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谢瑶环》第十一场

发布时间:2016-06-27 栏目:专题 投稿:寂寞的蜡烛

【第十一场

谢瑶环袁行健同上。)

谢瑶环(唱)且喜得结同心百般恩爱,

袁行健(唱)敛豪情学张敞巧画蛾眉。

谢瑶环袁行健同坐,苏鸾仙急上。)

苏鸾仙(白)姐姐,武太守从太湖回来,要见你呢。

谢瑶环(白)说我有请。

袁行健起身。)

袁行健(白)我回避了。

谢瑶环(白)在座不妨。

苏鸾仙(白)有请武太守。

武存厚上,入见,行礼。)

武存厚(白)卑职叩见大人

谢瑶环(白)武大人辛苦了,请坐。

武存厚(白)谢座。

谢瑶环(白)太湖之事,可有眉目否?

武存厚(白)这??

谢瑶环(白)此位是敝友阮华,与本院八拜结交,但说不妨。

武存厚(白)卑职奉大人之命,见了李得才、王阿锡等,知道大人打了武宏,斩了蔡少炳,都有昭苏之望。

谢瑶环(白)唔,这就好了。

武存厚(白)大人执法如山,万民称快,只是与豪门酷吏冤仇结得更深了!

谢瑶环(白)有道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本院也顾不得许多了。为今之计,应当及早安定太湖,使百姓归农。梁王统兵南下之说,本院当上本力争,务求贯彻朝廷原议,太湖若定,梁王也无词可借了。

武存厚(白)是是。

谢瑶环(白)于今正是春耕时节,本院已命将各家侵占田亩,次第归还,又命人将武宏征去的大批铜铁,打造农具,发还百姓。就烦武大人再去太湖,劝他们速速归家耕种要紧。

武存厚(白)大人英明果断,真乃社稷之臣,只是太湖豪杰,疑虑尚多,烦得一位大人的亲信同去才好。

谢瑶环(白)阮义士与李得才有一面之交,又是本院至友,就请他同去如何?

袁行健(白)这??

谢瑶环含笑。)

谢瑶环(白)江南百姓安危,在此一举,仁兄千万不要推辞。

袁行健决然。)

袁行健(白)但不知何日动身?

谢瑶环(白)即日动身。

武存厚(白)如此卑职回衙办理日来公务,就来迎接袁先生。

谢瑶环(白)祝武大人一帆风顺!

武存厚(白)请大人但放宽心。

武存厚恭敬辞下。谢瑶环回头笑对袁行健。)

谢瑶环(白)袁郎,你刚才为何要推辞呢?

袁行健(白)太湖之事关系重大,我怎好推辞?只是与你新婚燕尔,未免儿女情长了。

谢瑶环(白)为妻自幼深锁宫闱,自遇袁郎才知唱随之乐。只是巡按江南真乃一场恶战,为妻既不能对黎民疾苦无动于衷,也不能与贪污淫暴之徒相安无事。

袁行健(白)我知道

谢瑶环(白)到任以来,秉承圣意,雷厉风行,三吴人心大快,因此不能不结怨豪门、酷吏。我夫妻今日真好比燕巢危幕之上。但一人祸福事小,百姓的安危事大。此次与武太守前去太湖,若劝得他们回家耕种,消大祸于无形,袁郎你的功劳不小。

袁行健(白)倘若武三思果真带兵南下,征剿太湖,我们岂不是欺骗了三吴百姓

谢瑶环(白)他们来了,太湖的人已经回家,武三思就扑空了哇。

袁行健(白)那武三思、来俊臣等若果真南下,岂肯空手回去?必然像丘神?在博州,武懿宗在河北,王弘义在赵、贝,大批捕杀无辜,以邀功赏。李得才等岂能幸免?

谢瑶环(白)为妻有密本进京,说安抚太湖已有眉目。另有一信,托殿中侍御史徐有功徐大人面奏三吴情形,陛下英明,或者不致偏听武三思一面之词。

袁行健(白)于今朝中与你作对的岂止武三思一人?有道是:“众口铄金”,难保圣上不要疑心于你哟。

谢瑶环(白)咳,袁郎啊!

(唱)忠而见疑古有之,

美人香草屈原词。

为妻但作当为事,

斧钺在前也不皱眉。

苏鸾仙上。)

苏鸾仙(白)姐姐,武太守派人来接袁姐夫来了。

袁行健(白)贤妻珍重,我太湖去了。

(唱)但愿此去风波息,

樵唱渔歌湖水湄。

辞别贤妻洞庭去,

袁行健一揖,向苏鸾仙。)

袁行健(白)鸾仙,

(唱)托贤妹衙中好护持。

苏鸾仙(白)不用拜托了,袁姐夫您放心吧。

袁行健(白)瑶环,我们仇敌甚多,凡事务须谨慎。

谢瑶环(白)晓得,袁郎保重,不要以我为念,有了结果,速速回来。

袁行健(白)知道,贤妻保重了!

袁行健下。马铃声。谢瑶环呆然有顷。)

谢瑶环(白)袁郎转来!

苏鸾仙(白)姐夫他走远了。

谢瑶环(白)喂呀。

(唱)自古销魂是别离,

不知重逢在何时?

(中军急上。)

中军(白)启禀大人:武梁王、来中丞已到苏州,请大人行馆相见。

谢瑶环(白)知道了。说我就到。

(中军下。)

谢瑶环(白)鸾仙贤妹。

苏鸾仙(白)姐姐。

谢瑶环(白)他两人到此哪有好意。为姐昨夜修有本章,就烦贤妹即日捧本进京,面呈圣上,为姐死也甘心。

苏鸾仙(白)姐姐。

谢瑶环苏鸾仙同抱哭。暗。)

相关推荐:

新疆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被盗掘 现场惨不忍睹

莲花在佛教中的殊胜意义

德昂族浇花节,你听说过吗

黎族人传统常用草药有哪些?黎族医药学

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后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