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辨析幽州牧刘虞的民族政策(下)

发布时间:2016-02-26 栏目:专题 投稿:无辜的心锁

我们说上将公孙瓒(前将军)既抢夺幽州百姓财物,又公然劫掠封疆大吏幽州刘虞赏赐给本州属国游牧部落的财物,与此同时,刘虞一边给游牧部落赏赐财物,一边又克扣公孙瓒部队的供给,那么幽州的财政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刘虞赏给乌桓部落的财物是一个什么数量级的赏赐呢?公孙瓒部队的后勤供应是不是也像西凉集团中的一级上将张济(骠骑将军)那样艰难呢?

七、幽州的财政状况怎么样呢?

不幸的是,幽州财政本身就根本不能自给,完全要靠青州和冀州的财政来专项补助,补助的数额大吗?我们说大的吓人!每年这两个州给幽州的财政补助竟然高达两亿有余。这个两亿的货币单位是铜钱,即五铢钱。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后汉书》)。《三国志鲜卑传注引魏书》更是记载了一个神奇的赏赐数字,公元54年,汉光武帝时期,主要居住在辽东的鲜卑部落每年得到的赏赐达两亿七千万,这个数额长达数年,这笔钱的出处自然还是着落在富庶的青州和徐州身上。至光武时,南北单于更相攻伐,匈奴损耗,而鲜卑遂盛。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於仇贲率种人诣阙朝贡,封於仇贲为王。永平中,祭肜为辽东太守,诱赂鲜卑,使斩叛乌丸钦志贲等首,於是鲜卑自敦煌、酒泉以东邑落大人,皆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以为常。

这个近三亿的专项补助是个什么概念?即在整个东汉王朝的财政收入的比重有多少?东汉末年,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有多少呢?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30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租税之半(《后汉书梁冀传》)。换算一下,汉桓帝时期整个东汉朝廷的财政收入就是60多亿。青徐两州补助幽州的款项达到朝廷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弱。全国才十三州,可见这个幽州是个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老少边穷啊!!

那么一旦青州徐州爆发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以后,这种财政补助还会有吗?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连占领畿辅地区的西凉集团都到处抢劫,哪还有人去管幽州游牧部落的死活!我们这就明白了为什么公孙瓒为了养活部队要四处劫掠百姓,为什么刘虞屡次赏赐游牧部落的行为这么光火,为什么公孙瓒屡次要抢劫这些赏赐的财物,为什么公孙瓒一打了败仗就跑到刘虞的驻地附近,甚至在你州府治所地的县城旁边修筑一个小城?我哪儿也不去,就赖着你了!那么刘虞赏赐的这些财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赏赐数量少,公孙瓒会抢劫吗?如果赏赐的数额大,青州和徐州断了供应,这笔钱是谁出的?毫无疑问是幽州的大地主们赞助的,幽州的土豪劣绅们为什么愿意赞助?这里使用“土豪劣绅”这个意识形态范畴内的词是源于相对于大范围爆发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角度而言,其中并没有刻意否认“开明乡绅”遍地都是的客观现实。

刘虞本人倒是“相当的”节俭,其节俭的名声甚至于震动朝廷。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后汉书刘虞传》)。绳履?这难道就是传说中刘备编织的草鞋吗!其贼抠的生活方式堪比大明王朝的海瑞海青天。那么皇帝是怎么看待刘虞的节俭名声的呢?魏书曰:虞在幽州,清静俭约,以礼义化民。灵帝时,南宫灾,吏迁补州郡者,皆责助治宫钱,或一千万,或二千万,富者以私财辨,或发民钱以备之,贫而清慎者,无以充调,或至自杀。灵帝以虞清贫,特不使出钱。就是说,灵帝的宫殿因天灾之类的原因毁坏,需要修葺,为了筹得这笔资金,汉灵帝公然敲诈新到任的地方官员,敲诈的数额每人高达一千万到两千万钱,会不会有拿不出这笔巨款的人呢?当然有,拿不出怎么办呢?拿不出来是不行的,有些拿不出这笔钱的官员就很自觉地选择了一种天堂般的生活方式——自杀!!了却自己那无奈和无聊的生命。我们或许就能明白了为什么叛乱的前郡太守张纯和张举为什么被免官。我们又知道灵帝卖官的价格是公开的:光和元年178年,灵帝初开西邸卖官,公开卖官的价格,两千石两千万钱,四百石四百万钱,卖官所得金钱于西园立库贮藏。为什么专列两千石和四百石这两种官职?因为两汉是郡县制走向成熟的重要朝代。那么连汉灵帝都听说了幽州刺史刘虞的清廉,并因此没有敲刘虞的豪华竹杠。那么受刘虞赏赐乌桓部落刘虞感恩吗?我们说,确实感恩,这种感恩并不限于针对刘虞一个人,只要中原王朝经常赏赐乌桓部落乌桓部落骑兵甚至都愿意替中原王朝打仗卖命。

八、乌桓骑兵为什么甘于被利用?

朝廷为什么要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镇压凉州叛乱?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能打仗是肯定的,甚至也有依附中原王朝,帮助中原王朝打仗的传统。汉武帝时期的南匈奴干脆依附于大汉王朝,并出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大汉王朝车骑将军金日磾,这个金日磾却并不是汉族人,居然是匈奴人。汉武帝甚至将这个匈奴人定为托孤重臣,被其婉言拒绝。曹操掌握东汉朝廷时期,南匈奴的单于呼厨泉也跑到中原政府来任职,建安中,呼厨泉南单于入朝,遂留内侍,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於汉旧(《乌桓传》)。(南匈奴的称法是指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这种情况出现了两次)。正北方向的匈奴确实衰败了,但是东北平原的乌桓和鲜卑崛起了,他们的部落和汉民族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方式。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部落也和中原汉民族一样共同承受着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激化所产生的纠纷、争斗、仇杀和战争。我们的脑海中立刻闪现平原相刘备带着几百乌桓部落骑兵和手下的千余步兵一同出发,意气风发地前往徐州,去阻挡魔王曹操血洗徐州的情景,那叫一个悲壮啊。

1、代汉北御匈奴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未有定论。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破东胡后,迁至乌桓山(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设护乌桓校尉,代汉北御匈奴。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没有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所谓的乌桓三郡指的是幽州境内辽西郡、辽东郡和右北平郡内居住着游乌桓的大部分部落

2、王莽乱政也没有忘记指使乌桓骑兵

王莽执政,令乌桓不得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匈奴遂劫掠乌桓人畜。王莽又驱乌桓匈奴,以乌桓妻子为质,以杀戮为威,乌桓遂降匈奴。王莽果然是个废物,政策失误逼迫亲汉的乌桓倒向匈奴

3、曹操征召的乌桓骑兵成为天下名骑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战于柳城,大败乌桓,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武帝纪》)。曹操将柳城投降人员以及幽州、并州各郡乌桓共万余“部落”徙居中原。公元238年(景初二年),《乌丸传》记载太祖登高望虏陈,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馀遗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乌桓骑兵怎么就成了天下名骑?陈寿就没有再细谈了,我们的脑海中蓦然闪出张郃率数万骑兵千里迢迢直扑街亭,一举击败“饱读兵书”的马谡,是为天下名骑。

分析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乌桓骑兵积极参与匈奴和汉朝之间的战争,为了什么呢?生存权,乌桓骑兵为什么要帮助中原王朝抵御匈奴为什么不和匈奴一起南侵中原?因为中原王朝可以给乌桓骑兵提供后勤供应,匈奴为什么要劫掠中原,为的也是粮食,为的也是生存,贫瘠的幽州不能解决大家的生存问题,要想大家相安无事,南方富庶地区的供血是必须的,被输了血的幽州也可以为中原王朝贡献强大的军力。那么我们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南侵问题的思路也就出来了。

九、北方游牧民族南侵问题解决路径分析——曹操的“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的政策同刘虞的民族政策比起来同样不堪

我们再来汇总一下三国时期,各路诸侯的北方民族政策的差异:

1、公孙瓒的杀戮时刻;我们公孙瓒的办法也是有优良传统的,那就是汉武大帝的传统,彻底打垮游牧民族。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籓,世以衰弱(《乌丸传》)。我们说,汉武帝和公孙瓒的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农耕民族对北方辽阔的草原没有兴趣。而游牧民族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西伯利亚的寒风也不能吹熄辽阔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

2、曹操的大棒加炮灰政策: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表面看似乎曹操的政策相当的不错,但是无论是曹操时期还是司马懿接手曹魏政权后,乌桓、鲜卑的大规模叛乱仍然此起彼伏。曹彰也曾经征讨过北方叛乱。曹操的孙子曹睿甚至采取了一个神奇的刺杀政策: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鲜卑部落首领轲比能)。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睿的刺客明显是一个武功高强的赏金猎人,其效果显然强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特种部队。但是我们说挑拨离间的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没有人一直是傻子。

3、袁绍的美女和亲政策: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袁绍与公孙瓚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瓚,破之《乌丸传》。袁绍这个没出息的豪门之子又祭出了送女人这种把戏。好在没有白送,乌桓部落还帮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

4、刘虞的大笔赏赐和安抚政策;刘虞的大笔赏赐确实安抚和收拢了各族群众的民心,但是幽州并没有这样的财力可以连续支撑这种进贡般的“安抚”政策,而乌桓部落骑兵显然也并没有给足刘虞面子,因为刘虞的十万大军军力过于软弱,软弱到拥有幽州马匹出产地的军队居然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刘虞付出的最多,得到的却最少。

从以上的排序,我们可以看出,政策力度是依次由硬到软,公孙瓒最硬,刘虞最软,政策效果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的是最好。一说到曹操我们就无法回避一个人,蓦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谁呢?我们的刘备刘皇叔,他在幽州也并没有闲着,因为幽州是刘备的故乡。那么刘备在幽州时有什么民族政策呢?再回首,我们想起当初曹操血洗徐州时,公孙瓒派遣时为太守级别的青州平原相刘备跟随青州刺史田楷一同救援陶谦。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我们发现这时的刘备自有兵千余,还有些乌桓骑兵。虽然此时的刘备实力远远称不上一路诸侯,但是已经仁义远播,手下有两个兄弟是当世虎臣,最神奇的是还有乌桓骑兵

我们不得不感叹,如果刘虞有刘备对待粗俗之人的平民理念,和公孙瓒通力合作,何愁大汉王朝不中兴?有的人就觉得奇怪了,难道刘虞还不够俭朴吗?刘虞对待游牧民族还不够真诚吗?果然有一段神奇的史料:《后汉书刘虞传》记载:初,虞以俭素为操,冠敝不改,乃就补其穿。及遇害,瓚兵搜其内,而妻妾服罗纨,盛绮饰,时人以此疑之。就是说刘虞平时看上去穿着相当的俭朴,衣帽上补丁接着补丁,脚上穿着穷亲戚刘备们织的绳鞋和草鞋。等他被害死以后,公孙瓒的士兵抄家时却发现刘虞的妻妾们都穿着绫罗绸缎,首饰也很奢侈。当时的人们以这件事来怀疑刘虞的俭朴。这不得不让我们刘虞的一些事情产生出一些阴暗和龌龊的联想:

A、南宫遭灾,汉灵帝表面上免了刘虞的巨额份子钱。难道刘虞真的好意思一毛不拔吗?刘虞会私下里给汉灵帝送黑钱吗?

B、刘虞会不会克扣下公孙瓒部队的粮食供给给了自己的部队?

C、刘虞会不会在给游牧部落大笔的赏赐的同时肥了自己?

D、刘虞最后攻打公孙瓒的十万大军中有乌桓骑兵吗?如果有,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

我们终于明白,公孙瓒刘虞之间的矛盾真的是苦大仇深。我们终于明白陈寿为什么不给刘虞立传了,刘虞畸形的民族政策,导致其主动攻击公孙瓒,并欲置之于死地的行为,使其彻底丧失了大局判断力,造成了幽州大好局面的全失。我们不得不承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虞拒绝称帝,甚至就是拒绝拯救大汉王朝。董卓进京乱政,以大批京官为基础的关东诸侯公推刘虞为帝的做法就是拯救大汉王朝的实际举动,如果刘虞以这批京官诸侯为班底,在幽州或者冀州称帝基本就是撑起了整个朝廷的框架,放弃称帝在事实上就成了放弃拯救大汉王朝。当汉献帝遣刘虞之子刘和求救于刘虞时,刘虞也是举止失措,既无称帝之意,又无救主之心,其民族政策又是建立在类似岁币进贡的基础上,在陈寿的眼中,刘虞简直是如此的不堪,如何配得上立传?!你刘虞比得了刘焉吗?比得了刘表吗?比得了刘繇吗?刘表也是烂了点,但储备诸葛,储备黄忠这两点还是强过你刘虞的!!

十、今天深远的借鉴意义

我们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恶劣,世代逐草而居,牧民们又以肉食为主,夏天无法储存肉食,牲畜现宰现吃。西伯利亚的寒风和暴雪经常冻死大批牲畜,来年的食品匮乏就能扼杀整个部落。要生存,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抢劫中原就成为必然。同时,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就是战争方式,一个彻底的文盲在少年时代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骑手,一个优秀的弓箭猎人,抢劫农耕民族的储存谷物就成了最有效的救灾方式。游牧民族一旦进入中原,仰慕中原灿烂文明的同时,你要让他们跳下马,扛起锄头,融入农耕生活方式是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车骑将军金日磾在解释他为什么处死调戏宫女的大儿子时,到底给宠爱这个儿子的汉武帝说了些什么话?仰慕中原文化又何尝不是游牧民族放弃自己恣意豪放生活方式的一种痛苦呢?这个问题一度让我陷入沉思。

当现代文明的阳光照射在广袤大地上时,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先进程度和生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形势严峻,生活水平下降,稍加挑拨离间,极端宗教势力就能乘虚而入。我们说,刘虞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公孙瓒的办法根本就是死胡同,曹操太过阴险奸诈,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刘备的办法:为了一个难以割舍的国家情结——刘备率领乌桓骑兵出兵阿富汗!!!

相关推荐:

细数秦始皇留下的六大谜团,后人竟无法揭开真相

汉武帝刘彻因巫蛊之乱逼死了卫子夫 汉武帝有没有对卫子夫产生一丝愧疚?

李自成为何能轻易灭亡明朝 却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清朝人狂热崇拜黄色为啥命名皇宫时却选了紫禁城这个名字?

南宋哪位名臣拍马无底线,竟然学狗叫求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