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换代挖坟:为何乱世会引发大规模盗墓潮

发布时间:2016-02-19 栏目:专题 投稿:壮观的薯片

江安发现清代古墓葬群

民国以前历代典型盗墓活动简述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盗墓亦然。

乱世出英雄,还出盗墓贼,“改朝盗墓换代挖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纵观整个历史,每一个盗墓高发期出现,都与改朝换代有关,多在这些“乱世之秋”——

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羽盗秦陵。“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坟,私收其财物。” (《史记·高祖本纪》卷八)

西汉末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盗西汉帝陵。“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后汉书·刘盆子列传》卷四十一)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

陕西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墓,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

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

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晋书·愍帝纪》卷五)

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卯,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

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

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

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泚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泚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

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

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

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

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裹之。”(南宋·韩淲《涧泉日记》)

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二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

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二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胔,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

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

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梁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

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

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

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

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自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泚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

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崐、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最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如在江苏时,主政南京的开国元帅刘伯承,便开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初年少见的反盗墓运动。当时南唐二陵、沐英家族墓都遭到了严重盗掘,刘伯承专门指派一名副市长对盗墓活动集中进行了一次严打。其中,一名叫康永海的江宁盗墓贼,被就地枪决。这一次严打保持了30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南京周边的盗墓活动才又逐渐开始抬头。

顺便说一下,其实,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便对盗墓行为重重地说“不”。如在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秋冬之间,发生了第二次盗掘皇陵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共一下便枪毙了6名盗墓贼。当时,刑场就设在景陵大碑楼前,6名盗墓贼被五花大绑,背上插着招牌:枪决盗陵犯×××。

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为何会出现民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这个时代决定的。

与以往乱世不同的是,中华民国从1912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不过38年。前有清亡民兴,后有国共交替,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两次改朝换代,中间还有前所未有的日本侵华战争。如此乱世盗墓现象不频发才怪呢!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民国盗墓风潮”尚未完全平息,延续至今,它对现代盗墓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推荐:

这个氏族到底做了什么竟惹恼朱元璋要世世代代惩罚他们?

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国捐款捐物,但是日本却是这样回报中国的。

太平天国的'妇女解放':下层禁欲上层腐糜

成吉思汗建立的帝国的版图面积到底有多大?

下落不明的奇珍 慈禧口中夜明珠竟可保身体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