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俞振飞表演艺术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16-07-12 栏目:专题 投稿:鲤鱼草丛

俞老艺术观中,“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他非常强调“文化对于演员的重要性。我十八岁改学小生时,俞老就要求我习字学画,读书写毛笔字。他经常给我们学生写信,书信的往来,本身是在引导我们多写多看,培养我们各方面的素养。他对于文化的理解,并不仅仅只是指读书,而是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他一直说,平时要多接触诗词、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潜移默化地可以陶冶性情,提高鉴赏能力,使人追求较高的艺术境界。比如他在舞台上的服装自成一格,这就是因为他懂得绘画。这使他对于颜色的搭配、图案的设计有着相当的敏感。但他又不只是简单地追求一种绘画上的美,而是从小生行当、人物的特点,来确定服装风格。这一个很小的例子,说明深厚的文化积累赋予了俞老别具一格的“艺术”眼光,使他具有非同一般的审美情趣。

然而一个演员不仅要具备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文化具体地表现到作品中去。俞老表演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人们可以从他的表演中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规律与审美精神。俞老在论集中写道:台上的动作都不能丢掉一个“圆”字,这个“圆”字,不仅抓住了昆剧表演的“神”,更抓住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而只有像俞老那样具备深厚文化功底的演员,才能从具体琐碎的艺术现象中,如此深刻而准确地抽象出并把握住艺术规律。

如果说“圆”让我们看到了俞老表演与中国文化在形式上的一种契合,那么从他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俞老表演从骨子里都散发出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概括地说就是“气韵”与“意境”。

俞老塑造的人物总让人觉得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一个身段,一个眼神,一颦一笑,都有一种独特的神韵,其非凡之处不在于动作技巧,而在于一种“气韵”。

线条、气韵、意境三者的结合,是在线的形式结构中传达出“气韵”,从而追求一个惟美的意境。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到了一个极致,也是将昆剧表演提升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是一次表演文化层次的提高。可以说在俞振飞的身上,人们看到昆曲的表演艺术已不仅仅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文化

二十多年前,我去杭州向周传瑛老师学戏。传瑛老师非常崇敬俞振飞。一次他说起在他们一代学戏时昆曲小生都叫“一步生”。所谓“一步生”就是小生的台步跟旦角差不多,步子很小;而小生的兰花指、水袖、身段摆动的幅度也都与旦角相近,纤细秀气;唱时的声音也以尖细的假声为主,很明显地带有一种“脂粉气”。而俞老认为舞台上的小生都是才子或文人,故一定要有“书卷气”。所以从他开始,小生的台步与身段动作才渐渐放开;发声用嗓也以真假混合声为主,明显地区别于旦行。因此“书卷气”成了俞派小生表演艺术的核心内容。传瑛老师说昆曲小生从“脂粉气”演变到“书卷气”,就是俞老对于昆剧艺术最大的贡献。

从“脂粉气”到“书卷气”的转变,其意义并非只是对于小生行当的一次气质上的提升。对于昆剧的整体美学风格也是一次重要转型。俞老将“书卷气”赋予昆剧,从更深的层面上说,是将文化融入昆剧的表演艺术之中,使昆剧更深邃更大气。

文化造就演员,演员也造就了文化,这是俞老师留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相关推荐:

望江亭【第一场】

书画鉴定依据

西藏农耕民俗的传承

彝族跳公节:彝族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混合

《梧桐双兔图轴》的作者是谁?《梧桐双兔图轴》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