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为何说司马懿是魏国忠臣

发布时间:2016-02-24 栏目:专题 投稿:高高的绿草

认为司马懿是野心家、阴谋家、窃国大盗的,其论据不外乎以下几点:

黑点1:司马懿狼顾之相。

在高平陵之变以前,司马懿从策划联吴揍关羽开始,小心翼翼辅佐四代老板,于曹丕为四友,于曹睿、曹芳为托孤重臣,拦诸葛,擒孟达,平公孙,退吴兵,劳苦功高,从为臣的角度无可指摘。以曹操之多疑,周不疑仅仅因为被认为不是曹丕可驾驭的人就被杀了,崔琰、杨修、娄圭等也相继丧命,而司马懿却得以保全。所谓狼顾之相,归根结底,只是迷信。

至于所谓留着诸葛亮玩敌养寇……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活了将近20年,不谢。

黑点2:司马懿本来确实是忠曹的,但看到后来机会来了就故意装病,蓄爆10年磨一剑。

以当时的寿命水平,就算排除曹爽等加害的因素,60+的司马懿难道会看水晶球,就知道自己10年后还能有命在?如果想动曹爽曹爽伐蜀的时候,司马懿可以不必劝阻,曹爽出征了,正好做小动作,又何必再经由夏侯玄告诉曹爽别打了回来吧呢,任由曹爽被蜀军揍扁岂不妙哉。事实上,司马懿是在孙礼劝说下才终于决定行使顾命大臣职权,清君侧,除曹爽

黑点3:司马懿用非法手段推翻曹爽并灭曹爽三族。

看《三国志·诸夏侯曹列传》便能得知,曹爽此人,并非善类。曹爽初期表现得谦逊,像对父亲一样侍奉司马懿,但很快在马仔们鼓动下开始排挤司马懿,明升实降司马懿为太傅以架空之。他伐蜀失败姑且算能力问题,但欺压孤儿寡母、强抢先帝女人、僭用帝王仪仗、大肆提拔亲信这些事,就没有做对的。曹爽将郭太后迁入永宁宫,太后和曹芳泣涕而别;曹爽专权,也加大了司马懿预先告知曹芳的难度。如果没和皇帝谋划就发动的政变都能视为谋反,那么除灭北魏宦官宗爱、拥立文成帝登基的羽林郎中刘尼等人都是叛臣,因为南安王刚被宗爱干掉,这时的北魏是没有皇帝的。所以司马懿发动政变请命于太后时,太后毫无疑问是站在司马懿这边支持扳倒曹爽的。而司马懿扳倒曹爽以后,太后的权威也重新得以确立(下文有详述),孤儿寡母不复遭受欺凌。虽然司马懿答应不严惩曹爽,但最终灭曹爽三族的决定是大臣公议其罪得出的,而非司马懿一人拍板,而曹爽一党所作所为也配得上这个结局。同理,太尉蒋济自觉有负曹爽而死也就算不到司马懿头上。司马懿灭的是曹爽,是个大臣,不是灭了曹芳这个皇帝,自然也就构不成什么篡国。

黑点4:司马师为了搞政变,养士三千。

且不说司马懿是否知道司马师这么做了,这三千死士终究并没有危害到曹芳和郭太后

黑点5:司马懿曹爽后,独揽大权,所谓灭曹爽三族,哪里是大臣公议,分明是司马氏操作的结果。

曹爽后,朝廷嘉奖司马懿,予以相国、郡公、加九锡司马懿全都辞掉了,一个也没接受,至死官位都是曹爽用来架空他的“太傅”,爵位也止于早先受封的舞阳侯。单从史书原文的角度讲,也没有什么类似“军国大事,悉决于(诸葛)亮”之类的表示司马懿大权独揽的记载,即没有证据表明司马懿的权力超过了隔壁的权臣诸葛亮。

黑点6:太尉王凌【即蒋济的继任者】不满司马懿,欲另立楚王彪为帝与之对抗,司马懿先赦而后逼杀之,并灭三族,赐死楚王,圈禁宗室于邺城。

本王有理由相信,一旦曹彪登基,王凌会忠心不二地辅佐,其行为也会与路过贾逵庙时大喊“我是忠臣”的言行相符,此事确实有些成王败寇的成分。但是,话说回来,曹魏已经有曹芳做皇帝,政局稳定,谁给王凌另立中央的权力和权利了?王凌及其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意图在许昌这种曹魏创业的敏感地带另立中央是违反《反齤分裂国家法》的。司马懿先赦而后诛,是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平灭反动势力,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楚王虽死,其子曹嘉后来照样封王,安然活到晋朝还当了官。原本在此事之前,曹丕等先帝就对宗室百般提防,各种改封迁徙,各种挑刺惩罚,宗室本来就不好过。此次作为宗室一员的楚王出了事,司马懿便在朝廷防范宗室的基本国策上更进了一步。

黑点7:司马懿子孙篡国打下基础,终被篡国成功的孙子追尊为帝。

且不说司马懿辞让相国、郡公、九锡,史书也并无司马懿大权独揽或为子孙铺路的记载。司马懿生前辞相国不受,死后虽然追封相国,但其弟司马孚秉承其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再且看司马懿到底为子孙铺了怎样的路:

司马师辅政期间,作为人臣,有以太后之名废帝之举。太后与曹芳失和是显然的,为曹芳立后事杀了曹芳2个爱姬,而曹芳的弹弓止谏之举也恰恰证明其不足为君。司马师太后联手,以太后名义废掉曹芳,程序合理合法。而后司马师提名年长辈分高的彭城王曹据为新君,而郭太后为了不让自己地位尴尬【堂堂太后沦为新帝的侄媳妇将何以自处】,以明帝需要晚辈奉祀为由,选择才十三四岁的曹髦继位。如果司马氏志在篡国,为什么不提名一个幼主,偏偏提名一个长君呢,一旦长君得立,哪还有权臣的份?而且在提名以后,又争不过坚持立幼主的太后。曹髦登基后,加司马师相国司马师不受。诸葛诞在东兴一战被东吴打败,受罚的反而是并不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司马昭,被削了爵。夏侯玄之灭族,追根究底是政变夺权失败,和王凌一样,愿赌服输。司马师死了,曹髦欲依霍光之例加为大司马,谥武公,被司马昭所辞,最后谥号忠武,和诸葛亮一样。

司马师废帝事件还引发了另一场风波,就是继王凌之后的寿春第二叛,主演是毋丘俭和文钦。但恰恰是这场风波,比史书更为有力地论证了司马懿确实是曹魏忠臣。陈琳骂曹操的时候,捎带上了曹操的父祖,后世骆宾王骂武则天的时候也没咋积口德,唯独毋丘俭、文钦作为司马师的政敌,在所发的檄文一开头却先说司马师司马懿的好话:“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就是先说,已故相国司马懿辅佐曹魏,忠贞不二,所以受明帝托孤,竭力尽忠。后文要骂政敌司马师的时候,又说“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将司马师的上位归结于齐王对司马懿辅佐之功的感激,而非司马懿的徇私提携。再后面就是拥护司马昭取代司马师的呼声了。如果在时人看来司马懿所作所为有一丁点窃国大盗或者为子孙铺路的嫌疑,毋丘俭、文钦何不学陈琳,先从司马师的爹骂起呢:这小子,他爹本来就是个大权奸,擅杀顾命大臣,准备篡位呢,生前没做到,就给子孙铺路了,他就是他爹滥用职权提拔上去的云云。难道他们希望支持者的思路会是这样:“这小子坏透了,看,他爹是一个这样这样的忠臣啊”?认为司马父子是野心家的可以怀疑陈寿为尊者讳,但毋丘俭、文钦一方面与司马父子是同时代人,一方面也没有为之遮丑的必要,所以他们对司马懿的正面评价是很可靠的,足见司马懿在为臣方面连政敌也无可指摘,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曹爽确实死得活该,连司马家的政敌都懒得为他出头。也有人说毋丘俭文钦是高级黑,打着红旗反红旗,分裂司马师司马昭的阵营,但此说未见史料支持,只能归于臆测了。另一方面,毋丘俭文钦虽然打着曹魏忠臣的旗号,但将家人送入东吴引来外兵,是忠臣所为吗?

司马昭辅政期间,曹髦年间,先辞“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再辞“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锡,假斧钺,进号大都督,剑履上殿”【注意,又辞公爵、九锡了】。曹髦谋除司马昭被杀【又一个愿赌服输的】,太后与曹髦也不和,援引汉昌邑王故事将其追废为庶人,后因司马孚争取、司马昭许可,得以恢复公爵身份并以王礼下葬。弑君为贾充所使,并无司马昭主使的证据。

司马昭辅政期间也发生了诸葛诞领衔主演的寿春第三叛。事实上,诸葛诞因好浮华,并不得曹睿宠信,甚至被贬,在司马氏的照顾下才做到了征东大将军;最后因自危而叛,也和毋丘俭一样把儿子送去东吴当人质招引外兵前来,同样,他的举动也不是忠臣所为了。

曹奂登基后,司马昭又辞“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又是相国、公爵、九锡】“相国印绶,晋公茅土九锡”【他爹做过的事他做两遍了】“天子复命帝如前,又固让”【三遍了】。

这里还是要提一下很容易被当成橡皮图章的郭太后。《三国志》记载: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叔父立为骑都尉,从父芝为虎贲中郎将。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满为西都定侯,以立子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为郃阳君。芝迁散骑常侍、长水校尉,魏略曰:诸郭之中,芝最壮直。先时自以他功封侯。立,宣德将军,皆封列侯。建兄德,出养甄氏。德及建俱为镇护将军,皆封列侯,并掌宿卫。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毋丘俭、锺会等作乱,咸假其命而以为辞焉。景元四年十二日崩,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晋诸公赞曰:建安叔始,有器局而强问,泰始中疾薨。子嘏嗣,为给事中。

加上两次行使废帝职权并在决定皇帝人选的议题上压倒司马师,足见郭太后并非摆设了。其中,郭太后叔父子郭德因被过继给和明帝爱女平原公主曹淑冥婚的甄姬孙辈甄黄而成为甄家一员,入了甄姬的传:

太和六年,明帝爱女淑薨,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为之立庙。取后亡从孙黄与合葬,追封黄列侯,以夫人郭氏从弟德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为平原侯,袭公主爵。……晋诸公赞曰:德字彦孙。司马景王辅政,以女妻德。妻早亡,文王复以女继室,即京兆长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结于郭后,是以频繁为婚。德虽无才学,而恭谨谦顺。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为了巴结郭太后,各自嫁了一个女儿给这个又是明帝小舅子又是干外孙的郭德或甄德。注意,是司马兄弟巴结郭太后哦。另一方面,郭氏子弟也开始掌握要职,可见司马氏和郭太后合作愉快。

而当灭蜀之后,郭太后也死了,司马昭终于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相国、晋公、九锡齐备,不久又进爵晋王,一如当年的曹操,灭蜀的功业也让他勉强有了比肩曹操的资本,司马氏代国之势至此方成。但也许也正是历史的巧合,司马昭未及代立,身先死,把未竟的事业留给了司马炎。

有人说司马氏为了篡国排除异己。但细细看来,司马氏除掉的不是曹爽这样的祸国权奸,就是王凌等人这样率先向司马氏发难的人。

综上,司马师司马昭前期所为虽不及其父地道,却也并无明确走篡国权奸路线的举动,甚至还受制于太后,等到司马昭后期才形成代国之势,最终由司马炎完成,但这笔账是无论如何也算不到骨灰已冷的司马懿头上的。曹丕代汉可以怪曹操,但和曹嵩就八竿子打不着了;曹操最终大权独揽,集丞相魏王九锡于一身,可不是曹嵩从小看着水晶球教出来的。

黑点8:后世史家多说司马懿是窃国大盗,与王莽、董卓、曹操并列,像唐太宗就为《晋书》作史论认为司马懿是野心家。

唐太宗固然确实是“以史为鉴”的一代明君,但成书于唐的《晋书》在叙述司马懿的一生时便犯了一个时间顺序上的错误,唐太宗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的时候也延续了这个错误: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

字面意思,司马懿灭了公孙渊和孟达以后,自以为很牛逼,跑去和诸葛亮玩了,碰了一鼻子灰云云。但事实上,等司马懿“殄公孙于百日”的时候,诸葛亮连骨灰都冷了,何来与之相持之有。

唐太宗等人作为后世帝王,从自身政治角度出发,自然希望朝廷上多几个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故而尽量抬举诸葛亮这样的模范典型;而司马懿既是诸葛亮毕生事业的对手,又是新朝代皇帝的祖宗,自然要贬了,难道还要鼓励大臣们都去做新朝皇帝的爷爷不成。

事实上,《晋书·景帝文帝纪》有“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之语,西晋建国之初,司马炎的太康之治使“天下无穷人”,肉粥大帝司马衷年间还有“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的记载,百姓甚至仅因太子貌似司马懿就寄予厚望。

司马氏终于在腐败和内讧中玩坏了晋朝,玩坏了中华,司马氏和晋朝的名声严重受损,东晋偏安的现实类似于当年的蜀汉,因而带起了一堆蜀汉粉,最终连累老祖宗司马懿的名声也一起遭了殃,到了《三国演义》里更是被各种黑。

总而言之,纵观各路史料,并无司马懿大权独揽、为子孙篡国铺路的记载;整个三国乃至西晋被司马氏子孙玩坏之前,无论是司马氏的朋友还是敌人,并无一人说司马懿是窃国大盗。如上文所述,就连和司马懿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没有为司马懿洗白的政治需要的毋丘俭、文钦都说司马懿忠臣了,同样没有为司马懿洗白的动机的东吴末代丞相张悌也有“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昔楚剑利而秦昭惧,孟明用而晋人忧,彼之得志,故我之大患也。”的论断。后世的各位史家、学者、大师,哪怕再博古通今、博览群书,他们对司马懿的了解,能超过和司马懿同一时代的人吗?

最后,为了完善论据,再附一句还是司马懿同时代人对司马懿的评价: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评价人:曹魏宗室成员,曹植曹子建。

从维护曹魏的角度讲,晋宣帝从居心叵测的野心家恢复为恪尽职守的忠臣,是粉;

从维护司马懿个人能力的角度讲,司马懿从老谋深算的野心家恢复为安守本分的忠臣,便是黑了。

司马懿连送上门的相国、郡公、九锡都不要,真是胸无大志。

反观晋宣帝,做臣子的时候就恪尽职守,连相国、郡公、九锡这样的殊荣都不要,可谓高风亮节。

故,晋宣帝胜司马懿远矣。

总而言之,纵观各路史料,并无司马懿大权独揽、为子孙篡国铺路的记载;整个三国乃至西晋被司马氏子孙玩坏之前,无论是司马氏的朋友还是敌人,并无一人说司马懿是窃国大盗。——补充一下,有一人说司马懿谋逆的,此人是桓范,最后因诬告反坐被灭族。

相关推荐:

历史上这个朝代最怕老婆,河东狮吼的典故出自这?

打狗棒竟是朱元璋传下来的?历史上真的有丐帮吗?

毛泽东一生经典语句:98%中国人竟然不知道

李师师的“太极”功夫

刘备为什么选择诸葛亮作为蜀国未来的委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