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有多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6-02-25 栏目:专题 投稿:无私的烤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确保战略目的达成,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前着手,及早谋划。不能事到临头才仓促上阵,急来抱佛脚。

在这方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堪称是一个谋事的高手,其最得意之处就是惯用“锦囊妙计”。一旦排兵布阵,或政治外交,诸葛亮就会提前交给参与行动的将军一个锦囊,并面授机宜。事实总是,但凡按照诸葛亮的锦囊计策行事的,那是一个无有不中,无有不成。

每当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总会油然而生出许多的敬佩之情,并对那个充满智慧的“囊”产生浓厚兴趣——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袋子。久之,也就知道了,能否决定成败的并不在于这个“囊”有多么漂亮,而在于“囊”中的计策以及出此计策的人。但及至后来,我却渐渐对这种办法产生了极度的怀疑——究竟是单纯的文学杜撰,还是确有其事。

不可否认,从来军机大事,事关生死,预有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战场讯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完全依靠预定方案显然不太实际。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谁知道你制定的这个方案,在以后的几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会不会失去效力呢。就拿刘备前往江东迎娶孙尚香这起事件来说,就有着太多的不靠谱和不可思议。

想当年,周瑜为讨回荆州,定下了牵涉皇亲的“美人计”。让孙权以妹妹孙尚香嫁于刘备为名,将刘备骗至东吴。如果刘备答应归还荆州万事大吉,如不答应就杀死或软禁刘备,让荆州群龙无首,东吴再趁机取之。孙权急于要回荆州,就答应了这个不太体面的建议,立即派人前去荆州请刘玄德到江东成亲。刘备摸不清底细,不敢贸然前往。而诸葛亮却说,主公尽可放心前去,我自有办法。于是,诸葛亮安排赵云陪同,并写下三条妙计,封于锦囊之中,让赵云依计而行。既然军师胸有成竹,刘备也就不再推辞,带上赵云和随行的五百军士,壮起胆子就赶往东吴去了。

要说诸葛亮的这第一条计策确实很好。因为时间较短,诸葛亮自然不难推算出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刘备赵云一上岸,还没等前来迎接的吕范反应过来,赵云就安排手下军士敲锣打鼓,进入城中,一路散布刘玄德就要与孙尚香成亲的消息。而刘备更绝,直接去了乔国老府上,献上重礼,言明实情。这一来直接闹的是满城风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然都挑明了,再杀刘备也就说不过去了。后来,吴国太安排甘露寺相亲,并自作主张,将孙尚香嫁给了刘备。此第一计,想得巧妙,用的合理,非常成功。

但从第二计开始就有些牵强了。当周瑜知道事情弄假成真后,再次用计,建议孙权刘备修建府邸,广栽花木,安插美女,配备金玉,营造一个极尽奢靡豪华住所,让刘备与妹妹享用。其目的就是刘备搞“腐败”,让其沉迷于温柔之乡,不思回归。果不其然,刘备被声色犬马所迷,再也不想回荆州了。按诸葛亮的计谋,是让赵云“住到年终,开第二个”。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到年终才能拆开锦囊呢,万一这期间出现了其它问题,赵云也仍然要等到年终才能开启吗?另外,赵云知道了计策后,就以曹操进犯为由,催促刘备赶回荆州。这也有些说不过去,既然刘备已经沉迷于温柔之乡,曹操要来,于己何干。时间上不对头,计谋也没有多少针对性,很难自圆其说。

第三个计策就更有些令人不安了。那就是危险关头,再开第三个。这条妙计,看起来倒是不错,但如何把握却难是为了赵云。在东吴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孙权、周瑜一直都想加害刘备,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算是最危险的呢?如果赵云锦囊提前打开了,避免了暂时的危险,再遇到其他的危急情况,赵云又能如何处置呢。

好钢用在刀刃上,却并不代表一条腿走路。诸葛亮的三条妙计,看似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其实是有些弄险了,不太符合诸葛亮一贯的用兵原则。怎么就那么巧,一条不多,一条不少。节俭是节俭了,却终究让人感觉不太踏实。

实际上,计都是好计,关键是要因时因地因人。三条妙计,作为刘备赵云灵活机动的参考并不是不可以。而假如非要按顺序进行,大多不会成功。这时因为,从来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年前想好的办法,一年后还能得以实施,怎么看都有些玄乎。孙权、周瑜都不是笨蛋,要想杀刘备,什么时候不能动手,为什么非要按照你诸葛亮提前预设的路子走下去呢。

正确的方法应该就是:多提出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拿出解决的方案和办法。具体操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随机应变,而不应将计策封于锦囊之中,以不变应万变。

如此看来,这看似神奇的“锦囊妙计”,也不过就是一种不靠谱的传说和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罢了。

相关推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相差一步之遥的女人,为何私生活很乱?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被辐射后的人们

古人雷人年终总结:王羲之希望别人不来家求字

宋朝信息传播不便 一首诗词如何能传遍大江南北

唐代的女人们究竟讲不讲贞操?真的很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