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历史解密

深度三国:李严、王平改名之谜题

发布时间:2016-02-28 栏目:专题 投稿:文艺的保温杯

在1966年8月12日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主席引述了陈独秀在1927年应瞿秋白所约而写的《国民党四字经》中的一句话:“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毛主席的意思就是说党内和军内有派系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家把劲往一处使。那么丞相长史王连为什么推荐李严南征呢?因为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王连传》。王连和李严魏延等人均为南阳系成员,李严是南阳人不假(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李严传》),为什么魏延也算南阳系的呢?魏延不是义阳郡人吗(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魏延传》)。东汉年间的南阳郡是一个豪华大郡,治下36个县,所谓的义阳郡是曹丕时代设立的,不久废弃,司马炎篡魏后,恢复了义阳郡,辖12个县,治所在新野县(《晋书地理志》:及(晋)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陈寿为魏延作传时,没有说魏延是南阳人,只说是义阳人,这到不是要掩盖什么,应该是按照写作时代如实记载。魏延一贯的孤家寡人,性情高傲,人缘很一般。而李严和王连在起步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在刘璋时代才进入益州的,进入益州后迅速在益州官场站稳脚跟,可见他们和东州系和益州本土系均没有发生利益冲突,至少是没有公开化的冲突,王连甚至可以算做东州系的成员,因为从来源上看,王连和甘宁是一样的。刘备进川后,李严和王连也都迅速得到刘备的赏识,委以重任,李严更是成为托孤重臣。为了能够让李严带兵南征,李严和王连可以说戏都演足了。只是诸葛考虑的更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没有给大家讲清楚,或者说不能明说。诸葛不愿说出来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大家不会去猜,有了猜测就会有议论,有了议论就会有行动,这个行动也是诸葛不能摆平的,不能摆平就意味着失控,意味着内讧,意味着裂痕的扩大,蜀汉军队分裂也是有标志性事件的。

一、元帅李严为什么突然改名

李严改名的时间是不是在建兴八年年底?建兴八年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春天,镇北将军魏延、关中都督(遥领)挂讨逆将军衔的吴懿共统偏军进羌中南安地区大败曹魏上将费曜及雍州刺史郭淮,曹魏大都督曹真大将军大怒,忽悠魏明帝同意定在秋天,发动三路大军征讨蜀汉(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后主传》),诸葛急忙下了两道军令,一是令魏延军撤回汉中,二是令大都督(中都护)李严上将(前将军)率两万永安军驰援汉中,同时晋升了一大批官员和有功将领的军衔,远在永安的前将军李严晋升为元帅(骠骑将军),后将军刘琰晋升元帅(车骑将军),魏延晋升一级上将(征西大将军为杂号大将军,高于前将军低于卫将军),吴懿晋升上将(建兴八年,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瑶,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迁左将军《季汉辅臣赞》)。这个晋升大家看的是不是很神奇?建立北伐突出军功的是魏延和吴懿,晋升元帅的却是后方李严和前方闲人刘琰(班位每亚李严,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刘琰传》)?李严改名应是在永安被晋升为元帅,来到汉中主管丞相府后的行为(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李严传》)。李严改名?!这是一件相当神奇的事情!儿子李丰被任命为江州都督,进身蜀汉四大都督之一,此时的李严最少五十多岁了,五十多岁的老汉改名字?!什么情况?!李严老汉老糊涂了?元芳,李严改名你怎么看!依我跟随大人多年的办案经验,此事背后定然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陈寿笑而不语。

二、讨寇将军王平使用“何平”之名的时间蹊跷

王平到不是什么改名,而是改姓,王平的改姓似乎很正常,因为王平的母亲姓何,王平小的时候养在外婆家,就叫何平,长大了才恢复了父亲的姓(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按照《王平传》的这个说法,王平只有一次改姓,也就是小时候姓何,长大以后就姓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改过何姓,至于到底多大岁数恢复的王姓?史料不明,我们来看看王平人生有几个重大的转折点:A、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马超在天水郡破败之后投奔汉中的张鲁,曹操并夏侯渊军团先后进军汉中,张鲁的弟弟张卫抵挡不住,兄弟俩举家投奔巴中地区杜濩部落武装以及夷王朴胡等少数民族武装,后又全部降曹,王平就是这个时候随同汉中降军首领去的洛阳,代理校尉一职,王平到底是张鲁手下还是杜濩手下?史料不明,杜濩手下的可能性更大些;B、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刘备攻打汉中时,王平跟随曹操救援夏侯渊,此时,王平投降了刘备,被刘备封为低级杂号将军;C、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此战,马谡现眼,王平耀眼,得诸葛赏识,并从最低级的杂号将军将军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亭侯,统率五部特种部队——无当飞军(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之所以要把王平的这三个人生转折点列出来,就是要讨论何平改王平的合理时间,按照长大了恢复王姓的说法,何平降曹后改王平的时间点为最晚,如果再晚至降刘后改名也不影响我们后续的讨论,总而言之,何平改王平的时间怎么也不可能晚到建兴六年以后,因为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改名了,难道还存在何、王、何、王改两遍的事情吗?

神奇的是遍查三国志,只有一处明确的使用了“何平”这个名字(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魏延传》)。就是前锋魏延部队“叛乱”,抢先占据大军退回汉中必走的秦岭褒斜道谷口,反击蜀汉主力部队,阻挡杨仪退军,杨仪令何平所部前出抵挡魏延军,何平喝散魏延军,只剩下魏延和几个儿子数人逃往汉中这个何平是王平吗?《王平传》记载: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此何平就是王平王平因此功劳由讨寇将军晋升顶级杂号将军安汉将军,什么情况?此时的王平已经进入蜀汉阵营多年,并早在六年前就已得到诸葛的赏识,成为蜀汉军的骨干将领,这个时候还能叫“何平”?!不可能啊,王平又不是长不大的孩子!以一代史学大师陈寿擅长将大事件隐藏在只言片语中的习惯来看,他这么记载必然是故意隐匿蜀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而又故意露出草蛇灰线让后世人去猜,那我们只好勉为其难的猜一猜。

三、李严王平突然更改姓名是因为重大政治事件

骠骑将军李严五十多岁时突然改名王平功成名就之后突然改姓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通常百姓改名的原因,一是嫌原来的名字不好听,容易被人嘲笑;二是生活出现重大变故,需要和过去划清界限,以迎接新的生活。李严王平均为蜀汉军方高级将领,李严更是位列军方第一人的骠骑将军,因此,老百姓的改名借口均不能成立,“严”比“平”更中规中矩,李严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往事需要逃避,王平是改姓不是改名,也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李严王平改名均不是生活原因,只能是政治原因。政治人物改名又有两个可能:一是为尊者讳,比如皇室成员以及权臣的名字和某人重了,某人识相的话就必须赶快改名,还得早早改名,而不是等你功成名就的时候才想起来改名。陈寿在写作中,将元帅“吴懿”(车骑将军)记作“吴壹”就是避讳晋朝先祖司马懿的名字,李严的“严”字在蜀汉政权中有需要避讳的吗?没有发现,即便是有皇室成员名“严”,李严也不会等到建兴八年才想起来改名,刘禅的儿子在时间上也压根不会取名“严”字,再假设刘禅碰巧在建兴八年新纳妃子名叫“严”,李严为尊重后主改名,那这个理由很正常,应在李严传记中注明。可实际上,刘禅17岁继位,到建兴八年的时候已经25岁,妃嫔12个,已经满编(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后主益严惮之《董和传》),至于大张皇后死,娶小张皇后,那也已经是延熙元年的事情了,距离建兴八年还有八年的时间。所以李严改名为尊者讳的理由并不成立,至少是没有史料支持。那么政治人物改名只剩下一个原因了,那就是出现政治事件逼迫李严改名王平改姓也是这个原因,否则不能解释前线战事紧张之时,主力大将突然改姓这个离奇事情,这个政治事件陈寿认为不适宜写入史书,或者陈寿故意隐匿,那么这个政治事件会是什么事情呢?

四、两个阵营的形成要求大家必须站队表态

再回顾建兴八年时,蜀汉汉中前线的情况,我们在《诸葛为什么抛弃征西大将军魏延》一贴中,已经详细讨论了诸葛魏延北伐战略思路的对立,诸葛要在凉州建立战略支撑点,魏延反对,魏延的思路是强攻关中,实际的战事正是两个战略的交替实施,A、建兴六年,出凉州,不用众望所归的魏延、吴懿为先锋,强行使用马谡为先锋,街亭战败;B、同年冬,强攻陈仓,无果退军杀王双;C、七年春,出凉州,克武都、阴平两郡;八年,李严调至汉中,D、九年春,出凉州,天水郡略阳县杀张郃。秋八月,李严被废;十年,遣返和魏延不和的刘琰;E、十二年,出斜谷强攻关中,五丈原屯田,秋八月,诸葛去世,魏延内讧。在两种战略的交替进行中,就意味着矛盾的产生和相互的妥协,妥协的双方精神上是愉快的吗?

1、杨仪魏延的内讧让大家印象格外深刻。具体什么时间开始的呢?苗头自然是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方案被诸葛否定之时,但是杨仪魏延矛盾的表面化的具体时间还是有很清晰的线索的,不是建兴十二年爆发的,而是神奇的建兴八年!(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费祎传》),李严又是这年的什么时候调至汉中的?魏延春天大败费曜,夏天就传来曹魏要三路大军进犯汉中诸葛紧急调动李严李严应在曹真发兵前赶到汉中,即八月前后赶到汉中(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曹真传》),无论李严到达汉中,是在魏延杨仪之间爆发一个拔刀相向,一个哭哭啼啼的闹剧之前还是之后,我们相信李严的政治敏锐度再差,也看出端倪了,杨仪为维护诸葛的凉州战略,不惜指责魏延魏延为坚持挺进关中,不惜拔刀咆哮,这种行为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建兴六年第一次北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否定之时?因为那时魏延的底气不足,还没有魏延独立统军的羌中大捷,还没有军方所有巨头聚会,还缺骠骑将军李严,甚至我们还有常识推测,正是李严李正方一到汉中魏延才更加嚣张地反对诸葛的凉州战略,因为魏延知道,军中第一大佬李严正是自己的同盟。

2、支持诸葛凉州路线的都有谁?毫无疑问是荆州系文官和凉州系将领,荆州文人主要是参军马谡,丞相长史向朗和杨仪(向朗是王连的后任),司马费祎(前任是魏延),丞相西曹令史赖厷,丞相东曹掾属杨颙(和杨仪同族),前将军袁綝,征南将军刘巴等人,诸葛的支持者还有大游神车骑将军刘琰,其中最坚定的支持者马谡已经死了两年了,向朗也因包庇马谡被遣回成都。支持凉州战略的当然还有凉州系将领马岱和姜维两人,马岱是孤独一只,随姜维来的天水四人组中的梁绪、尹赏、梁虔均在成都任职九卿一类的高官,不在汉中前线。姜维投奔蜀汉才两年,二十七岁时就晋升正牌中将,此时才二十九岁,根本不敢和五十多岁的魏延叫板,是不是只有杨仪一个人叫板魏延呢?我们发现费祎对魏延也是敢当众忽悠(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魏延传》)。费祎作为丞相府的司马是很清楚诸葛魏延的态度的,他没有再认真地向征西大将军解释诸葛临终时的军令,而采取了欺骗忽悠的办法,可见,诸葛魏延之间的战略分歧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费祎也是知道诸葛根本就不愿意兵出傥骆道屯田五丈原。

3、追杀魏延的为什么是马岱?丞相长史杨仪面对魏延“作乱”是怎么部署的?第一步上表刘禅,告发魏延叛乱;第二步令讨寇将军王平抵挡魏延(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第三步,等王平喝散先锋部队,魏延仅带着几个儿子逃入傥骆道时,派平北将军马岱追斩魏延。分析王平的行为可以看出众将都是知道诸葛的临终命令: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魏延如果不同意退军,就让魏延所部留在五丈原,也就是说,诸葛是绝对没有下处死魏延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杨仪临时起意,王平完成喝散魏延军的任务后,大军已经很安全了,回汉中后,慢慢处理魏延夺权事件是必然的,也是只有皇帝刘禅才能下处理魏延的命令,杀不杀征西大将军这个级别的将领根本不是杨仪这个层次的人能决定的!杨仪怎么就敢下斩杀魏延的命令?马岱怎么就敢执行这个命令?!自从马超去世后,边缘将领马岱也不可能还是愣头青了,这只能说明,汉中前线诸葛魏延的战略路线之争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马岱甚至都会认为诸葛接班人就是杨仪杨仪也是这么认为的(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杨仪传》),所以平北将军马岱采取了很坚定的站队意识——背后出刀斩杀魏延!我们只是内心阴暗的想,如果杨仪命令中将姜维、或者上将吴班去杀魏延,会是个什么情况?姜维会推脱吗?吴班会当场翻脸吗?高翔会去劝魏延自首吗?

4、李严是怎么站队的?大家都在站队,元老系、荆州系文官和凉州系将领迅速团结到以诸葛为核心的中央军委前敌委员会周围,支持诸葛的凉州战略。东州系将领和南阳系将领自然站到李严魏延和吴懿一边,认为凉州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没有必要浪费军力,赶紧打进关中地区是正着,中原才是他们的老家。问题出来了,李严尽管是南阳人,但却是以荆州文官的身份出场的,刘表使历诸郡县(《李严传》),李严的母亲也必然出自荆州士族大家,否则李严凭什么前脚从刘表的南郡秭归县逃入益州,后脚就能马上到刘璋那儿就任成都县令?成都县是什么地方?那是蜀郡的核心地区,这是什么样的财力和人际关系?南阳系武将中有几个有这种财力的?何况东州系中的南阳分支在刘璋那里并不讨好,李严改名就是为了让南阳系的知道,李严和荆州士族有距离,和南阳系没有距离,遂改“严”为“平”,因为李严的母亲姓严,荆州严家是士族大家!

王平的情况类似,从杨仪最后派王平抵御魏延来看,王平必然是站在诸葛一边,而王平的父亲是巴西宕渠人,巴西郡宕渠县距离汉中郡就很近了,可以说王平基本上就是汉中当地人,又在刘备争夺汉中之战中临阵投降刘备,而魏延就任汉中太守达十年以上(建安二十四年到建兴六年),王平可以说简直就是魏延的直接下属,等诸葛建兴六年统大军到汉中时,将王平划归马谡手下,成为先锋中的先锋(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王平的母亲是哪里人?从王平的站队来看,王平的母亲何氏既不会是汉中人,也不会是南阳人,王平在关键时刻改姓何,就是要和莽撞的魏延划清界限,果然,杨仪王平这个魏延昔日的下属,又和魏延划清界限的王平抵御魏延时,魏延军一哄而散。

相关推荐:

细数那些不得善终的托孤大臣,这是为何原因?

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标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细数那些和蜀汉集团有利益交集的少数民族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

宋朝海外贸易为何能兴盛?宋朝为何能发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