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为什么宋朝看上去在军事上不行

发布时间:2016-02-23 栏目:专题 投稿:爱听歌的小虾米

首先说,宋朝绝不是野战能力最弱的时代,相反是很强的朝代,可能与秦朝比不了,秦朝应是野战最强的朝代,那么宋朝也绝对能排得上第二名,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是如此,别忘了还有水军。大家都认为,宋朝军事很弱,其实不然,单论野战,可能不如秦朝,但综合起来,宋朝军事上,绝对是当时年代里,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象西方电影里的投石车什么的,都是中国宋朝或这之前就有的,叫虎蹲炮和襄阳炮。宋朝的天工开物和梦溪笔谈两部书在宋朝灭亡两百年后传到欧洲,由达芬奇等人据此才设计出了欧洲的类似武器。同时,宋朝不仅有强大的步兵,还有强大的骑兵。马上带甲,手拿重矛去冲击敌阵的骑兵叫重骑兵,在同时代的欧洲,三百人的重骑兵已能扫平一个国家,而宋朝至少有十万。中国的泉州有一百万人口,而当时的法国全国也不到一百万人口。宋朝军队出征可不是吹着喇叭拿着刀枪就走了,各种器械马匹以及辎重,规模十分宏大。大家知道打仗时要用战鼓来传递信息,宋朝的战鼓高达数米,人要站到梯子上才能打到鼓的中心。几十面大鼓一起打起来,几十里方圆都震天动地,胆小的老百姓,吓都吓死了,不要说打仗。梁红玉打鼓震退金军数万,这是真的,不过金兵没那么多,大约一万人左右。那是一次水战,这方面宋军要比金军强得多。宋朝的攻城云椄是折叠的,打开后,在宽达数米的云椄车上,骑兵可以直接跃上城头。

那么有人说了,为什么宋朝净打败仗?其实也不然,如果认真翻下历史就会发现,宋朝的有名的战役,绝大部份是胜利的。不幸的是,最关键的几次是失败的。一百仗中,八十次胜利了,但决定命运的二十仗,不,哪怕一仗失败了,那也够呛,就象法国的滑铁卢战役,一役失败,全盘告负。

宋朝之所以看上去在军事上不行,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宋朝军事体制与现代相近,他们文官带兵,军事主官最多带五千兵,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军伐割据。同是各兵种齐全,战时可以临时任意编成。

二、宋朝太富裕了,军队与社会其他生活是分离的。这也跟现代相似。国家有能力供养职业军人,因此宋朝军队多为职业军人组成。同时,发达的农业使宋朝不必靠军事征战而获取资源,军队宋朝内部稳定已后,不再具有开疆拓土的功能,而只是保家卫国,军队的高度职业化使其脱离了人民战争的基础,军队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并且主要职能是防守,而非进攻。这使得这支军队军事行动上十分被动。加之制度的要求,因为应变能力较差。

三、对外政策以和平为主。宋朝不需要对外征战,自身也十分富裕,而周边的国家不仅不是弱小民族,相反其军事能力并不弱于宋朝,而他们生产力很弱,因此很大程度上要靠军事征军去掠夺周边地区才能生存,他们全民皆兵,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兵营,他们生活在穷困地区,不去打仗抢劫,就活不下去。中国在统一的朝代,象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也要常年受到中原和江南地区的粮食等物资的接济,否则就活不了,而当时分成几个国家,你要不主动接济我,我就得去抢了,怎么也是个死,不如一搏。所以宋朝常被动挨打,要不然,就主动拿出物资去接济他们,你不管他,他活不了,不跟你拼命吗?所以,宋朝只是想争取和平,而另外几个国家是靠打你来生存的,这两种外交态度,结果可想而知。另几国虽然经济上弱,但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影响并不很重要,而宋朝的敌人都是亡命徒,抢不到东西就是等死,所以宋朝处处被动挨打,为了不挨打,就只能主动去接济人家了。北宋的灭亡是金国的一次阴谋,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南宋时期岳飞等主战派取得了大小数百次的胜利,眼看就要恢复大宋朝了,但主和派不愿意此时收复,因为涉及到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一是一旦收复了宋朝故地,那些被关在北方的老皇帝和老贵族怎么安置?二是大量的难民怎么安置?为了重建,只能从南方征集物资,而南方当时的形势是,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江南地区基本被四大家族把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财富只归几个大家族所有。南宋皇帝的生存,都要依靠他们。人是他们的,粮食是他们的,宋朝手里只有兵,还得靠他们养,他们的意见不听不行啊,而北方的收复,对这些大财阀们没有好处,相反,宋朝朝廷的力量恢复了,不仅不用再依靠他们,反而还要从他们家里要钱要物去重建,这个负担太大了。因此,对于刚到江南的小朝廷来说,当时还无力应对这些当地大财主们的要挟,所以在那个时期去恢复大宋,不太容易,很有可能北方收复了,南方却又失去了,这很危险。所以南宋初期主和派占了上风。但是,在南朝朝廷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先后数次与金军大战,均取得胜利。同时也朝廷过几次北伐,也均取得成功,但是,北伐收复失地,在财富即有占有者来说,并无利益可图,因此,收复失地一直未能成为朝廷和宋朝的主流思想,这事也就一直搁置了下来。但是根据战力和纯军事角度来看,如果宋朝想北伐,金军不堪一击。金与宋的战争,都是金军来抢东西,宋军来了,就赶紧跑,没什么能力跟宋军打野战的。

四、这里说下宋朝为什么不修长城了。看完上面讲的,估计楼主和大家就明白了。宋朝并不是举国军事体制,他们很富裕,他们军队为了保家卫国的。同时,他们发达的经济也使宋朝可以养职业军人来保卫自己。但这样,也使这支军队脱离了人民。更重要的,这些职业军人不象秦代汉代,或是象金辽这样的朝代和国家,金辽的军人,在战时去打仗,平时要生产的,他们的粮食和军用物资都要靠自己来准备。如果你不想去打仗,那你就去种地当个奴隶吧,只有上战场,立战功,才会有土地,能分到或是抢到自己的奴隶,才能成为贵族。而宋朝军队是论资排辈的纯职业军人,不事生产,加上发达的军事科技,也是靠钱堆出来的。那些器械要工匠去做,都要政府买单。这些费用对宋朝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府开支最大的朝代之一。而金辽夏等,他们不来抢又活不了,为了他们军队的量就越来越大,最多时达到八十万。在古代农业国家中,养八十万职业军人,在全世界仅大宋朝一个,历史上也是最大的。说汉朝也有上百万军队啊?不过汉朝的军队都是打仗时临时征召来的,平时常备军人职业军人那么多,很少的。只有打仗时才会临时组建起军队,包括唐朝也是如此,而那么大的军队建起来了,怎么养?没法养,就得去打仗,去抢,要不怎么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呢,军队养起来,就得拿去打仗,去创造红利。而宋朝,居然养了八十多万的职业军人,而且一点红利不带,纯投入,不产出,这个负担可想而知。

同时,宋朝不是秦朝,生产发达,人民富裕。秦朝修长城,是举全国之力,全国一千万人口不到,修长城死了三百万,那是他娘的暴政啊!明朝修长城,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明朝时自己干的工程所占比重其实很小,只是把原来的长城修一修,补一补,连一连。而它的基础,就是从秦代以来的历朝历代一点一点修起来的,只是平时并不相连,明朝时给连上了。而宋朝时,虽没有连上,但明长城的主体,却是在宋朝时修建的。北宋时为了防止辽的入侵,在河南河北等地,修建了大批的工事和城池,有机会云找一下当时的军事地图看一下就知道了,北方一线分成三个大的战区,基本是城连城的,分为多个层次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明朝时,只是再加工一下,把他们连起来即可。因此明长城的百分之七八十,实际上是宋时修建的。但宋为了节约成本,防止滥用民力和掏空财政,没有象秦时那样一次修起那么长的城,而是分段分时期修的各防守体系,这样就使它们即起到作用,也节约了财政,减轻了负担。

所以,宋虽然没修长城,但是它的防御体系即为后来的长城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民力,减轻本来就因养兵而过于沉重的财政负担,就是这个原因。

相关推荐:

他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生活却极度奢侈

比起国旗为什么二战时候的日本士兵更爱军旗?

谁是三国时代的“好色”第一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汉帝国最严重的红颜祸水:15万将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