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大明皇孙的悲惨末世

发布时间:2016-02-18 栏目:专题 投稿:强健的枫叶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夜,勤勤恳恳的大明老板朱由检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老实巴交的泥腿子李自成率领他的农民兄弟进入了紫禁城,但是,南方,还属于朱家大明天下。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定都南京,改名应天府。然而,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他四叔朱棣不安分,带领部队,直捣南京,抢了朱允炆的皇帝饭碗。

朱棣本来是想继承其父朱元璋之基业,定都南京的,但是,他怕住在南京

首先,朱棣在南京老做噩梦,因为他侄儿朱允炆并未死,神秘失踪了,假如朱允炆的信徒搞个本?拉登式的自杀性袭击什么的,即便朱棣不死,也够他喝一壶的。

其次,北方的邻居蒙古近来不太安分。本来,朱元璋把燕王朱棣与宁王朱权放在北方是为了看家护院的,但是,朱棣率领大军南下,不仅如此,战斗一开始,朱棣就把宁王朱权绑了票,然后扔到江西,北方大门,向蒙古邻居洞开。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家里不遭强盗,要么因为这家穷,没有被抢劫与偷盗的必要;要么因为这家的狗太厉害,想抢劫、想偷盗,但是,不易得手。

明朝的北大门没有了看门护院的狗,家里又全是宝贝,不抢你,蒙古抢谁去?你抢我,我就揍你,事实证明,揍蒙古人是不容易的,因为蒙古人居无定所,干一票,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而,要防御邻居蒙古,揍是不行的,必须养狗,看好门院。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朱棣决定,营造新都,迁都北京,而南京,还保留了北京的全套行政系统,为陪都,其基本作用在于,北京办事官员养老赋闲之所。

当朱由检老板在北京自杀殉国的时候,南方的衮衮诸公,毫不知晓。因为那时候的通讯方式太过落后,基本通讯方式只有信件,一是邸报;一是塘报。

邸报是传递行政文书用的,比如皇帝下达旨意,还包括传达中央政策之类;塘报是军事通讯系统,专门传递军事情报,至于私人信件之类,那时候还没有邮政系统,只好请君自我解决。

可朱由检老板当政时代,世道极不太平,到处是土匪出没,故而,邸报线路全线瘫痪,只有传递军事情报的塘报系统还在勉强维持,但是,也不甚通畅。

据日本学者研究,朱由检自杀的消息,是随着北方逃难的人群口口相传而到南方的,到达南方军事重镇淮安的时间,就已经是三月二十九日,此时,朱由检已经自杀十天。

四月一日(四月朔),有位忠诚将领听说李自成抢了朱由检的饭碗,誓师勤王,但是,刚走到浦口,他听说朱由检已经自杀了,马上为朱由检发丧,没了下文。

这位忠诚将领,姓史,名可法,字宪之,北京大兴籍,河南祥符人。

关于史可法的出生,史料上又出现了无厘头的记录,说史可法之母在怀他的时候,梦到文天祥进入了她的房子里(梦文天祥入其舍),然后,生可法。

我一再强调,对于这种迷信的东西,不要相信,因为这玩意儿,纯属瞎掰,为造势之用,如果史可法后来成为了汉奸,有可能就不是文天祥入其舍了,而是秦桧。

《左传》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灾祸与福气,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招致的。

史可法身体矮小(短小精悍),面黑黑的(面黑),但是,他那双眼睛特厉害,目光炯炯有神(目烁烁有光)。

至于史可法的职业专长,据史料记录,为打仗,特别拿手的是与农民弟兄打仗。崇祯十七年,朱由检老板在景山上吊的时候,史可法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等到史可法听说李自成正率领农民军攻打北京的时候,他当机立断,进京勤王。

《尚书》曰:誓师勤王,何缓词也!

对于勤王这样的大事儿,要干就快干,故而史可法立马收拾家当,抄起家伙,往北京赶,可惜,他赶到浦口的时候,朱由检老板已经上吊了,还勤哪门子王。

皇帝已死,勤王之说固然没了,但是,按照臣子之义,史可法照旧应该率领弟兄,抄家伙与李自成拼命,而之所以没了下文,不是史可法胆子虚,是史可法收到了一封政治文书。

此政治文书的基本内容,为议立新君,经验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而要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头儿带着干,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儿,不是找人玩命,而是选出领导人。

领导人,按照汉族的继承法规,应该立朱由检的儿子,可惜,朱由检的三个儿子,自从出宫后就住在他们外公家,结果李自成进城,外公胆怯,把三个外孙交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带着他们去观看山海关之战,战败回来后,朱由检的三个儿子均下落不明,后来在北京与南京均出现过太子,而南北两个太子,都被不明不白地剁了。

至于说历史上最有名的朱三太子,我们留到康熙朝杨起隆京城造反的时候再详细考证一番,在这里不是重点,故而也就不多费唇舌。

既然朱由检的亲生儿子下落不明,用法律语言,为宣告死亡,那就得立朱家亲戚家的孩子,而在南京附近,符合条件者,仅仅有两个:一个是福王;另一个,为潞王。

史可法接到的政治文书,内容是说,福王不能立,而且给了福王不能立的七个理由,至于这七个理由,稍后容禀,既然福王不能立,那么就只能立潞王。

福王为朱由崧,要介绍他,得先介绍他老子,他老子比他有名。

朱由崧的父亲是朱常洵,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均的第三个儿子,如果大家记性不差,我在以前的书里面讲过他,朱常洵之母为郑贵妃,是万历皇帝的宠妃。

曾经一段时间,朱翊均为情所困,脑子犯浑,居然要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朝廷制度载有明文,有嫡立嫡,故而,大臣们就跟朱翊均拗着,逼着朱翊均立皇后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皇帝死后,朱常洛继承了皇位,国号泰昌。

据揣度,郑贵妃贼心不死,还搞了所谓的“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些案子,我在以前的书中介绍过,如果大家有兴趣,找我以前的书瞅几眼,反正,这些举措目的只有一个,把朱常洛干掉,让朱常洵回来当皇帝,其结果,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既然朱常洵当不了太子,朱翊均就只有封他为福王,王府府邸为洛阳。朱翊均对他格外照顾,他不仅可以回京城,而且还被赏赐四万顷王庄,后来减至两万顷,河南的田地不够,就找山东、湖广借(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总之,朱常洵富可敌国。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国泰民安,如当今之世,可勤劳致富,你还是穷兮兮的,孔丘先生认为你是可耻的;如果国家混乱,如明朝末世,还像朱常洵那样富可敌国,简直是无耻之极。

朱常洵就是无耻之极之人,但是他的好日子过得不长,因为大财迷李自成的一双眼睛盯住了他,把他的老窝洛阳给端了,并且把朱常洵煮了吃了。

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屋里堆成了金山,几个人能守住?富贵而且骄傲,就是自己犯贱招祸。

朱常洵,无疑是被富贵给害死的。朱常洵被杀后,其子朱由崧勉强逃脱,朱由检老板让其接替福王位,后来费尽千辛万苦,逃到淮安。

皇帝,就应有当皇帝的架势,要是在守成之世,搞个平庸的皇帝上台,也能凑合凑合,但是,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必须找个厉害的角色,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有一种教育学理论认为,孩子的品格,与其父母的品格极相似。比如说,我父亲喜欢读古文,我从小就接受古文教育,而朱由崧他爹,就喜欢喝好酒(醇酒),至于其业余爱好,也低俗得很,听听不健康流行音乐(倡乐),或者玩玩女人(所好惟妇女)。

据此推断,朱由崧的爱好,应该与他爹差不多,但是,这时候大家还只是推断,后面事态的发展,会证明此教育学理论的合理性,俗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至于史可法接到的政治文书上,对于朱由崧的评价,仅仅两个字——人渣!

贪财、淫乱、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政治,反正,当皇帝该有的长处他一条都没有,而不能当皇帝的诸多因素,他样样俱全,故而,人渣一个,烂泥糊不上墙。

在此,我简直可以联想到孔丘骂他的弟子宰予,宰予这小子不争气,喜欢大白天睡觉(宰予昼寝),孔丘曾经批评过他,他虽然口口声声答应以后不敢再睡,但是依旧大白天睡觉。

宰予此举,差点儿把孔丘气得撞墙,孔丘大骂:你这小子,是朽木不可雕也,为粪土之墙,再怎么粉刷也是臭的(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我都不知道该骂你什么(于予与何诛)。

骂成人渣之后,还说自己不知道怎样骂,看来,这是儒家之人的专长。

否定了朱由崧,还是得立一个,此人现在也在淮安,是为潞王,名朱常淓,他爹不出名,是万历皇帝朱翊均的兄弟,故而,他是万历皇帝的侄儿。

按照血亲定律,他比朱由崧要疏远一些,属于朱由检的远房亲戚。本来,不管怎么排,都轮不上他干,但是,他运气好,居然挤进了候选人之列。

他之所以能够挤入候选人之列,推举他的官僚们指出了其中缘由,称他特别贤能。

而推断之理由,也在于上面提到过的教育理论,根据老子的品行推断儿子的品行,他老子喜欢读书(好文),性格谨慎(性勤饬),而且,轻财好施,有慈善之心。

既然如此,古人有立贤不立长的老规矩,朱常淓,应该被立为新皇帝

提议立潞王为新皇帝者,是钱谦益,为前礼部侍郎;而立主其议者,为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附和者,有很多人,但是,基本上都是东林党人,为文官集团。

钱谦益我们前面介绍过,他完全是挨打不记疼型的,在崇祯朝,他玩政治,差点儿被人整得掉脑袋,而这时候,又在政治上折腾,最后,投降清廷,又一身明朝装束,可悲可叹。

至于说吕大器,立潞王,照一般人看,一定是脑袋犯浑。他的性格,虽然极为暴躁(性刚躁),而且恃才傲物(大器负才),但是,对于政治,他是避之唯恐不及(善避事)。

此二者,居然肯在这问题上豁出来玩命,是因为他们若不豁出来,有可能死得更惨。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儿,潞王朱常淓虽然比福王朱由崧贤能一点点,但是也只是粗通文墨,雅好古玩,留着六七尺长的指甲,用竹管护着(以竹管护之),五十步,焉能笑百步?

那么,东林党人之所以豁出命来推举他,原因只有一个,东林党对福王朱由崧有畏惧感,怕朱由崧替他老子朱常洵报仇,旧事重提,秋后算账,追究明宫三案。

郑贵妃搞了明宫三案,之所以没有把朱常洛整下去,其重要原因在于——朱常洛后面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文官集团,历史上给了他们一个光荣的称号——东林党!

对于立潞王朱常淓的提议,史可法是同意的,他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老师是东林党。

文官集团最大的天真,就在于总认为礼仪教化可以起作用,但是,泥腿子当兵的,他们对礼仪教化从来不知道尊敬,俗语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当文官集团准备庆功的时候,另一位仁兄先下手为强,联合军阀集团,带领大部队,护送福王朱由崧到了南京,而且,他还勾结无耻文人,把吕大器骂个狗血喷头。

此人为马士英,贵阳人。他是典型的谋人不谋事儿之官,考上进士便做官,做官就贪,贪了被揭发,被革职,后来结识阮大铖,贿赂首辅周延儒,混上了凤阳总督。

凤阳总督就是给朱元璋守祖坟的官儿,虽然官儿不大,但是手中有弟兄,是实权官儿,为带兵将领,至于史可法、吕大器之类,虽然有兵部的头衔,但是,手中无兵。

马士英之所以拥立福王,其原因只有一个,福王朱由崧他笨,好忽悠,易利用(昏庸可利),于是,马士英下了血本,外联军阀刘泽清,内联勋戚刘孔昭,一定要立福王

当然,马士英不能以朱由崧笨来作为提出立他的理由,如果他如是说,非被人骂死不可,他给出的立福王之理由,只有两个字: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至于吕大器他们提出的立贤不立长之说,马士英他们也给出了反对的八字理由:议贤则乱,议亲则一。贤能是主观断定标准,而血亲,是客观断定标准。

要是议论贤能的话,谁都不会服谁,搞不好抄家伙打架拼命,白白浪费财力人力,倘若要议论血亲,你就不得不服,倘若要怪,就得怪你自己投错了胎。

然而,对于大多数在南京的官儿来说,立谁都无所谓,反正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只要立一个,别整天吵吵嚷嚷就行,故而,有军事为后盾的朱由崧最后当了皇帝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一,朱由崧拜谒孝陵,然后进入南京的皇宫。

至于说朱常淓,就只能靠边站了,流寓杭州。也许,他此时因为没有抢到皇位而懊恼过,但是,如果他这时知晓一年后朱由崧的下场,打死他他也不愿去争这个皇位。

很多东西,人在争夺的时候,有某种成就感。但是,一旦争夺到手,反而觉得争到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重要,故而,老聃要求人们别折腾,争什么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此,我送一首白居易的诗给好争之人,开阔胸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当然,朱由崧自己也觉得不是当皇帝那块料,所以,他推辞了又推辞,但是马士英他们的意见是,即便就是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也得给我坐到皇位上去。

福王朱由崧也的确是窝囊,当群臣进入皇宫朝拜他的时候,他满脸通红(色赧),想要躲避到后面去(欲避),史可法斩钉截铁:怕什么怕,不要跑,这是你该受的礼仪!

朱由崧虽然进入了皇宫,但是按照规矩,他这时候还不是皇帝,这是最恼火的,如果朱由崧不是皇帝,朱由崧就不是头儿,他的话,就如同废话,没有圣旨的权威。

朱由崧进入南京第二天,张慎言就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一点:国君虚设,没有人主持大局,朱由崧应该立即继位当皇帝(国虚无人,可遂即大位)。

老实说,张慎言的这一主张,是很正确的,大敌当前,只有有了头儿,才能团结各方力量,与北方的满清朝廷或者李自成他们决一死战,但是史可法摇了摇头。

史可法之所以摇头,完全是他读的书在作怪,子曰: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朱由崧当了皇帝,北方朱由检的亲生儿子来到南京,怎么办呢?(太子存亡未卜,倘南来若何?)

老实说,就朱由崧的个人立场出发,依据以往历史经验,朱由崧是不应该现在就当皇帝的,倘若太子南来,朱由崧生存的几率就极小了,几乎为不可能事件。

但是,诚意伯刘孔昭说:就是太子南来,哪个又敢把朱由崧踢下去?(今日既定,谁敢复更),刘孔昭之所以如此着急,在于他是拥立有功人员,若朱由崧上台,他可分得好处,至于朱由崧是死是活,国家是乱是兴,刘孔昭的兴趣不大。

对于刘孔昭之意,史可法心知肚明,给了两个字:徐之(慢慢来吧)。

没有头儿是肯定不行的,再说,朱由检的儿子还在不在人世都成问题。

故而,为了保险起见,在第二天,给了朱由崧一个新的称号——监国!

顺便往后交代一点儿,十二天后,朱由崧由监国而走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为宏光。

监国的称号,在明朝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绑了票,他弟弟朱祁钰就监国了几年,但是,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朱祁钰的下场并不妙。

福王朱由崧是否知道这个典故,我不知道,但是,此时朱由崧没有自主权,即便朱由崧不想当皇帝,他周围那些拥立他的人,也必须把他抬上去,他上了,才能给有功人员颁奖。

大势已定,已经到了给有功人员颁奖的时候了。颁奖之类,如封爵,不过在朝廷中,爵位重要,但是,在乱世中,官位比爵位更重要,因为官位,更便于办事儿,也便于捞钱。

明朝祖制,选拔官吏,是吏部的差事,而选拔官吏所采取的方式,为廷推。廷推有点儿像间接选举,吏部办事人员根据官员的才干履历之类,斟酌商量人选,上报皇帝批准。

吏部的所有官员,均为读书人,一多半为进士出生,故而,要吏部推举官吏,推举出来的,肯定就是读书人了,因为读书人压根儿就瞧不起不读书的,所以,明朝武官的地位很低。

一个当兵的,拼死拼活,顶多也就能混个总兵什么的,而总兵上面的督师之类,肯定是进士出生的文官,武官不服,不服也不行,哪个叫你不好好读书的呢?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而乱世就不一定了,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现在连国家都快没有了,何须治理?朱由检死前的话触目惊心:文臣个个可杀!故而,这回让当兵出身的诚意伯刘孔昭也有了推举官员的权利。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给足了刘孔昭面子,遍查明朝史书,能够让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参与官吏廷推这种治国的首要大事,我没有看到过,也许有,但是一定不多。

经过廷推,明朝廷的首要官员内阁大学士的职位,被史可法、高宏图、姜曰广三人给占去了,这是意料中的事儿,此三位,进士出生,又素有人望,谁都没法儿跟他们比。

但是刘孔昭觉得自己窝囊,史可法、姜曰广等等,都是反对福王皇帝,支持潞王当皇帝的,福王朱由崧这个皇位,是老子顶上去的,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凭什么我不分油水?

刘孔昭越想越生气,挽起袖子(攘臂),一副要揍人的架势,大声嚷嚷,凭什么老子我刘孔昭不能当内阁大学士呢?(欲并列)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高!刘孔昭这幅揍人的架势,吓不住那些吏部办事人员,虽然他们都是书生,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明朝书生的骨头最硬,撞到南墙不回头。

凭什么?就凭祖制,你翻翻本朝历史,哪里有勋臣当内阁大学士的例子(众以本朝无勋臣入阁例),吏部办事人员一致这样回答。

吏部办事人员的这个理由,足以把刘孔昭雷晕,刘孔昭脑子一转,愤怒(勃然)地说:“就算我不能当内阁大学士,那么马士英为什么不可呢?”(即我不可,马士英何不可)

刘孔昭的这个提议的确让吏部办事人员为难,虽然他们不愿意让马士英内阁大学士,但是,又没有理由不让他当,况且他又有拥立之功,所以,勉强同意了(乃并推士英)。

最后,内阁大学士的名字与排列顺序为:史可法马士英、高宏图。

至于姜曰广,存在重大异议,故而没有当上内阁大学士(以曰广异议不用),而下一级别的词臣,选姜曰广为首席(及再推词臣,以王铎、陈子壮、黄道周名上,而首曰广)。

马士英虽然当了内阁大学士,但是,他觉得这官儿当得特窝囊,明朝的祖制告诉我们,内阁大学士均在京城办公,辅助皇帝,为皇帝的私人秘书,而马士英,仍然要窝在凤阳守坟。

因为那些文官儿们在这问题上又玩了阴招,让马士英在凤阳督师(士英仍督师凤阳),不让他进入南京城,只要马士英不进南京城,他即便再坏,也不可能祸乱朝纲。

面对文官们的如此捉弄,马士英大为恼火(士英大愠),他亲自率领部队,有一千二百艘船,没有皇帝的召见命令,不请自到,冲进了南京城,见到了朱由崧。

朱由崧的这个皇位,可以说是马士英送的,即便朱由崧再弱智,知恩图报的规矩他还是懂的,他下达旨意,让马士英做兵部尚书,马上入阁办公(掌兵部入阁办事)。

本来,进入了内阁办公,马士英自认为效果就已经达到了,可是,过了几天,他才发现,情况并不是这么回事儿,各部门的办事人员,压根儿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各部门的办事人员,都听史可法的,说句良心话,马士英的确没有史可法厉害,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人格操守,甚至办事能力,史可法都在天上,马士英均在地下。

欲人重己,必先自重。想要别人把你当人看,就得自己先做出一个人样儿来。万一比不过别人,还有另一个办法,把比你厉害的人干掉,不能干掉,赶走也凑合。

干掉史可法,借几个胆子给马士英,他现在也不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赶史可法走,让他去凤阳督师,自己一个人留在南京,然后操控朱由崧那弱智,把持朝政。

当然,赶走史可法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腿长在史可法的身上,要赶他走,必须让他不走就不行,所以,马士英想了个阴招,他暗示地方上的几个总兵,让他们出面。

地方总兵明白马士英的意思,得到暗示,立马吵吵嚷嚷,说各大总兵之间经常窝里斗,必须安排一个有威望的人,才能镇住局面,而最有威望者,举朝非史可法不可!

与此同时,马士英还给史可法灌迷魂汤:“我管理军队太宽容,先生您管理军队严明,而且,先生您在淮上素有威望,假若先生您在外面经营军队,我在京城听令于您,诸事皆成!”

面对马士英这种软硬兼施的架势,史可法简直就无语了。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八日,史可法自请督师淮上,辞朝而出,马士英得留辅政。史可法此去,就再也没能回南京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对于马士英心中的鬼把戏,史可法心知肚明,史可法不是不能留在南京,而是他不愿意再留在南京,他秉有莲花一样的高洁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绝不同流合污。

史可法离开了南京但是南京百姓舍不得他走,舆论大哗,纷纷叹息:为什么要从我们身边把史可法夺走呢?(何乃夺我史公)史可法没走,他活在南京人们的心中。

相关推荐:

中共历史上的十三位中纪委书记

苏麻喇姑历经四朝地位尊贵 为什么一年只洗一次澡?从来不吃药?

这两个不同城市的两座墓地 为何埋着同一美女?

秦始皇陵地下都市现神秘图腾曝光外星人?

大汉朝最牛歌女卫子夫一家霸天下为何惨遭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