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为何说太平公主“生性嗜欲”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6-02-17 栏目:专题 投稿:默默的小松鼠

太平公主剧照

读某专家的某历史专著(不便点名),在太平公主条目里,赫然有四字盖棺评语:“生性嗜欲”,并进一步从学术角度指责当前反映太平公主生平的电视剧,往往“只写她的情不写她的欲,这是在大的方面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太平家族背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以此强化她对太平公主的评语。赵炎以为,这位专家如此研究历史历史人物,实属“唯历史论”,淡化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且来逐条分析这位专家的三个论据是否站得住脚。

唐代的社会风尚比较放得开,这样的文字记载频见于史料。但是,别忘记,那仅仅是相对而言的,社会上层相对于社会下层,贵族皇族相对于市井百姓,社会局部相对于社会全部。整个社会风尚主流,依然还是“三纲五常”,这毋庸置疑。比如,柳宗元的《河间传》明确写道:“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

风尚决定环境,环境改变个人,是一个老套的观点,却并非绝对的定论,否则“出污泥而不染”就是废话。以唐皇室“靡乱”来推论太平公主的“生性”,就好比说某地扫黄发现了几个妓女来推论当地妇女都是妓女,根本就是没道理。“生性嗜欲”其实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若建立在“食色性(欲)也”的传统认知上,它是对的,因为人人皆有欲望,包括食欲和性欲,跟风尚似乎没多大关系;但若建立在“贞、顺、静、专”等主流纲常妇道上,它又是错的,因为教育也能改变人,武则天教育女儿,不可能无视这些教条的存在。

也即是说,太平公主在童年和少女时代,起码接受过这样的养成教育,“生性”可与淑女媲美。比如,她在第一次婚姻里,就能够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如果以风尚推论她“生性”如何如何,难免显得武断,与其在这种逻辑上扯淡,还不如直接去相面,说她在襁褓中就是个“淫娃”胚子,不是更雷?

太平家族也实在不怎的。父亲是皇族,据说还有部分游牧民族的血统,在当时的传统士族眼里,并不怎么尊贵;母亲出自小家族,外祖父或许还是商贾身份。由于家族联姻惯例是屏蔽传统士族,有可能导致主流文化伦理的丧失,这或许也是太平公主打小就养成叛逆性格的原因之一,但绝不能单以“生性”来理解。家族背景对于太平公主的影响,更多的作用应该是助推。

比如太平公主童年,《旧唐书》说她曾被姨表兄贺兰敏之强奸,如果这一记载是真的,那么,对太平公主身心的伤害应该是巨大的,若不能有效平复这种创痛,恐怕会导致日后情爱观的畸形。童年的她,如何能理解欲望是个神马玩意?经此一事,说不定会形成对男女之事的恐惧也说不定,“生性”又何来的依据?

比如,她对第一任丈夫薛绍很满意,小夫妻俩恩恩爱爱,七年时间就生了四个孩子,婚姻生活想来是比较幸福的。比如,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说明她跟薛绍之间感情不错。但琅琊王李冲谋反,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因此连坐了薛绍,这个婚姻也就终结了。

家族背景及政治权力角逐,夺去了太平公主的爱情与婚姻,这种打击,换到任何女人头上,恐怕都会绝望地走上另外一条路。再加上武则天为她挑的第二个丈夫武攸暨,基本是个窝囊废,一无爱情基础,二无男性魅力,正当二十余岁妙龄的太平公主,焉能甘于寂寞、独守空房?

家族因素助推了太平公主的出轨,生活作风的变化,显然有其恣漫的过程,难以归结于“生性”。

关于太平公主的个人经历,其实无需多说,因为各种史料及后人著述颇多。太平公主的个人经历不能说不传奇不丰富,但她的每一步,均如同木偶,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跟“生性”无关。

童年及两次婚姻,是在母亲的主导下过来的,跟母亲的步调高度一致,虽然在情欲与权力欲方面有所“嗜”(如果那位专家所谓的“嗜欲”里包括权力欲的话),那也是跟母亲学的。武则天说她“类己”,不是没有道理,但赵炎认为,这里的“类己”,似乎也非出自太平公主的本性,而是偶像心理所致。

三次参与政治斗争,前两次的成功,固化了太平公主的权力欲,之所以后来走向表面与前台,跟母亲开启女人干政之风有关,这种外力属于文化属性范畴,男人也难以独善其身,何况一介女流?

总之,以“生性”一词来概括历史人物,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历史谜,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别人如何质疑这句话我不管,反正我是相信的。孟郊说:“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这个“溺”说到地方了,需要“日长月长”的潜移默化才成,没有人生来就狐媚的。欲望这个东西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生性”联系到一起。

一个人每走一步,迈过去的就都是历史历史离不开人的成长经历和所作所为,但历史无权也无法评述作为主体的人,而后人有权评述历史主体,却不能主观地依据历史历史主体,这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相关推荐:

死里逃生,揭秘刘备一生中最危险的10次遭遇

孙权干不过曹操和刘备可以理解,为啥连刘禅和曹丕都没解决呢?

日本为何屡次不承认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罪行?

金朝因何而崛起:金朝的崛起挽救了西夏的灭亡?

明朝太监魏忠贤最残暴的锁喉术:爱好'剥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