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考证韩信叛变一事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2016-02-21 栏目:专题 投稿:心灵美的秋天

根据史记记载的“淮阴侯列传”,许多人就韩信造反一事而争议不休。

1)韩信因为“漂母”给他饭吃,所以大恩于“漂母”,想报答,未果。

2)众所皆知,韩信是军事奇才,智勇双全,大将也。

上面是两点已知前提。下面来进行史记分析。现在所有的分析都是在设定“史记记载为真且全”的情况下。

其中,韩信在项羽手下时,并没有得到重用,到了刘邦汉高祖这边,因为萧何的引荐,而尽挥其才,成大将率大军。先不说韩信是否对萧何和刘邦感恩。

后来韩信因为高祖忌馋他的才华,韩信知道,于是韩信干脆“辞殿不朝”,不上早朝了,可谓勇也。至少我相信没有一定的勇气绝对不敢这样,虽然是以病为由。

在任淮阴侯时,曾经和高祖说过高祖“善将将”“非人力”“天子也”,说高祖虽然不会领兵,但是在笼络将士和各路有才之人很厉害,而且高祖不是正常人,而是天子,领了上天的命来到人间的意思,说高祖时高高在上的。

首先,我们假定这些话是假的,是韩信拿来“棍”高祖的。那么根据前面“不早朝”,可知,韩信没有怎么把高祖放在心上。

之后韩信陈豨反叛,陈豨果断答应,说明什么陈豨当时也算刚上任的优秀将领,深的高祖信任,却依然这么爽快答应,说明韩信在朝中军内应该有很多追随者,很多将领士兵会忠于他。好了,而后汉十年陈豨反叛了,韩信说“吾从此助公”我在里面接应你,然后假报圣旨释放了政治犯和罪犯,并且调动军队都已经包围了宫廷,欲袭击吕后及太子,就只是“待豨报”等陈豨的消息。

当时高祖领兵亲征,想必宫廷内余兵不多。然而,异变突生,“舍人”的弟弟告发了韩信计划泄露。这里有一点疑问,为什么韩信囚禁了“舍人”却没有抓起与其相关的所有人?在那种时期,以韩信的才智,怎么会不灭口绝后患?

这点先放着,吕后在知道后并没有直接杀上韩信家,说明吕后一方在顾忌什么,假设他们顾忌韩信的兵力,那么韩信的才智应该不难攻下宫廷。若是这样,为什么韩信没有动作?如果攻下宫廷,以吕后太子高祖,既能乱高祖军心军阵,还能进行两面夹击,轻松爆杀高祖,灭他一个不剩。“待豨报”应该不会说是等陈豨打了胜仗的消息,而是等高祖已经来不及或无法回援的消息,然后一举进兵攻廷。

但是韩信却不再有其它动作,像是把陈豨晾在一边。还有一点,韩信怎么会相信吕计的“陈豨已经战败死去,过来庆贺”?如果当时吕后一方面顾忌韩信的情报能力,怕兵未到人已逃,所以没有杀上门,那么,正当那种时期,韩信在这次大战方面的情报收集会更集中,尤其是还在“待豨报”,那么陈豨的联系必然密切,再说这种叛乱之战,这么大的事,任何一方输了都会传遍天下,何况韩信?可是韩信还是很听话进去了,为什么

而且他为什么不先抓起一些大臣?比如萧何这种献计献策的。大臣不会一直住在宫廷里,而且大臣的守卫肯定比正宫少很多,从战术角度来讲,这是最优法,尽量在战前削弱敌方软实力。可是他没有这么做,一个真心想夺取天下的极具才华的人,会犯这样多错误?

再来假设,他之前跟高祖说的话是真心的。那么,根据前提条件,他应该是很讲恩情的人。

也就是说,他并不想害高祖萧何。他把陈豨晾在一边,如果陈豨大败,高祖可以借机立威信,也起了一个杀鸡儆猴的效果,极有利于稳固江山,镇压不轨之心。他就是为了这样帮高祖,顺便拔掉一些危险的刺。

知道“外乱易平内乱难息”,如果是外面兵反,倒不难解决,而如果这时候京都内乱,那么内政、宫廷皆乱,再引起天下大乱,或许有些人会趁机造反,到时高祖就危险了。他掌握这些信息,所以没有举兵在京都直接攻朝廷引大乱。那么,他并不想害谁,很明显,他的矛头都指向了吕后和太子

那么,他没有能保护起萧何,他不是没心没能力,而是萧何根本不需要,或者说,吕后假装书信一封告韩信说“你要是敢乱来,萧何便死。”的话,就解释通了。那么韩信便无法直接带兵入宫直接杀掉吕后及太子这两个刺。

韩信不能这么做了。如果舍人的弟弟告发一事,是韩信特意安排的话,就解释通了。韩信不想牵连太多人,让人家能够被赦免。韩信也不想那么快让萧何知道自己的意图,高祖不在无法保住萧何萧何要是知道韩信的意图,或许会帮忙,或许会心急,不管怎样,吕后都可能轻松除掉萧何(到时直接萧何参与叛变就行)。

那么韩信干脆让萧何也认为自己要叛变算了。然后,韩信很听话进了宫去“庆贺”。他知道自己会死,而他想死!他最后说了几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子女所诈也,岂非天命哉?”现在的翻译是“我后悔不用蒯通的计谋,于是今天被你们这群奸臣小人所诈骗,难道是上天的旨意吗?”

这样的话,他所作的一切就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乃”有‘你’的意思,如果翻译成“你被你的子女妻儿们所诈骗,这不应是你的天命!”就很好解释他的意图了。

他想用自己的死来告诉高祖等人“吕后及太子应该除掉”这个信息,但是又不能说的太直接,怕别人发现。

最后高祖回来了,吕后说遗言的时候只是说了前面一句,说“信言恨不用蒯通计”而没有说后面一句,有可能是吕后察觉了。

当时像灭族这样的大事,还是一位重要官员,应需要皇帝亲自审议并下达命令才行。然而吕后很急切地灭了韩信,略过皇帝审查的过程,应该是为了自己而灭口在先。一切都解释通了。(当然大部分都是我的推测)

然而,高祖如果聪明点,根据韩信设的局,也能知道他的意图。可惜高祖刚大战完,又突然接到这种消息,而高祖又是粗人一个,自然没什么心去想,都很失望那里。

不过以前记载史事的史吏,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自然不会说记载很全。而且,实权都在皇族的手上,历史又都是胜利者的说辞,记载的史事都什么真实什么不真实我们也无从得知。

相关推荐:

看看这些诗文,谁说明朝皇帝废物多?

揭秘:关羽关圣人差点儿死于哪种“毒药”?

司马懿狠过曹操百倍 做一梦竟不惜痛杀爱将!

酒桌上的矛盾 到头来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干真仗

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故事 柳如是有女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