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三国荆州南郡太守校考──刘备潜龙蛰伏之野望

发布时间:2016-02-25 栏目:专题 投稿:陶醉的灯泡

一、前言

望文生义或以官位论兵力,容易流于字面猜谜,实际情况往往出乎预料,名实不尽相符。

所谓三国首重荆州,其中荆州又必论南郡,是以南郡应为三国必争之地,意识形态之辩也许能洋洋洒洒,玄之又玄的奥秘,引不引根据都能琅琅上口。至于南郡重要在何处,得了南郡有何优点,失去南郡有何缺点,或者是南郡的辖区几何,南郡的内忧外患如何,由于史料太过具体反而少人愿谈。倒是以为天命所在,南郡应该为孙权所得,或是刘备无权拥有南郡刘备已投降孙权变成手下,更无权占地,语繁不及备载。

撇开主观式对南郡采用政治正确或战略评估不提,以下鞭僻入里从相关蛛丝马迹,开始浅议南郡太守

二、南郡前后变化

1.南郡范围-文献记载

东汉时的南郡辖区很大,底下有「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1),基本一城为一县,若有封爵,则改县为侯国(2),即南郡底下应有:

十县:江陵县、巫县、秭归县、编县、当阳县、襄阳县、夷道县、夷陵县、州陵县及很山县。(同1)

七国:中卢国、华容国、邔国、宜城国、鄀国、临沮国及枝江国。(同1)

由于县可改国,因之国与县同格,归纳成南郡所属十七县国亦可,不过此仅账面上记载。由于人口不会永远不增减、户口亦消长频繁,甚至兵马悾憁之际,统治土地范围也应有增削,也许南郡「曾经」地大物博,但是后来」变化如何呢?

2.南郡南部-割南岸地

赤壁之战南郡围城后,周瑜割南岸地给刘备(3),一般咸认为南郡江南由周瑜之手割让。不论是孙权事前授权说,或是周瑜占领区有权处置说,结论是刘备周瑜手上接过土地。

除了王懋竑认为周瑜前后言行不一:「方力言以土地业备之不可,岂肯自以地分与之乎?」外(4),质疑《江表传》可能记载有误,也周瑜割南岸地许与孙权荆州一样,皆属吴人溢美之词。

无论如何,若以周瑜大方而言,采前说割地给刘备

3.南郡北部-襄阳立郡

曹操方面:曹仁从南郡北撤,驻兵樊城(5),曹操南郡立襄阳郡(6),也以吕常将军驻守襄阳(7),对应另一方资料,也有关羽攻击樊城(8)及围城襄阳(9)的记录。

刘备方面:以关羽为襄阳太守,驻江北(10),似乎与前述纪录有点矛盾,但若把关羽视遥领,或是以旧壤之名而侨立郡县(11),亦可说得通。

4.南郡西部-枝江郡及宜都郡他属

孙权虽对设郡置守,屯军出兵,但南郡辖区已出现非江东方的各种活动。

最初,曹操把枝江以西另设临江郡(同6),刘备南郡为宜都郡(12),张飞(13)、孟达(14)、廖化(15)及樊友(16)先后为宜都太守,从后来陆逊攻宜都而任职宜都太守(同16)而言,可见先前宜都原属刘备,而且驻有军队,所以江东兵必须发兵攻击。另外向朗所督四县(秭归、夷道、巫及夷陵四县军民事)(17),则在江陵西方,刘备东征时,孙权上书曰:「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18)亦知刘备屯兵秭归。以上临江、宜都、秭归、夷道、巫及夷陵皆在南郡西半部。

从正面可知刘备掌握江陵以西,故能设郡、置督、任太守:另反面则见陆逊攻宜都或孙权欲迎战秭归,推论刘备集团活跃于南郡西部。

5.南郡郡治-双守又双城

赶走南郡江陵守将曹仁的人是周瑜(19),孙权也任命周瑜南郡太守(20),本来着无庸议。

只是似乎从史书字里行间,从记载张飞「转在」南郡(同13),略见张飞应为南郡太守,后人亦颇为赞同(21),用词「转在」的例子多有,并非特例。另外还有关羽筑城江陵(22)(23)的纪录,也有关羽屯兵江陵(24),甚至还有孔明据南郡(同24)的记载,似乎刘备集团在江陵南郡也有点分量。

前述二者并非互相矛盾,若是视为周瑜与张飞各自占有部分,刚好对此难题迎刃而解。并非周瑜占了江陵城,张飞就不可能实领南郡太守,答案在关羽可以另外建筑一座江陵城,让张飞分地据守,仍然屯兵江陵

此时有两名南郡太守,两座南郡之郡治皆在江陵城,周瑜与张飞皆为南郡太守周瑜关羽各据各家江陵城。

因此原先的南郡郡治江陵城,其势力再度被刘备所分享。

6.南郡上司-荆州都督

南郡荆州属郡,理论上是州管郡。

周瑜虽有软禁刘备的计划(25),但是刘备却有应付的策略,面对老奸巨滑的刘备周瑜若耍阴谋得奸诈过人才行。刘备孙权提出都督荆州的要求(26),后来没有下文,东吴史官有意删减纪录的话,应该没有人能知道发生事实真相。其实孙权的反应不外是:赞成刘备都督荆州、反对刘备都督荆州或是暂不决定刘备都督荆州──从曹操听闻后作书落笔(同26),显然是以为刘备得到荆州,也就是孙权同意刘备都督荆州。吕范也有相同的提议,但鲁肃力劝不可(27)。回击软禁阴谋,刘备周瑜反将一军,直接凌驾为其上司,否则周瑜下次还可能出现质子、献女、出贡、捐钱及借款等种种花招,防不甚防。老狐狸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只有猛力回击才可能免于被陷害──除非周瑜不想在岗,否则刘备准备合法玩死周瑜

这个结果很重要,此解释周瑜为何不在荆州发展,反却放弃荆州,转向攻略益州。刘备都督在上,其下南郡太守周瑜,难免受到掣肘,为求自保,只好选择脱逃。虽然南郡周瑜负伤年余所啃下,虽然还有南四郡或北襄樊可供发展,荆州仍有大方前程,发展愿景可供开拓,但是迫于刘备已居在上,周瑜总是难为其下,只好选择离开荆州

7.奉邑裂土

奉邑本非郡地,相反的,互有冲突。

太守本来就辖有南郡所属各县,若是「特别指定」其中几县归属「特别指定」个人,代表那些县不属该郡太守所辖,而是由指定个人所辖。举例,周瑜本为孙权「指派」之南郡太守,但孙权又「特定指定」周瑜拥有奉邑下隽、汉昌、刘阳、州陵四县(28),其中州陵县原属南郡;此时州陵县属周瑜个人支配,不再受南郡太守节制,虽然周瑜同时兼为南郡太守。继续看另外奉邑,其中下隽、汉昌及刘阳三县都在长沙郡,孙权若派长沙太守,此太守亦不能过问此三县,因三县则受周瑜节制,除非周瑜同时又兼长沙太守,否则长沙太守不辖及此三县──万一南郡太守后来易人,但是奉邑若仍属周瑜的话,就会变成新任南郡太守管不到州陵。不论战争或和平,太守可以换人,而且常常在换;但是奉邑很少异动,有的奉邑常被视为私人财产,像孟尝君对其奉邑收租收人心,张仪还打算自有奉邑交换给楚怀王等。

以前那个「长沙」太守孙坚,可因辖区拥有「长沙」郡诸县资源,故能发兵讨贼,甚至行有余力,还能名扬邻近零陵及桂阳二郡(29),没有长沙郡得割县让人当奉邑;现在这个南郡太守周瑜,却讲明辖区内州陵县可以不受南郡太守节制,因此州陵县的人民可以向周瑜宅府纳粮缴租,不必再受南郡太守征召出兵,理论上州陵县已不再属于南郡,而是周瑜私人财产。除非周瑜私器公用,组织州陵县私民私兵为郡为国捐躯,报效国家发扬全部奉献之类,但是南郡太守本来就管辖州陵县,改制奉邑只是从原属国家改隶私人。只是向来公器私用者多,取法雷锋牺牲者少。

私兵私地越多,毋宁挑战国家化军队或国有领土。

8.小结

东汉时的南郡应该很大,书面数据如此,只是理论上的南郡太守周瑜,名实并不相符。

北有曹操大敌当前,西方及南方受刘备潜蛰威胁,宏观上南郡势力范围大片被削减。即使是周瑜所在的江陵城:地理上,前后有关羽及张飞等人常驻江北;政治上,孙权更有答予刘备荆州都督之事。诸事历历在目,阴影垄罩周瑜之上,使得南郡太守处处掣肘、倍感压力。

无怪乎周瑜主张软禁刘备,意欲挟持关羽及张飞(同25),以达南郡统一之道。

三、荆州重心

1.通论

时间会改变意义,地利在前期与后期,不可同日而语。

最初,东汉荆州州治在汉寿(30),刘表统荆之州治在襄阳(31),刘备据荆时又改州治于公安(32),孙权夺荆后则以建都武昌(33),曹魏所属荆州则将都督治所迁至新野(34),关羽围城樊城即能接受曹操所属荆州刺史投降(35)。从汉寿北迁到襄阳,或者公安、新野及武昌三分荆州,甚至还能在樊城活捉荆州太守,注意到以上没有江陵南郡此地,从各人各好各地,可见掌握荆州不一定永远指定南郡

刘表北移重心可能因统治需要,或者军事战略布局,故需主帅亲镇襄阳,刘表后来还平定江南张羡为首的长沙、零陵及桂阳三郡叛乱(36),因此由江南的汉寿移镇至江北的襄阳应有其前瞻性。但襄阳为县级单位,理论上辖属南郡管理,实际上特殊襄阳县却不可能受到南郡太守指挥,州级长官应有别于郡级吏员。

刘表据荆时蔡瑁为南郡太守(37),刘备时期麋芳为南郡太守(38),二人俱同皇亲国戚之属,南郡太守皆来自于酬庸职务,真正主持大局者还是刘表本人或刘备指派关羽,在襄阳及江陵发号司令。

相同的情况还有孙权,最初,刘备孙权移都秣陵(39),后来孙权西迁至武昌,随后东迁建业(40)──后者因魏文帝曹丕两度亲征广陵(41),江东饱受威胁;前者则为配合吕蒙偷袭,由公安改至武昌(同33),故移重心以镇压。

没有永远的重地,亦无不变的敌袭,因应形势以备战,总得灵活应对。

2.南郡与南四郡之矛盾

宏观鸟瞰,南郡四郡北方,亦为邻近曹操的踏脚石。

曹操在北方虎视耽耽,觊觎荆州已久,建安十三年如狂风暴雨率大军压境,刘琮率文武投降(42)。接着为周瑜与程普主攻南郡(43),却让刘备趁机袭卷长沙、武陵、桂阳及零陵四郡(44),刘备前后广纳刘表部众(当阳前十余万,还有襄阳文武)(45),以及庐江雷绪数万人等(46),拥有土地(四郡)、人民(荆扬百姓)、武力(关羽、张飞等部队)及主权(对当地统治如收取赋税或任命太守之类),刘备一不小心就从无立锥之地,发展成兵强民盛之武装势力,管辖有昔日刘表时半个荆州,已经形成现在定义国家的雏形,土地、人民、武力及主权四要表全部到齐──全拜周瑜急于攻取南郡,让贤虚位给刘备安身立命之机会。

按史实发展:周瑜南郡刘备四郡,然后加上曹操在北方,三者关系刚好是周瑜挡住刘备攻击曹操

如果换位子:刘备南郡周瑜四郡,再比较其曹操在北方,刘备曹操互斗,周瑜恰坐收渔翁之利。

周瑜四郡后,将会成为江东第一大强臣(要不要背叛孙权再说);既使秉公持论,攻取四郡的困难度不过是后来吕蒙所作的事,毋庸白衣渡江还耍尽心机(47)。由于周瑜早期的疏忽,导致后来鲁肃、甘宁方争三郡,吕蒙还得叛盟袭杀关羽,甫能攻击荆州

本末倒置为误判的开始,间接证明南郡的轻重。

3.荆州门户

声称南郡为为荆州门户,固然不假,但是话只说了一半。

荆州重要论的主张中,没有南郡就不可能北伐,不取江陵就等于赤壁之战只打一半,曹操随时随地可以从江陵顺江而下,所以江东若不攻下江陵,始终是长江下游的心头之患。陆逊及陆抗父子也具此前瞻卓见(48),以为西陵为国之门户,因此「守西陵以免失南郡」、「守南郡以保荆州」等,成为以南郡护卫荆州门户最保守的偏安思想。回头看积极面,若只取长江南面的四郡,只不过是角隅散地,为了明天的发展,为了更广阔的未来,江陵一定要攻拔──欲征服天下,必先征服荆州;如欲征服荆州,必先征服南郡──这些《征荆论》,慷慨激昂振振有理。

只是「办证不借书」、「占位不开市」的人屡屡皆是,如果没有后来发展,前面的大话都是借口。徒然高称图书证是见识书海的关键,但是从来不借书,当然不识宫廷之美、百官之富(49);南郡也许是荆州钥锁,但是没有下一步进取的话,无异于仅贪小便宜,志在阻挡别人而己,既然没有后来的征伐荆州,自然南郡应非其重点必占。前面若极言讲重话,既称南郡为为荆州门户,后面再来就应该续完,彻底征服荆州,方为有始有终。如果没有贯彻打算,其实这就是借口,光有面向太平洋的跳板也无用,对于从不下水的人,自然与海洋世界无缘,所太平洋出口只是抢占跳板的借口而已。

经查赤壁之战后,孙权用兵亲征十一次(50),重点皆不放荆州,也许口中念念有词,还比不过实际走过实惠。终其江东立国,充其量只为占便宜而取荆,因为从此后继无力,不再全力用兵荆州,后面的这一半话,坐实抢南郡并无远观,近视求现而已。攻取南郡,的确得到荆州门户,但也就仅限于此;不如说更像是得到窗户,只能浏灠荆州美景──因为没有再走出去的后续。昔口信誓旦旦的必取荆州远梦,其实只是想偏安仅占南郡

赤壁战后立足南郡孙权后来争夺荆南三郡,两者其实性质相同,占地抢民以掠夺资源,背后并无所谓春秋大梦,这种取荆必先占南郡,此与吴人宣传再多的刘备荆州之谜,同样是借口而已。无怪乎刘备对南郡轻松得手,除了军事上浅削置桩后,甚至在外交上最后一击,直接以舍弃失去的东西,换来南郡名正言顺的占领。由此看来,刘备似乎太容易按步就班得到南郡,或者换句话,孙权周瑜应该不怎重视所谓荆州门户之南郡。

如果南郡真的如此重要,孙权在湘水议和抉择割舍南郡,似乎作出不可思议的反应。

四、和战抉择

鲁肃曾以多操之敌劝孙权,意思是以刘备曹操多一个敌人,分担孙权承担的压力。

按这种联盟利害关系,孙权刘备两家共同联军抵抗曹操,即使彼此有仇,也该放下身段同舟共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观念也没错。事实上,赤壁之战就是孙权刘备联盟抗敌的绝佳合作,事实进行顺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是后来却来个大逆转,周瑜及程普急攻南郡,刘备虽派关羽绝北道(51)以助孙权围战,但是刘备未得南郡的结果,导致军事布阵错位──曹操在北、周瑜在中、刘备在南,变成孙权周瑜对付曹操,保护刘备不受曹操攻击。

刘备若在荆州孙权正有扬州,双方刚好联合抗战,但是曹操交界的前线却被周瑜所占,这就断绝刘备曹操接触,刘备若想迎战曹操,只好对周瑜动脑筋,这也是为何历史上会出现刘备对南郡施展的各种小动作:从要求南岸地开始,又默占枝江以西设郡宜都,甚至还让关羽另筑江陵城,再任张飞为南郡太守,还有向孙权要求成为荆州都督。细观这些刘备对南郡的动作,最后只差宰杀周瑜(或者等周瑜发生意外),与其说周瑜这个南郡太守名存实亡,不如说刘备无名实占,对南郡虽无任何名义赋予,却有大部分实质的掌握。最后在湘水议和后,刘备终于彻底入主南郡,由此可知赤壁战后战略选择之迷失,周瑜应该改占荆南四郡才对,而不是苦啃将来会送人的南郡。

退一万步来讲,既然孙权后来不友善刘备,最好的时机就是愈早铲除刘备愈好,最好是翦除刘备,甚至于讨伐刘表及刘璋吞荆并蜀,以究长江之极,刚好完成鲁肃塌上策的二分天下(52)。只是鲁肃见曹操不可卒除,立刻修正先前的豪语,居然不愿灭除刘表或刘备,反而请吊刘表二子,改向游说刘备(53),意求多操之敌,不想究长江之极。要盟友与占土地不可兼得,否则就会出现刘备周瑜保护,无法攻击曹操的怪像,只是孙权周瑜等人近视土地,耗费大量人力争夺南郡,却又无法自解死结。接下来,只能坐视刘备对南郡的巧取豪夺,孙权不得不配合刘备以默许南郡,枉费周瑜负伤以血汗换取南郡。

明天就要丢弃的垃圾,今天何必太辛苦去争夺。

五、结论

点兵量力,往往不切实际,来龙去脉总应正视空穴来风。

原则或借口总是冠冕堂皇,却不知名义背后之虚虚实实,关起门来端视南郡太守,按图索骥微言大义引申再多,终不如核验同时记载及对照前后史实,揭开其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南郡太守也许真的是位处兵家必争之地,南郡也许曾有辉煌物博、领土辽阔的盛况,不过天下总是无难事,就怕有心人的介入,蚕食可以浅削、瓜分一杯羹亦可分享其地、求督其上更是釜底抽薪,只要再有人发生意外(周瑜英年早逝),那就更完美。事实上刘备孙权曹操互战的三角关系错综复杂,孙坚、孙策及孙权三代更是交战荆州其来有自,前因后果如此连环相扣,历史的必然性注定刘备必对荆州有野心,怎能大意对南郡的影响失算呢?

若是不参考前后因果,直接以为十三州首重荆州,然后荆州又重南郡,所以南郡太守为天下第一守,于是继续发展南郡太守可能的威风,举足轻重于能在赤壁挫曹操锐气、后来还能在夷陵退刘备雄心,全因南郡地势险要。再来则是推论出南郡对孙权的必要性,所以有南郡才能攻荆州;或者周瑜因身居南郡太守,所以拥有极大的战力,在评估周瑜取蜀方略时,以为有压倒性的优势。其实周瑜在南郡任职太守已是空壳,脚踏实地端视前后史实,南郡背后隐寓另一强大野心。

北不及襄樊、西不辖枝江、南不越公安,又关羽及张飞随伺在旁、刘备更为都督荆州周瑜虽贵为南郡太守但是角隅于江陵城部分,形同名存实亡──以上勾勒出刘备对南郡的野心,对周瑜展开明争暗夺。再从历来荆州战势多变,各期治所一再异动;兼以曹操之出现,孙权抉择和战外交实为取舍荆州之影响消长,两者势必矛盾──若欲多操之敌,则难保荆州;先抢占南郡却逼刘备南移,令其无缘交战曹操

南辕北辙的原因在于大方向有误,虽然「马良」、「用多」、「御者善」(54),径往北方走再久,仍无法抵达南方的楚国,最主要因为走错路。孙权既已联盟刘备共抗曹操,赤壁之战合作愉快,却仍派周瑜及程普苦战南郡,有意忽视刘备存在,结果是抢错地。对照起周瑜临终取蜀(55)(56),更突显出取南郡在荆州后继无力,以致于北不攻襄樊、南不取四郡、又不能东向吴会逼宫、所以周瑜只好向西取蜀。这是战略出了问题,所以才徒劳无功,苦围南郡的同时,平白让刘备白占南四郡,得以立基跨荆取益,南郡后来被南四郡威胁,导火线的纠纷起源于此。

表面上周瑜虽是南郡太守,背后却隐藏受到刘备频频挑战,这一定是那里出了问题。

引用资料:

(1)《后汉书.郡国志》

(2)《通典.职官典》

(3)《江表传》

(4)《三国志集解》

(5)《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6)《晋书.地理志》

(7)《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8)《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9)《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10)《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11)《隋书.食货志》

(12)《晋书.地理志》

(13)《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14)《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15)《三国志.蜀书.廖化传》

(16)《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17)《三国志.蜀书.向朗传》

(18)《魏书》

(19)《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20)《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21)《两汉太守刺史表》(严耕望编着)

(22)《水经注.江水》

(23)《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

(24)《献帝春秋》

(25)《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26)《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27)《汉晋春秋》

(28)《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29)《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

(30)《通典.州郡》

(31)《后汉书.刘表传》

(32)《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33)《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34)《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35)《晋书.宣帝纪》

(36)《后汉书.刘表传》

(37)《襄阳耆旧记》

(38)《三国志.蜀书.杨戏传》

(39)《江表传》

(40)《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41)《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42)《三国志.魏书.刘表传》

(43)《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44)《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45)《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46)《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47)《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48)《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49)《论语.子张篇》

(50)《孙权用兵方向虚实》

(51)《三国志.魏书.李通传》

(52)《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53)《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54)《战国策.魏策四》

(55)《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56)《江表传》

相关推荐:

原来皇帝每天都穿“防弹衣”!刺杀不成功有原因

朱元璋发明一种刑罚 刑具竟是普通的纸和水!

解析刘备托孤之谜:并非真心让位于诸葛亮?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临终之托暗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