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学唱京剧之感想点滴

发布时间:2016-07-11 栏目:专题 投稿:能干的纸鹤

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班门弄斧一下。目的是抛砖引玉,望各方大家多多指教。

我很喜欢京剧,尤其是特别崇拜老生余叔岩。可惜本人生不逢时,无缘当场观其表演,只能听其十八张半老唱片来过过瘾而已。另外,还有杨宝森,王少楼,陈大?,程君谋、谭富英和孟小冬等我也都喜欢。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曾经有幸亲临观赏过其中的谭富英,程君谋和陈大?的演出,可那时在下尚年幼,根本不懂那些大牌名角到底好在哪儿。我喜欢的琴师是王瑞芝,赵继羹,孙左臣,李佩卿,耿少峰,王少卿(主要拉梅派,拉老生也很见功夫)和杨宝忠等。其中最好听的是王瑞芝的琴声。

四十多年来,一直在琢磨京剧是如何演唱的,现将在下的一些学习感想点滴略表如下:

演唱京剧首先是必须要学习京剧音韵,俗称湖广音、中州韵,也有统称其为中州音韵的。除字音的阴平(即第一声)与普通话相同外,其余阳平(即第二声)、上声(即第三声)和去声(即第四声)三声的调值与普通话都不同,另还有入声字(即第五声)。但入声字用得不多,入声字一般念得很短促,而且可随其他四声的调值来念。在唱念时除入声字外,每个字都要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即声母、元音和韵母,注:有些字是无韵母的,还有些字是无声母的)来念清楚,京剧的十三辙已表述得一清二楚。不过在一句唱词或念白中,切记每个字都必须有轻重和长短之分。除此之外,还有尖团字和少量的上口字(即古读音,某些古读字音现今还存在于方言中)。中州音韵,中州在哪儿?古人云,九州之中为中州。而从现在的地图来看,也只能估计,可能是以河南和湖北为中心,包括周边省份的一大片区域,这就是中国古时的中原地区。古人曾经编过一部韵书叫《中原音韵》,再次估计,可能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即当时的官话,而且中国古代大多建都于中原地区。单从这一点来看,京剧作为国剧是当之无愧的,尽管京剧从形成至今的历史还不足二百年。所谓的韵味,首先是从字的声韵中而来,再加上其他演唱技巧而使唱腔更俱完美。京剧曲调的旋?基本上是按字音的平、上、去、入来设腔的,若改变了字音的调值,唱腔旋?必然随之而变化,这就不成其为京剧曲调了。即使创新腔,也必须尊从京剧字音平、上、去、入的规?来设腔,这样才能不失其京剧味儿。可是这也不是绝对的,确切地说必须“以字设腔”为主,偶尔亦可“以字就腔”。其次是发声技巧,必须掌握高、中、低不同音域的不同共鸣部位。如立音,即高音,用头腔共鸣。脑后音,即鼻音,用鼻腔共鸣。下界老音,即低音(喉音),用喉腔共鸣等。另外,还有一种叫嘎调,其实就是泛音,用小嗓突然拔高而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效果。再者要掌握京剧演唱中的抑、扬、顿、磋和装饰音的运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擞音的运用。最后还要练习喷口,因为在京剧演唱中某些字必须用气喷出来才够劲儿,这些字也叫“喷口字”。

擞音也叫疙瘩音,有硬擞音和软擞音之分。杨宝森善用硬擞音,即在很短的时间内,略有间隔地抖动一到二下,状如轻微干咳。这就是明显的杨宝森特征。而余叔岩多用软擞音,同样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无间隔地抖动二到三下,状如及快速的小波浪音。这又是明显的余叔岩特征,除余外,王少楼也明显如此。而其他老生演员用擞音的程度各不相同(注:如上“论述”完全是个人感觉)。另外,还有水音(即波浪音,注:陈大?用此音较多)和空音(即在演唱中某字如同念白,无明显音阶的上滑音)等等,等等。抑、扬、顿、磋即轻重缓急,就是俗话说“要有节奏感”。想必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即常说的“气口”,气口就是在一句唱腔中有某几处停顿间歇处必须唤气。另有一些微小停顿不须换气,因为那不是气口。因此,在下粗浅地认为,一旦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说学会唱戏了,不过还不包括身上把子。严格来讲,“会唱戏”的定义中应该包含“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过去管演戏就叫做唱戏,唱戏不同于唱歌,歌是一首一首唱的,而戏是一出一出唱的。所以,毫无疑问,要唱戏不下功夫是唱不了的,清唱也决不是只要张嘴即成的。

今儿所简述的主要是关于一些老生的基本唱法,并且完全是个人体会。青衣的唱法是以胸腔共鸣为主,其他装饰音等与老生也有相近之处,可惜在下至今还未曾对此进行研究过。对于京剧在下纯属业余爱好,既未拜过师,亦未真正学过戏,连票友都算不上。所以,就无法再往下聊身上把子了,但在下对此依然兴趣浓厚。望戏迷网友中高人大家不妨聊聊京剧中的身上把子,请上受在下一拜。据传说,早先的内行艺人们还是很乐意教业余者唱腔的,可是,身上把子是从不轻易教人,原因是怕饭碗被人给抢走,此话说来也不无道理,不懂身上把子就无法演戏。如今时代不同了,京剧的境况又如此这般,说句笑话,恐怕现今没什么人会去抢京剧演员的饭碗的。

以上所述,主要内容和一些个人的看法可能与近期网上论坛讨论趋向有一定距离,望多包含指正。

相关推荐:

回族的工艺美术习俗

世界各国父亲节时间表_万年历

中国武术实战能力到底如何?中国武术追溯求源

中国酒具的发展历史

读图:晚清孩子们的灰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