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从合作到压迫 论周瑜与刘备的关系变迁

发布时间:2016-02-22 栏目:专题 投稿:幸福的面包

刘备周瑜的交集是在赤壁之战,而他们之间有过的几次直接交锋都是十分惹人注目的。如果把这几次事件连起来看,会有一些有趣的收获。(这里以周瑜的立场为主)

1、第一次对话: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很多人把这件事作为周“英雄气概”的有力例证,的确很足够。我要说的是这件事中周瑜流露出的情绪——他怕是不怎么喜欢刘备的。如果他对刘备派来的慰劳人员说的话还能视作“优雅的牢骚”,那与刘备的直接对谈中周瑜的态度就实在有趣了,刘备问战况,“豫州但观瑜破之”一句话直接打发连曹军虚数也不说一说,显得英气勃发的同时也是“懒得跟你废话”的意思。于是刘备就怀念起了温柔友好的鲁肃,可周瑜还不“放过”他,请他屈尊自己去找(这军纪到了曹操那儿恐怕还会夸一句“真有亚夫之风也”),让刘备寄人篱下的颓势进一步显现出来还无法反驳什么——把在曹操那里掉了筷子还能逞强的刘备压制成这样,从这里真让某觉得“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后面还得加上俩字:腹黑。

2、矛盾的开始: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战后割地,刘军是出了力的,周也是给了地的。但从划地的方法来看,他对刘备的压制之意已经非常明了(口舌之快是暗的……抹汗)。南荆州东接吴地,西不通益州,北边被周瑜拓为进蜀通道,再过去的襄阳还是曹操的(大约映像,好像有错……),刘备的地皮就是那层层棉被下的豌豆——被压得死死的。于是刘备终于忍不住去和孙权要地,还“殆不免周瑜之手”

3、冲突白热化: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备还公安,久乃闻之,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刘备自京口还,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刘备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尔。——《江表传》

如果说在夏口和刘备的会谈还有无心的成分,这著名的“软禁刘备计划就是把周瑜刘备的忌惮昭告于天下了。我不禁由此联想到对刘备“不能放”也“不能杀”的郭嘉,周瑜软禁就是把郭嘉“对刘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升级,且火药味十足。断定刘备会被花天酒地迷得团团转肯定是周瑜在了解刘备身世以后的结果(很有点挖苦其穷出生的味道),而声色犬马的生活自古以来为人不耻,这不禁叫人为周瑜眼里看出的刘备捏一把汗。

而这计划的实用性容易让人觉得站不住脚,易老就认为“周瑜低估了刘关张之间的情谊”颇为看低这软禁计划也是,当年汉高祖忍不住在在阿房宫里流连忘返(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计划的可行性),还有萧何把他拉出来,刘备就没有清醒的那天吗?

我们再看看周瑜在上书孙权以后做了什么——

4、看不见的白刃: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政,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不管在哪一方阵营的FANS中,这计划的捧者与贬者都不少。而由于演义的影响,这很容易被看成是周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如果站在周瑜“二分天下”的全局高度看呢?

周瑜自己也知道刘“终非池中物也”,可见软禁刘备不是单纯的想让刘备玩物丧志。如果把“软禁”和“西进”连起来看,不如把“娱其耳目”看做“蔽其耳目”的含蓄说法,为什么?明摆着不想让刘备妨碍他的西进计划刘备的取蜀之心在之后显露无疑,吴候都爆粗了不是)。可如果刘备被声色迷惑,关张又怎么会无动于衷?于是周瑜就要“挟与攻战”了。此时周瑜是要“攻战”哪里?巴蜀!他指的恐怕不是别的,就是要关张与他一起西进吞蜀。要注意的是“挟”是有“胁迫”的意思的:一时软禁刘备算是个人质,周瑜关张进蜀再许以封地,软硬兼施,领导关张也就不会是天方夜谭了!(进蜀补给线那么长周瑜不会意识不到长期征战的不利性,而带关张进蜀可以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正面性,有劝降的打算也说不定——这就纯粹YY了,只有问墓穴里的周都督才有真相orz)至于为什么不在上书中就把西进的事说清楚,恐怕一是计划还不够完善,二怕消息泄露的缘故。

可偏偏此时周瑜如萧何韩信般的诤友鲁肃与他不在一条战线上,还让孙权送上了亲妹妹。群臣中,纪录上与他意同的只有吕范(两人似乎也没有什么交流)可见赞同者不会太多,周瑜长期在外与孙权沟通不良,刘备的挑拨让事情变得更雪上加霜。此时周瑜要实现计划除了争取事件别无他法(和曹操刘备抢先手),而中箭“疮甚”的身体辗转奔波,在曹军染疫疾之地倏然病逝应该也是周瑜自己料想得到的结局。而就在此时,他对刘备的政策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5、退让谢幕:周瑜还江陵为行装,于道病困,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汉纪五十八

刘备此时仍然是周瑜的心腹大患(好像当年曹操也把孙策比作虎?但周瑜的运气显然比曹操差了一截),但在最后的最后他采取了怀柔政策——既然没有办法消灭镇压他,那就安抚他吧。从这里,孙吴的对刘政策仅存的一点高压就彻底消失了,而周瑜的选择对于孙刘联盟的好处也就不用赘述。(其实是说不好--!而且还有不甘心的感觉……谁来说服我吧TvT)

虽然标题是写周瑜刘备的关系,但在这段时期里刘备周瑜分别代表了两个阵营的不同利益。(其实还应该扯上鲁肃……咳)这只是鄙人在读传时的一点XE灵感,变成洋洋洒洒一大篇,以博诸位一笑……

相关推荐:

细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错别字,将错就错沿用至今

慈禧野史:清朝咸丰帝为什么这么宠爱慈禧?

光绪自掏腰包为明朝皇帝修墓,为何命令太监不准告诉慈禧太后

杨度评梁启超:为什么说梁启超'事业本寻常'?

历史解密:三国士族真的是个毫无贡献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