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上的哭圣刘备:哭其实是在收买人心

发布时间:2016-02-12 栏目:专题 投稿:仁爱的花瓣

在历史中,有孟姜女哭长城,近来重温《三国》,更是被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的刘备对于哭在关键时刻的情绪表达的娴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哭出来真是一个艺术的课题。

其实哭的情绪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即彰显了个性,也是一种需要时间锻炼的能力。如同游泳和驾驶一样,如能不断锻炼,甚至是请个教练,那么相应的情绪水平就会更加游刃有余,甚至到达娴熟的地步。其中的刘备具备了极高的哭的控制与表达技巧。

先看刘备哭的基因形成:刘备,虽是汉朝皇族后裔,但数代以后,家庭已非常穷苦,父早丧,母子相依为命,靠织席子、卖草鞋为生。他先是联络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之后,曾想靠军功升迁,却因没有人情,只做了安喜县尉、平原县令之类的小官。后来,他跟随公孙瓒,助陶谦,投曹操、袁绍、刘表,总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郁郁不得志。客观上这样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造就了刘备哭的个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哭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升华,再加上后来诸葛亮发现了刘老板哭的能力,还几次三番的教导他在鲁肃要荆州的时候大哭,在孙老太面前大哭,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到最后,拉着诸葛亮的手流泪不止的交代后事让诸葛亮为之死后抛头颅洒热血。这个和后主刘禅的“其间乐,不思蜀”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其实这和刘禅在哭上基本上没有锻炼的土壤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在有人教导刘禅回应司马昭“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话语的同时表达点哭的能力,他小子 话是出口了,可是确实欲哭无泪,只得紧闭其目。完全谈不上惟妙惟肖,简直是照猫画虎。

下面,我们历数《三国》中从小就锻炼出哭的能力刘备哭的历程,场景和哭的巨大作用。

第一次,在桃园结义之时,看到关羽,张飞两位猛将,感念自己的境遇和家族基因,感叹自己的心胸和志向而哭,由此他得了两员愿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

第二次,在公孙瓒处初见赵云,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给子龙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让赵云觉得刘备不但爱惜自己,更是看中自己。

第三次,为帮助陶谦抵御曹操退兵后,赵云辞行,刘备再次执手挥泪而别。后来,公孙瓒被袁绍打败,自缢身亡。赵云几经碾转,投靠了刘备刘备对众人说:“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赵云表白心意说:“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也。”

第四次,在张飞失徐州之时,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得到了兄弟的誓死相随;

第五次,在荆州兵少将寡,“携民渡江”时,刘备当着十余万百姓的面“大恸”,并做出投江自杀的样子,使“闻者莫不痛哭”。看到还有很多百姓没有上船,刘备又“望南而哭”。

第六次,路过刘表墓前,刘备又通过“哭告”刘表英灵来保佑百姓,使“军民无不下泪”。

第七次,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单枪匹马将幼主阿斗救出,刘备赵云手中接过阿斗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掷之于地,哭着骂:"差点折杀我一员虎将"。赵云连忙抱起被刘备抛掷于地的阿斗,一边跪到地下:赵云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报主公的知遇之恩啊!后来赵云成为刘备的几与关张并列的心腹爱将。

第八次哭,经过激战,百姓们被冲杀的不知下落,刘备大哭”。尽管惨败,刘备却换来了爱民如子的美名和仁慈之主的口碑。

第九次,徐庶母亲书信。徐庶几次用计打败曹兵。曹操把徐庶的母亲骗到曹营,以假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刘备闻言便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徐庶字)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

第十次,第二天送徐庶,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告别时刘备执徐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刘备这一适时的哭,使徐庶良心触痛,于是当面向刘备表态,即使去了曹营,亦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并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后来火烧赤壁,徐庶只是借口离开,落下了“徐庶进曹营─一一言不发”的千秋佳话。

第十一次,三顾茅庐,在刘备的爱才、惜才的真情感动下,诸葛亮隆中对策,提出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构想。但当刘备要求他出山相助时,他还是“不能奉命”,没有答应出山。刘备即双膝盖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感动致极,终于“愿效犬马之劳”。

第十二次,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让张飞袭了荆州,让关羽袭取了襄阳,周瑜派鲁肃来讨荆州,几次三番均被诸葛亮以各种借口阻挠。到了第三次去讨还,孔明教练刘备说:“若肃提起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鲁肃刚一开口,刘备“掩面大哭”“哭声不绝”,孔明一解劝,“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最后,在得了个夺取西川后便还荆州的承诺,鲁肃“见玄德如此哀痛,只得应允。”

第十三次,鲁肃多次讨荆州无功而返,孙权企图用美人计以联姻来诱拐刘备,拿他做人质。在孙权伏兵于宴上准备杀死刘备时,玄德“跪于国太席前,泣告曰:“国太若杀刘备,就此请诛。”然后泣而‘尽告其情’”,结果保存了性命。

第十四次,后来刘备决定逃回荆州,但却身无所倚,于是入见孙夫人,“暗暗垂泪”,在诉苦一番后,在孙夫人面前下跪,“泪如雨下”,孙夫人感动万分,跟其回荆州。最后,刘备倚着孙夫人这面“挡箭牌”,大踏步走出了吴国国境,害得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

第十五次,在夺取西川过程中。张松本来欲献西川州郡与曹操,怎奈曹操看不起张松,打得张松遍体鳞伤。张松路上碰到刘备刘备欣喜若狂但是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让关云长,赵子龙去接待,手下军士则是“跪奉”;说是“久闻大夫高名,如雷贯耳”;最后张松在刘备最后一招“潸然泪下”的攻势之下,终于被深深打动了,献出了“西川地形图”,而且还为刘备入川做出了许多贡献。

第十六次,刘备攻打刘璋,直取成都,刘璋招架不住,“决计投降”。刘备亲自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这一哭,笼络住了刘璋原来手下的人心,很快稳住了局势。自此,刘备自封为益州牧,蜀汉初具雏形。

第十七次,曹丕篡位,汉献帝下台,刘备故意相信汉献帝被害的传言,“痛哭终日”,又是率领手下的官员们挂孝祭奠,又是为汉献帝追谥庙号,又是假装忧虑成疾,又是声讨曹操曹丕父子的篡逆。刘备的这一系列哭闹,赢得了朝中众官员的民心,无不让人觉得他的忠孝仁义。国不可一日无君,经过一番推辞,德高望重、万民拥戴,同时具有皇家血统的刘备终于顺利登基做了皇帝。

第十八次,刘备临终,又单独嘱咐赵云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赵云则哭拜于地表示说:“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一次哭使到赵云一直为刘禅卖命,直到老死沙场。

第十九次,白帝城托孤,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泪流满面,让嗣子称孔明为“相父”。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泣告曰:“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罢刘备的心腹之言,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罢,叩头流血,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我们要 知道,刘备本来是一个“寡言语,性宽和,喜怒不行于色”的人,按理什么事都看得开,没有那么多哭的可能,可事实却是他的每次哭都恰到好处,而且越来越娴熟。刘备一生,哭在其中,不过只有一次的哭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是关羽被杀以后,非要利令智昏的去攻打东吴,结果导致兵败,而一蹶不振。在大多数时候他的哭。哭态各种各样,不同的场合哭法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令人拍案叫绝。

再看我们大多数人的哭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情,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心情不好,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需要安慰,我很可怜,我很无能,我没有能力没有办法。

刘备的哭,很多时候确实站在别人的立场,蕴涵的却是兄弟我看中你,我爱民如子,我求贤如渴,我惜才如命,我信任你,我相信你,我赞赏你,我钦佩你。

刘备的哭,感动了百姓,舍家舍命,苦苦相随;感动了文臣武将,浴血奋战,终身不渝;感动了公主,舍母离乡,共奔前程。哭的有感情,哭的有技巧,哭的有造诣,一直哭到三国鼎立的蜀汉江山。可以说,刘备可以成为一代哭圣。那么这样的哭在自己,心在别人,你会吗?你锻炼了吗?

相关推荐:

与寺中尼姑纵情淫乐,死后遭肢解,明朝这个书生真是活该

是什么导致了陈胜的失败,为何最后被马夫杀死?

变态的癖好!王莽的头颅居然成为收藏品

古代万万不敢碰的皇帝物品 老百姓谁沾谁倒霉

吕雉为什么滥杀刘邦子孙:守活寡心智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