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王允的一步之差

发布时间:2016-02-26 栏目:专题 投稿:优雅的苗条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擅自迁都,自己留守洛阳,司徒王允长安代理朝政,他见董卓篡夺外露,既而策划的诛董行动,也悄然展开。起初,王允与尚书郑公业、司隶校尉黄琬商议,欲派遣杨瓒、士孙瑞以讨伐袁术为名,出武关(今陕西商县东南)实在分兵讨董,结果,引起董卓疑心被阻止。之后,王允以乡情厚意结纳吕布吕布原属丁原部下,骁勇善战,被董卓收买,誓为父子,封中郎将、都亭侯,守董卓内宅,成为董卓的亲信。但董卓对他动辄暴怒,而吕布又与董卓傅婢私通,惟恐暴露心自不安。情急之下,他将这种担心告诉了王允王允正与士孙瑞策划诛董,就此离间董、吕关系,说服吕布反正。终于在初平三年(191年)四月,董卓在宫门前,被吕布以诏命刺杀。

留在史书中的关键一节,是傅婢撼动吕布,事实是否如此,颇觉费解!到了元代《三国志平话》流行后,将这一因果,演绎成吕布与妻子貂蝉失散多年,意外在王允府中相见,随后王允送貂蝉至太师府与吕布团聚时,被董卓霸占,这一切,又是王允事先的计谋。后来的《三国演义》,又进一步改编这一情节,成为小说精彩章节之一,这一影子式的人物,在诸多学术探讨中,似有似无,留下的仍是谜团!

董卓被杀,朝野上下一片欢腾,长安士庶不惜卖掉衣物与珠宝,置酒相庆,可见人们对董卓的痛恨。随后,夷灭董卓三族,党羽下狱处死。其中,蔡邕也在其例,董卓被杀时,蔡邕正在王允处坐,突然听到这一消息,惊诧之间,不由得发出叹息,王允勃然变色斥责他,你身为王臣,国主危难不思反戈,董卓伏诛反倒嗟痛,是什么意思?蔡邕随后表示认罪,并企望以鲸首之刑,续写《汉史》。王允以国祚中衰,不可以佞臣执笔,使我辈受到后世诽谤。

当时公卿吝惜其才,太尉马日磾等多人劝阻,王允执意不许,交付有司,随后在狱中被杀

蔡邕董卓执政之初,先以威吓,征召他入朝,后又重用(三日曾历三台),初平元年,拜为中郎将。但蔡邕不为董卓一党,又对董所为多有规劝,甚至想弃官逃匿山东(太行山以东)。蔡邕之死,士林惋惜,马日磾认为王允做的过分,曾说“废纪灭典,其能长久。”

董卓死后,王允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武将军、假节(某方面代替皇权),礼仪如同三公(太傅、司徒、司空),封温侯,与王允共执朝政。但对吕布的一些建议,并不在意,如吕布曾提出将没收董卓的财物,分赏公卿、将校,王允不予理采,并视吕布如剑客,而吕布亦以功劳自夸,似有不平之意。

对于董卓统领的凉州军,王允开始打算赦免,但转念认为,“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故此,未予实施不了了之。

当初,中郎将牛辅董卓之婿)奉董卓之命,率一支军驻守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此刻,吕布派出李肃诛杀牛辅牛辅在交战中虽胜一阵,但大势已去,营中夜有叛逃,牛辅随后被部下所杀,王允以该军解散了之。有人建议,凉州军与关东积怨深,解散后担心人人自危,不如派皇甫嵩收编,就地屯扎,再徐与关东联络。王允认为,关东与我志在诛董,今若以其军屯陕县,必将引起他们怀疑。此前,军中校尉李傕、郭杞等,正掠略陈留(今河南陈留)、颖川(今河南禹州)等地。待他们回来牛辅已死,军无主帅。李、郭等要求赦免,王允以一年不能有二次赦,不予应允。这时军中盛传连蔡邕被杀,又谣传要诛尽凉州人,李、郭等正准备逃散,校尉贾诩说,“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若不济,走未晚也。”由此引发出以李傕为首的兵变。

王允得知事态严重,急派凉州士族胡文才、杨整修到陕县解释,行前以强硬口气说,“这些鼠辈要干什么?去把他们叫来!”王允的傲慢激怒了二人,加剧了叛乱进程。数千叛军一路收兵,至长安已有十万之众,并与董卓另部樊稠、李蒙等一同围城。相持十日,吕布军中蜀兵为内应,导致京城失陷。吕布且战且退,并约王允出逃,王允以赴死决心,临难不避。吕布率余部逃出武关,李傕纵兵血洗长安,公卿数人罹难,吏民万人被杀,一片血雨腥风。当时王允同乡宋翼、王宏拥兵近在郊畿,李傕感到有威慑,不敢立杀王允。但宋、王不能同心抗敌,终被李傕擒获,六月,连同王允一同被杀,市井为之流涕。匆匆二个月,王允的短促执政,最终化为悲壮的落幕。

王允所以未能实现重整朝纲的夙愿,原因很明显。虽说他刚楞嫉恶,忠心捍卫汉室,办事不以权宜之计。但他居功自傲,以为董卓死后,就无可顾及,过于自信小视他人,轻视于突变下的复杂因素,以意气用事,是他失败之快的根源。

固执己见,王允处置蔡邕,是明显的例子。董卓被杀时,蔡邕能在王允处坐,至少说明他们还有私交,只为一声叹息,即便有感于董卓,也不致于翻脸无情,王允虽痛恨董卓一伙,但还应有程度上区别,蔡邕董卓逼迫下任职,且又不是一党,这是王允清楚的,比较之下孰轻孰重?在非常时期,不以权衡利弊,以想当然办事,是失误之一。还有,在多人劝阻下,至少留下反思与冷静的空间,而一味加以拒绝,就是以一种极端示人,有难与共事的感觉,是失误之二。蔡邕在社会上知名度高,有很大影响力,轻易地以极端处置,也会给董卓死党,留下利用的口实,后来凉州军叛乱,正是以此为煽动的借口,是失误之三。事后,王允表示的悔意,虽有觉察,但从后来处置凉州军的方式,仍未吸取足够教训。

李傕一伙的首先发难,凉州军几乎是一呼百应,导致局面失控,形势急转直下,是王允失败的表面原因。但仔细想来,这并非偶然,对凉州军前前后后,王允失去了本来的从容时间,才酿成大患。

其一,董卓死后,董卓原属的凉州军迁怒于吕布,并诛杀军中的并州人(吕布属并州),出现地区对立倾向。同时,分散在关中各处的凉州军,拥兵自守。后来李傕以数千叛军,迅速发展至十万,也可窥见当时的隐伏危机。面对军心惶恐,王允本应将从主可恕的主张,以朝廷诏书的名义,及时晓谕各处,以遏制谣言,防止突然事变。正是由于王允的不经意,扩大了对立面,最后才一发不可收拾。

其二,对董卓在军中的死党,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董卓虽死,其党羽一时难以肃清,也是事实,但必须警惕,这些人绝不能等同一般士兵。李傕、郭祀等人,他们董卓撑腰,掠略关东杀人越货,所到之处民众十分痛恨,正属死党之列,遣散这些罪魁,恐怕关东不能答应,退一步说,即便遣散,这些人很可能制造新的祸端,所以,那能以简单的遣散就能了事!既然这些人有罪心虚,要求赦免,不妨以权宜之计,稳住他们,再按律绳之以法,才是根除的办法。

其三,当时,牛辅覆灭后,派皇甫嵩收编不失为上策。皇甫嵩是陇西人,又是当朝征西将军,有公私兼顾之利,一旦军有主帅,上有所依,不致于被人所乘。王允所担心的关东疑惑,可在收编后,先撤出敏感地区,后向关东联络,也不是什么死节。退一步想,尚有实力的武装,在走投无路时,最容易出现两种可能,一方面是,解散后成为匪患滋扰地方;另一方面是,铤而走险叛变为敌,兵戎相见。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当时有威胁。

王允失败后,成为历史的拐点。其后,李傕、郭祀等窃据朝政,战乱连年不断,三年之间,战火从三辅地区燃烧到弘农(今河南灵宝)一线,迫使皇帝流离,公卿与随员多人丧命。而关东诸侯也根本不顾及中央,正为自身扩张在拼杀,事实证明,王允的覆亡,断送了仅有的由乱入治的时机,东汉在动乱不止的风雨中,象征皇权的有效统一被催毁。

相关推荐:

孙坚怎么死的?孙坚死的原因

阎行:对于曹操消灭韩遂平定凉州起重大作用

崇祯如何连番躲过魏忠贤安排的催情色诱?

天安门地位至尊:史上皇家专用通道与礼仪之地

三国曹爽为啥被称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