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古代恋人们约会的特殊方式

发布时间:2016-02-15 栏目:专题 投稿:苹果钢笔

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与恋人约会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可要是在交通和通讯都很落后的古代,为爱痴狂的男女们又会选择怎样的方式约会呢?

古代人的相约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述,《邶风·静女》中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首诗意思是说:一对恋人相约在城角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走出来,又赠给那男子一支杆身漆朱的笔,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本来这笔是平常之物,但因为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这大概算是历史上较为成功而浪漫的一次约会约会的地点是在城隅,而约会的信物呢,就是一根普通的“彤管”。

当然,不是所有的约会都像静女这般浪漫而有情调的,也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有好运遇到这样娴静的女子。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痴情男,兴高采烈去赴一场约会,结果不但等到花儿也谢了,最后还将自己的小命给赔上了。这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尾生抱柱”的典故,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其实,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讲,对于尾生这个人一点都不能理解,换句话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傻子嘛!不是吗?一方面,既然女方毁约在先,那么当暴雨来临之后,你完全可以跑回家嘛,何苦再等下去呢?另一方面,约会地点没选好,啥地方不选,偏偏选到木桥边相会,说明没有预先踩好点,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由此可见,尾生的这场约会不是浪漫,而是悲壮,但也正因如此,尾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守信”的代名词。

说到古代男女最经典的一次约会,莫过于张生与崔莺莺的“爬墙约会”了。《西厢记》中的这个故事经历代文人的演义,简直可以称作是少男少女的约会教科书了。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的是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故事中有一幕,张生莺莺书信传情,莺莺写下一首暗示性极强的诗《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于是当晚,张生在后花园一听到琴声,便“狗急跳墙”翻墙而入,急欲成其好事,却不想被端服肃面的莺莺斥责一通,张生失魂落魄,重又翻墙而去,为此害病不轻。

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终成好事。话说红娘当时还抱着一对“鸳鸯枕”送给崔莺莺张生,书中写道:“鸳鸯枕,翡翠衾,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弓鞋凤头窄,云鬓坠金钗。”原来在古代,这“枕头”便算得上是两人爱情的信物了!

相关推荐:

民国才女“身体写作” 自称与三千多男人榻上缠绵

万历皇帝的课程表里的秘密,透露张居正死后为何被抄家

番吾之战的经过:大将李牧率军击溃秦军的进攻

袁世凯临死时为何传位黎元洪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揭秘:历史上的犹太人为什么被欧洲人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