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地方剧种:上党梆子

发布时间:2016-07-13 栏目:专题 投稿:魁梧的冰淇淋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于流行于山西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地区得名。过去,曾一度被称为“上党宫调”。解放后正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过去的班社,除梆子外还兼演上党昆戏、上党罗罗腔,上党卷戏和上党皮黄,共五种声腔。合称“昆梆罗卷黄”。近年来,昆、罗、卷已绝迹舞台,只是以梆子为主,有些剧团或唱些皮黄

上党梆子一个古老的剧种。有人说在明末已有班社出现,尚未发现史实根据,不过,在清朝乾隆(1736--1795)的后期就确已盛行。据晋城县青莲寺残碑记载,一个演唱上党梆子鸣凤班,成立于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这个鸣凤班现在确知的上党梆子较早的一个班社,一直延续到1945年晋城解放。

解放后,上党梆子在党文艺方针指导下,不断推陈出新,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很大改进。现在共有职业剧团十二个,从业人员八百余人。

据1965年不完全统计,上党梆子共有剧目七百出(其中梆子六百余出,皮黄九十余出,昆曲十余出,罗罗戏和卷戏各数出)。现在存在剧本四百余个。这些剧目,大部分都粗犷豪迈,淳朴健康,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表现杨家将、岳家军的剧目较多。《闯幽州》、《雁门关》、《三关排宴》等代表性剧目。《三关排宴》经赵树理同志协助整理后,在1962年搬上了银幕。上党梆子在认真改进传统剧目的同时,积极排演现代剧目,赵树理同志编写的《十里店》,并曾由《人民文学》发表。其它现代戏剧目《武大妈》、《一棵苹果树》、《丹河湾》等,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板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和,其它尚有、等;曲牌体唱腔有、等。男女同腔、同度、同调。调式是微调式;除和外,其它各类板式中的过门,都是宫调式的。伴奏乐器:打击乐是音响强烈的大锣、大鼓,弦乐是巨琴、二把和胡胡。

上党梆子的基础功叫“三把”。它运用起来稳健大方,雄壮有力;不足之处是足沉臂硬,臀部凸出,不太美观。表现手法是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强烈明快。行当方面须生的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净角、青衣和武小生。

在历史长河中,上党梆子形成了州府和潞府两大流派:州府派流行于南部旧泽州府所属五县,晋城的鸣凤班稳居魁首,后来高平的三乐意、万亿班都曾称雄一时。它的特点是抒情性较强。潞府汇报会流行于中部、北部旧潞安府和沁州所属的长治市和十一个县。特别是更显豪放。后来,潞府派又分为三义班和乐意班两支:乐意班格律比较严紧,唱杨家将戏多;三义班比较灵活,唱岳家将戏多。著名演员:清末有双禄、群益(西火旦)、老不香等人;抗战前有赵清海、段法荣、曹火柱、平福成、冯秃嘴等人;抗战中和解放后驰名的有段二淼、郭金顺、申正泰(银洞)、赵德俊(金圪瘩)、吴婉芝(女)、郝聘之(女)、郝同生等人

一百多年前,上党地区遭受严得旱灾。上党梆子一些艺人分别搭班到山东省菏泽附近和河北省邯郸附近演出。后来都曾设帐授徒。经过多年的吸收、溶化和发展,形成了两个新的剧种---山东枣梆和河北西调。它俩是上党梆子的嫡亲姐妹,相互之间切磋琢磨,共同前进,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关推荐:

《海霞》是如何卷入政治旋涡的

揭示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西方节日趣谈之牛津剑桥划船比赛

天下第一食蟹人是谁?最早吃着螃蟹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