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孙权的龙鳞与虎须——论孙权的用人之道

发布时间:2016-02-12 栏目:专题 投稿:繁荣的乌龟

《三国志﹒吴书》里记载了东吴孙权龙鳞虎须的两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孙权的用人之道

龙鳞,即龙的鳞甲。《韩非子﹒说难》解释说:“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有人婴(触犯)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贞观政要﹒论任贤》也说:“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孙权龙鳞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武元年春,陆逊率军大败为关羽复仇的蜀军之后,到年底,即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意思是吴蜀两家又恢复了联系。这位使者郑泉,字文渊,陈郡人。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其闲居时经常说:“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复没饮之,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后来,孙权任用他为郎中。这个郑泉很是尽职尽责,经常当面给孙权提意见。孙权曾批评他说:“卿好于众中面谏,或失礼敬,宁畏龙鳞乎?”郑泉直率地回答:“臣闻君明臣直,今值朝廷上下无讳,实恃洪恩,不畏龙鳞。”后来有一次参加宴会时,孙权想吓唬他,命提出去交付有司治罪。郑泉往外走的时候不断地回头看孙权,于是孙权让把他带回来,笑着对他说:“卿言不畏龙鳞,何以临出而顾乎?”郑泉回答:“实恃恩覆,知无死忧,至当出阁,感惟威灵,不能不顾耳。”意思是快走到门口时才感觉到天威,才真知道害怕。这个故事说明孙权驾驭群下,采取了恩威并重的办法,即便是信得过的亲近,也不能对自己失去礼敬。

虎须,即虎的胡须。这个典故叫捋虎须,就是抚摸老虎的胡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韩偓的《安贫》诗里说:“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王凯运的《桂阳州志序》里说:“犯鳞捋须,考盘独寐。”

虎须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将军时,朱桓给事幕府。“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 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后任校尉、将军,封新城亭侯。不仅“爱养吏士”,而且以勇烈著闻。黄龙元年,孙权朱桓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后来回建业治病,孙权令医护视,数月复遣还屯。孙权又亲自相送,对朱桓说:“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朱桓说:“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然后朱桓举着酒杯说:“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于是孙权冯几前席,朱桓进前捋须日:“臣今可谓‘捋虎须’也。”孙权大笑。此事可见孙权朱桓关系十分亲密,直到了无所顾忌的程度。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少有的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年代。群雄逐鹿、战火硝烟的背后,同时在上演一场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人才争夺战。最后所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都具有超乎常人又大同小异的用人之道。曹操、刘备的用人策略自不待说,孙权在这方面也有其所长。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病死后,孙权年仅19岁,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随即“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号称“词直而理正”的晋朝历史学家孙盛在《三国志﹒吴书﹒凌统传》里是这样评价的:“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罔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孙盛的这个评价是正确的、中肯的。这段话里说的周泰、陈武、吕蒙、凌统四个人的故事,《三国志﹒吴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泣周泰之夷”,出自周泰传》。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开始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屡有战功。平定荆州以后,为平虏将军。当时朱然、徐盛都是周泰的部下,但却不服周泰。为此,孙权专门到周泰所在的濡须坞,“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劝宴极夜,其明日,遣使者授以御盖。于是盛等乃服。”孙权当众回顾周泰所历战事战功,为周泰树立了威信。

“殉陈武之妾”,出自《陈武传》。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孙策时因战功被任为别部司马。后来尤为孙权所亲爱,数致其家。因为累有功劳,进位偏将军。“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权哀之,自临其葬。”不仅如此,孙权还特命“以其爱妾殉葬。”当时,自孔子说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殉葬之风已不复存在,孙权甘冒他人诟病,“殉陈武之妾”,只能说是对陈武爱之弥深,当然也是为了激励他人。

“请吕蒙之命”,出自《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早年跟随孙策,“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孙权曾耐心地劝其读书学习,终成大器。擒杀关羽父子、平定荆州以后,孙权任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善,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 ,夜不能寐”。“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孙权对吕蒙之病,几如孝子视父母,其诚其勤,无以复加。

“育凌统之孤”,出自《凌统传》。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父凌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凌操战死时,凌统十五岁,左右多称述者,孙权亦以凌操死于国事,拜凌统别部司马,使摄父兵,数有战功,拜荡寇中郎将,二十九岁病卒。“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凌统的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日:‘此吾虎子也。’年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孙权如此对待功臣之后,他人何能不受感动,又何能不为孙权尽全力、效死命呢?

对领导者来说,所谓用人之道,无非知人善任四字而已。这四个字,首先是知人,就是在唯才是举的基础上,对手下所用的人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包括其志向、性格、爱好,还有其愿望、追求、需要,特别是其特长、潜能。接下来就是善任,就是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还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人和善任看似简单,其实在实践中是很难把握的。领导者与其下属的关系,虽然不是完全对等的,是有上下之分、主从之分的,但是只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实现。知人善任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完成的。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如何让所用之人对自己忠心不贰、尽职尽责,关键时刻能够全力以赴、发挥潜能,这才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看孙权与属下的关系,他是在感情投资上下了大注的。真正做到了推心置腹,才能与属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当然,对一些棱角鲜明的,也要恩威并重,就像放风筝,不管飞得多高多远,总要把那根线抓在手上。对待吕布那样“轻于去就”的小人,罗贯中则提出了一个“鹰虎论”。他在《三国演义》中说,比如饲虎,不可过饥,饥则伤人;比如喂鹰,不能过饱,饱则飏去。不论对什么样的人,总是要不断地满足他的愿望和要求,即或目前无法满足,也要令其看到希望。正如俗语所说,有了奔头才有劲头。

中国古人总结了很多用人的经验,比如,《礼记﹒中庸》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墨子﹒尚贤》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簿。”《尚书﹒大禹谟》说:“任贤勿贰,却邪勿疑。”汉朝陆贾说:“仁者在位而仁人来,义者在朝而义者至。”宋朝苏轼说:“为国不患于无人,有人不用而为之患。”宋朝欧阳修说:“善用人者必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相关推荐:

灵宝之战二十万唐军惨输给三万叛军 明明只需坚守便可获胜 唐玄宗为什么要让哥舒翰去找安禄山叛军决战呢?

不脱袈裟的政治家:明朝历史上的大和尚姚广孝

为什么历史上从来没有挖掘到元朝皇帝的陵墓?

郭沫若用什么方式让日本年轻女护士对他死心塌地

五龙潭地下空间之谜 千年传闻究竟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