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从《后出师表》看三国蜀汉最早灭亡的原由

发布时间:2016-02-26 栏目:专题 投稿:会撒娇的河马

阿斗:丞相。。。。。。

孔明:陛下,臣的上表陛下过目了吗?

阿斗:过目了。

孔明:那陛下的意思?

阿斗:丞相,如果北伐如此之难,丞相不如再歇息数年,等时机成熟,再议北伐如何?

孔明:。。。。。。

读完《前出师表》,大家都流泪了,然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深深的使命感,报效先帝,攘除奸凶,恢复汉室,舍我其谁?

读完《后出师表》,大家又都流泪了,然后,心中已经涌起一股深深的挫折感,原来,我们蜀汉和曹贼的差距有这么大,连丞相自己都没信心,如此看来,还是在家种田实在,不要搞什么北伐了。

我一直认为,《后出师表》应该不是诸葛孔明所出,当然,我个人也是很喜欢《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写的太好了,将孔明对形势洞若观火的把握,及自己心中那无限的忧虑,表现的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然而,有这样发表战前动员令的么?

我看没有!

一个政治家,是不可能讲出那么一大堆让人沮丧的话的。战前动员,主要是要鼓舞士气的,发出一代不如一代论,明显不合时宜。

我们若读《前出师表》,就像一道军令状。北伐不成功,就定我(孔明)的罪。

而且北伐的目的很明确: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家看清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个,大家好好干。

后出师表》相比之下,充满着悲观的情绪,等下又才弱敌强,等下又况臣才弱,等下又况臣驽下,等下又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我们后人知道孔明当时的处境和最终的结果,自然会生出“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然而,若放在当时,对北伐如此没有信心,如此没有必胜把握,如此的无奈无助,那还北什么伐呢?

虽然所列出的都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都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明说的事实。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广而告之的。

但是我们若借用《后出师表》来分析蜀汉的灭亡,个人感觉就会事半功倍,轻松许多。

1、“。。。。。。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蜀汉势力的巅峰,当是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后,横跨荆益,完全契合隆中对的战略布署,然而,很快,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磋跌,这一瞬天堂一瞬地狱的结局,其实早已经将孔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无情的击碎,粉身碎骨,破散于寒风中。

我这里把蜀汉公元219年的兵力稍做解读(不很准确!),第一兵团关羽荆州水陆两军;第二兵团:赵云近卫1兵团(护卫成都);第三兵团:黄忠近卫2兵团(护卫成都);第四兵团:张飞的阆中兵团;第五兵团:魏延的汉中兵团;第六兵团:李严的南方兵团;第七兵团:费观的江州兵团;第八兵团:陈到的白毦兵团;第九兵团:刘封,孟达的上庸兵团。至于马超,按我理解,刘备对他还是有所顾忌的,一般不会给他整整一个兵团单独统领。

这九个兵团,应该就是蜀汉的本钱了,巅峰时期,整个蜀汉全国兵员应该接近20万。

诸位想想,关羽手上的第一兵团,绝对是蜀汉的精锐,我估计有不少老兵,经历过大小数战,作战经验丰富,更难得的是,擅长水战,按我理解,当时荆州兵团的陆军由关平,糜芳和士仁分别统领,水军由周仓统领。(有人说周仓是虚构的人物,可是,鲁肃传里有一个关羽的亲信,敢当着鲁肃的面,和鲁大都督抬杠,这个人应该就是周仓吧!)

关羽的第一兵团应该人数不少于5万,因为当年刘表时期,荆州就有10万带甲之士,赤壁之战后,除了帮曹操当炮灰死去的荆州水军外,以刘琦和刘备的影响力,荆州之兵大部分肯定是归刘备了,刘备分2次带兵入蜀,应该还是会给关羽留下3万人马关羽荆州发展了几年,到5万人马不成问题。

可惜啊!荆州之战,第一兵团,灰飞烟灭,应该是全军覆没了;更严重的是,蜀汉的精锐水军一去不复返。

2年后的夷陵之战,东吴和蜀汉似乎并没有发生大型的水战,(如果水陆并进,那是陆逊最担心发生的事情。可惜了,蜀汉精锐水军没于荆州之战。)

荆州之战后,刘封和孟达的第九兵团也瓦解了,孟达降魏,刘封自裁,预计蜀汉又损失1万人马

夷陵之战展开,结果,昭烈帝大败,“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演义中说刘备出征时有70万人马,可惜,蜀汉当时全国人口可能还不上100万,预计此役,刘备能出到10万人马,已经是极限了,蜀汉死伤不下5万人马

夷陵之战,参战兵团,预计包括张飞的阆中兵团,(张飞如果活着,前锋肯定是他了。)黄忠的近卫2兵团,(黄忠当时已经过世。)费观的江州兵团部分和李严的南方兵团部分,另外,陈到的白毦兵团肯定也有参战(保护刘备,后来刘备能跑的掉,和陈到手下这些武艺高强的精锐中的精锐拼死作战肯定也有关系)。

这些人马重组后,由冯习任领军,张南,吴班,陈式,黄权,杜路,刘宁,傅彤,程畿等分领诸军。

夷陵之战后,蜀汉成建制没有受损的兵团,只余魏延的汉中兵团,赵云的近卫1兵团,此时大部分人马,由赵云统领,驻守江州。

公元219年到公元222年,短短三年时间,蜀汉竟然死伤降高达10万人马,约占蜀汉总兵力的50%以上。

而且,这些军队是“数十年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就是说,许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全没于这2场战争中。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还有一个说法,一个老兵能抵十个新兵,我个人看法,不只!(因此,后期,诸葛孔明特别重视阵法,最出名的就是八卦阵了,那个叫司马仲达的人在参观了武乡侯的营地后,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应该说的就是孔明的营地排的像八卦阵,不好破。

我猜想,孔明估计也是考虑到,单兵能力实在无法和曹魏争锋。所以,就像美国大兵,很喜欢搞一个Team,来个什么多兵种组合,这样就可以弥补单兵的薄弱!)

这个打击,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坦然接受的,因此,一代人杰,刘备,向来以百折不挠的形象频频出现在三国的风头浪尖,此时此刻,也禁不起这三年惨烈的折腾,托孤后,驾鹤西去。

蜀汉之所以是司马氏首选的进攻对象,最重要的原因,个人认为,就是在公元219到公元222年间,遭到了谁也想像不到的剧变。

一个,名将谋士扎堆过世,五虎去了四虎(关,张,马,黄),法正过世,我算算,四虎都算万人敌,去了四万了,法正的智谋,也能抵一万人,这里去了五万了。

一个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蜀汉死伤降高达10万人马

总计,去了15万人马。其中10万人马,乐观估计,勉强可以补充个70%,然而,关张马黄法,个个是50年才出一个的人才,怎么补?谁来补?

三年,决定了蜀汉的国运!

后面,虽然,孔明很努力,然而,再也不可能创造出公元219年那样,辉煌的蜀汉了。

俗语说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代名将先后过世,经验丰富的老兵也不断过世,新将新兵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越到后期,越局限在益州本土,如张嶷,张翼,马忠,这些人用来打打南中的蛮夷,还凑合,用来和中原人马较量,个人认为,压力甚大。

2、“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蜀汉不过一州之地,东吴两州半,其余地方几乎全在曹魏的控制下,这样的形势,魏明帝和晋宣帝那是相当的欢乐,而孔明自然就相当的不快乐,所以他夙夜忧叹,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为什么,实力相差太大!

就好比两个人一个人手上有1000万的存款,一个人只有100万,现在都放在银行吃利息,10年后,两个人的差距是缩小还是扩大了?

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孔明才要不断的北伐,目的就是为了练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更重要,要让全国上下一直保持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紧迫感!

另外一点,其实,还是一种赌博,寄希望曹魏内部出现内乱,只有这样,双方之间的筹码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俗语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孔明能不谨慎吗?手上就那么些人马,而且,真正的精锐人马,总体说来,只有赵云和魏延底下的部队。

街亭之役,马谡被斩首,很大原因,孔明非常的生气,我们就这么些家底,叫你在大道上防着张合就可以了,你打不过张合没关系,防着就行,实在不行,我会教你怎么撤退,保存实力最要紧。

你却瞎折腾,大张旗鼓要和张合干,就算打赢又怎样,自己不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划算,好嘛,打赢了都不划算,你给我搞了一个大败,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孔明是个战略家,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几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用人不当,有较大损失外,其余几次都没什么损失,还常常有斩获。

另外一点,就是,“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什么意思?

战争既然不可能停止,军费开支都是要预算在那花费的,打不打,钱都要花,那不如打吧!但打有打的技巧,一不能大兵团作战,蜀汉损失不起。二,在敌人的国土里打战好呢,还是战火烧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呢?

肯定要把战火烧在敌人国土上,还能顺带抢一些人口和物资回来。

因此,孔明北伐,朝中异议声很少;到了姜维北伐时,就“是时,维数出兵,蜀人悉苦”,那些谯周什么的,跳出来骂姜维。

可见,姜维是完全不明白,丞相北伐的目的。只知道和敌军硬碰硬,费祎在的时候,还控制他每次掌兵的人数,不能过万;等费祎被刺身亡后,姜维放手和敌人大战,互有胜负,然而,有用吗?

完全没用!邓艾可以损失10个人,你姜维能损失5个人吗?

后主传载: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

就是说,诸葛孔明时期,蜀汉有步骑20万,我以为,这个数字,有些夸大,因为,2战之后,蜀汉总兵力10万左右,短短几年时间,翻了一倍,就算有,大部分也肯定是新兵蛋子,没有太多实战经验。

但总体估计也有15-20万之间。

司马昭伐蜀时,说的很明白了:今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就是说,先伐吴,效果不大,先伐蜀,一来灭蜀后,可以控制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二来,蜀中只有9万士兵,好打!

由此对比,可见,姜维年年北伐,消耗了蜀中太多兵力,从20万,减成9万,(蜀汉灭亡后,统计有兵士10万人。)这也是司马氏决定先灭蜀的一个原因。

总结以上的内容,个人认为,蜀汉先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严格来说,曹魏先灭亡了,一个皇帝被废,一个被弑,曹操若知道司马家族这么狠,不知道在地底下有何感想?)

和什么内部矛盾啊,不进行土改啊,派系复杂,没多大关系。孔明过世后,蜀汉江河日下,军力更加薄弱,柿子捡软的捏,是我,我也先把蜀汉灭了。

我唯一不解的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22年,这三年的时间里,为什么蜀汉的栋梁,四虎一法密集过世?

关羽为什么会鬼使神差,在没有到成都召开蜀汉参谋长联席会议,统一战略构想的情况下,冒然发动荆州之战,结果还能更莫名其妙,将曹魏名将于禁所领的七军轻易收拾掉。

这才让关羽的自信心暴膨,全力攻打襄樊,被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得手,全军覆没。夷陵之战更是古怪,照理东吴是逆袭,蜀汉占据上游的有利位置,那火怎么就莫名其妙能烧的号称“火烧连营七百里”,这恐怕是孔明也料不到的吧!

孔明以为,主上纵使东行,也不至于大败,是很有道理的。冯习,张南虽不出名,也久经战阵,不是小角色,原则上,不应该出现这样大的失误!

也许,真的就如〈后出师表〉所云: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刘备发出:我竟为陆逊小儿所辱,岂非天意的哀叹时,我想起了垓下的战神项羽,同样发出: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怒吼!

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天意难违?

三国演义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连孔明这样的智者也发出如此哀叹,有些事,也许真不是个人所能更改的。

相关推荐:

这个典型的天蝎座皇帝,最终从玩偶变成血性斗士

丹麦在欧洲陆地上有领土 可为何还要把首都建造在海岛上?

老佛爷慈禧和李莲英的关系:是知己还是情人?

曹操和袁绍的谋士孰强孰弱:究竟有何差距?

杨乃武与小白菜始末:晚清被当作权力博弈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