消除。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让笔者想到了老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广泛关注的现象——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热议……对比二者,更能让我们看到隐藏在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背后的当下语文教育之弊端及社会的不满。

窃以为,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是语文教育被标准化考试绑架的结果之一。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不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学习内容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而是记住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不是让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与人生有关的理想、信念和智慧,而是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学生没有了思考和领悟的空间。

进一步说,诸葛亮称作孔明被判错仅仅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吞噬了孩子学习文化的兴趣和剥夺了孩子思考、发现的乐趣。也就是说,没有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相反,仅仅当做一部考试机器。

叶圣陶先生在他和夏丏尊先生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的序言里说:一个青年将来必将和各种各样的文字接触,如果只顾到目前情形的适合,对于他们将来也许是不利的。犹之口味,他们目前虽只配吃甜,将来难免要碰到酸的、苦的、辣的东西。预先把甜、酸、苦、辣都叫他们尝尝,也是合乎教育的事。因此,让语文教育走出标准化的泥淖,而不是让“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让孔明诸葛亮合一,而不是给学生“判错”,或是衡量语文教育能否赢得明天、能否赢得孩子的重要标准。

相关推荐:

李师师简介,李师师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古代做菜都用什么调味品?不同朝代人都好哪一口?

解密: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细数三国军事奇才诸葛亮的七宗罪:诸葛亮不是神人

揭开帝王陵墓谜团:武则天墓万人挖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