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梁占岩:50年代与70年代水墨艺术家的创作差异

发布时间:2016-06-25 栏目:专题 投稿:苗条的小蚂蚁

雅昌圆桌之“柒社雅集 当代中国画研究”第四回由北京来到了烟台,此次柒社雅集有幸邀请到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梁占岩老师。柒舍成员中或是直接受教于梁占岩老师的学生;或是受到梁老师艺术影响的青年艺术家。50年代艺术生态的环境和70后艺术生态,两厢比较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此次“柒社雅集”以“当代生存体验水墨创作”为主题;以50年代、70年代艺术家各自的创作体验为线索,呈现“心像”对照“语言”,“历史”相对“地缘”等等对于当代艺术水墨创作流变的体验,从每个人的创作实践出发交流、碰撞。

梁占岩副院长在与青年艺术家的交流中,希望在无障碍、近距离的沟通、交流的状态下,真诚的提出见解,让每个人的艺术实践中获得经验被大家所了解,而互相补益。梁占岩首先从个人艺术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背景关系开始引申:“我这个年龄段的人跟70后这一代人比较,尤其对当代生活的一种体验、快速的接受度相比较,逐渐地变得迟钝。如果把心敞开,真诚地交流,有一种碰撞,不是说谁在训导谁,或者谁把一种经历过的经验告诉你,不是这样的。艺术是需要一种心动的状态,需要敏感,需要一种个性化的,甚至于偏执的激情状态,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你们有很多优势是我不具备的。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你们不太一样,你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来说比较宽松、文化环境也应该是宽松的。可是我们的成长的环境是在“文革”后期,一路走过来,改革开放也是随着这种进程慢慢地进入到一种宽松状态的。所以我们有很多时代赋予的意识或者生活习惯;或者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你们也会有你们不同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坦诚相见,各得其所。画画应该是自由的职业,跟情感、性情有关系,这种生活体验我不认为是一种常规的生活状态,当然有物质层面,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或者是一些纠结也好,那是生活层面,但是也有一些心理和精神层面,一个画画的人更多应该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感受。这种感受应该是超常规的,形而上的,不是生活化、物质化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感触。

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一路确实有磕磕绊绊,但是这种磕磕绊绊的经历,是心里避不开的一些沉甸甸的味道。这种‘沉甸甸的’有杂质,也有应该保存的,包括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现在谈责任感好像有点儿假惺惺,实际上不然,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包括对理想的认识。50年代的人更多的思考是在公众的、群体的层面上,身处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你们更多是在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有的时候过于不管不顾的个性化可能也容易带来一些浮躁的东西。轻松是轻松了,但是我觉得画一旦牵扯到精神、情感应该有分量,仅仅是轻飘飘的可能容易浮,过于沉重也容易假、迟钝、麻木。今天看了你们的画,我有一种我个人的感觉,你们的画干净,不沉重。每个人都在表达每个人对生活的一种体验,没有牵挂、没有障碍,在比较舒畅的状态中。”

个人化创作状态作为当代环境艺术创作的群体意识和趋势。个人化创作并不仅仅是述说个人语言和生活状态,而且要提供“个人化”的思想资源和“个人化”的生命体验,并通过具有“个人化”特征的水墨语言,来真正传达具有“个人化”的声音。是独立人格和思想自由的体现与诉求。个人化的语言超越和有别于类同化和公式化的水墨创作方法和状态梁占岩副院长从历史的维度看50年代的创作所存在时代印记,也表达了50年代艺术家的精神性所在。同时对70后艺术家的创作中语言探索的力量和对形式语言表达的纯粹,以及存在的问题,表达了前辈艺术家对青年艺术创作状态的客观判断。

相关推荐:

济南名胜风景:佛教圣地千佛山

龙门石窟宾阳洞(6)

上海青浦天光寺

朔州民俗“垒旺火”

身体有残疾的君主们:有傻子也有瘸子,还有独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