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梨园春》“唯美品格”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7-14 栏目:专题 投稿:落寞的心锁

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在戏曲行业饱受现代传媒和其他娱乐方式冲击的今天,一档以传统戏曲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风风雨雨经历了十多年,由稚嫩逐渐成熟继而走向辉煌。《梨园春》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是将传统戏曲现代传媒??电视联姻,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戏曲节目。二是定位准确。栏目制作者深知河南戏曲大省,戏曲底蕴深厚,是开办戏曲栏目的牢固基础。三是走平民化道路。《梨园春》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开办了“戏迷擂台赛”,在这个方寸擂台上,来自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戏迷站到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唱戏”的才能,了结自己长久以来的戏曲情结,圆了或许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四是成功的商业运作。《梨园春》灵活利用品牌优势,凭借其强大的群众号召力和超值的广告效应,以栏目总冠名、擂台赛打分系统等多种广告形式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合作。充足的资金投入是节目质量的有力保障。《梨园春》还最大限度地使舞台延伸扩大化。几年来,《梨园春》先后30余次走出演播室,走向基层,把舞台搭在了农民的家门口、田间地头,同时又走出河南走向全国。2006年9月,《梨园春》又登上世界音乐殿堂??悉尼歌剧院,获得巨大成功,把中国的传统戏曲搬上了世界舞台。《梨园春》不仅“火”了河南,蔓延全国,而且通过卫星电视把烽火燃向了世界。《梨园春》“唯美品格”的艺术追求梨园春》之所以能长期吸引观众挑剔的目光,源于栏目制作者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首先是节目形式。1994年创办之初,《梨园春》以戏曲晚会的形式播出,由于形式比较老套,缺乏现代意识,节目反响平平。1999年,《梨园春》进行了全方位改版,对传统戏曲进行了全新包装,尤其强调运用电视这一现代传媒手段,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电视戏曲栏目。除传统的名家名段欣赏之外,增设了戏曲小品或相声、戏曲MTV、戏迷擂台赛、名人参与等较新颖的形式,这些具有时代感的戏曲节目很快吸引了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儿童的广大观众群体,从此,《梨园春》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巅峰。由此可见,新颖且具有时代感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是《梨园春》制胜的法宝。2004年,《梨园春栏目组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整个节目进行全新的包装,“强调整台节目唯美品格,要求节目从整体到局部,从听觉到视觉,从舞美到音乐,从服装到造型,从章节到细节”,处处体现“艺术美”的创作追求。在这一艺术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看到演播大厅舞美设计气势恢弘,富贵吉祥,金光灿烂的巨大皇冠和雕梁画栋的巨型红烛,显示出一个戏曲大省的深厚底蕴。参赛选手好像突然间也“靓”起来了,他们擦掉了脚上的泥点子,穿上了得体的演出服,精精神神地站在擂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戏曲情怀;主持人的造型也越来越吸引观众的眼球了,特别是女主持人庞晓戈由以前较传统的形象渐渐地时尚化,和荧屏上其他主持人的形象遥相争辉。最能体现《梨园春》“唯美品格”的代表作是“梨园春版”的《抬花轿》,显示了编导人员打破传统现代传播手段展示传统艺术魅力的能力,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震撼,是以往电视戏曲极少能做到的。按照《梨园春》制片人蒋愈红的话说:“本着传统现代交融、西洋与民族交融,戏曲与音乐、舞蹈、杂技、武术交融的艺术理念,在坚持戏曲为主的前提下,我们将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入构筑大平台,各种欣赏性的唯美性的动感的艺术品,只要能使观众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包括芭蕾舞、交响乐、青春戏剧等,我们都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在《梨园春》构筑的大平台上充分展示。”《梨园春》“唯美品格”引发观众的不同反应《梨园春》取得的成功同样吸引了众多专家和评论家的目光。《梨园春》在传统戏曲普遍低迷的当代却使戏曲又重新红火起来,并取得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对此,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然而,在肯定《梨园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人对《梨园春》的制作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梨园春》制作者是否应该追求唯美品格”。刘敏言在《中国戏剧》2004年第8期上发表《关于<梨园春>的文化思考》一文,盛赞“梨园春版”的《抬花轿》一折:“轿夫与花轿的华美装饰,新娘子以硕大红盖头的夸张铺排,烘托了一个极其喜庆华丽、吉祥的视觉空间;演员运用戏曲元素与舞蹈语汇,把人物那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风情万种,令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以现代、时尚、夸张、唯美的手段,把一个传统折子戏演绎得如此好看好听,拍手称绝。”李治中在《戏剧文学》2005年第3期上发表的《戏曲艺术电视传媒的结合??谈戏曲栏目梨园春”的问题与扬弃》一文中,就《梨园春》的制作形式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该栏目提倡“唯美品格”是不当的,“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戏曲节目服务于民间,节目单纯的好看倒在其次,主要是应蕴藉理性的、科学的、现代的文化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梨园春》的艺术生命在于民间、在于生活,而非唯美的制作手段和唯美的艺术追求。”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追求唯美品格”的思考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到底该不该追求唯美品格”,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栏目本身。《梨园春》播出的内容是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传统戏曲,《梨园春》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将现代传播技术??卫星电视作为传统戏曲的传播渠道,这就决定了《梨园春》必然会将现代电视技术运用到节目制作中。因此,我们应该视不同的情况来看待《梨园春》该不该追求唯美品格”。作为卫星电视戏曲栏目的《梨园春追求唯美品格”是提升其节目质量的有效手段。《梨园春》放在卫星频道上并且在周日的黄金时段播出,说明栏目制作人具备足够的气度。首先是让全省几千万农民不花钱就能收看到最喜爱的节目,体现《梨园春栏目定位准确,符合河南是人口大省、戏曲大省的省情,迎合了河南老百姓的文化欣赏习惯。再就是《梨园春》通过卫星频道面向全国乃至世界播出,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寻找所有热爱豫剧及其他传统戏曲的知音,体现了《梨园春》制作者立足河南放眼世界的“大梨园”的艺术追求和风范。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以往观众的印象中,河南豫剧和全国其他姊妹艺术比起来有些“土气”。这主要体现在豫剧的唱腔和演唱者所扮演的人物气质上。也许正是这股“土气”使豫剧成就为“草根文化”,使其在河南世代千千万万的农民心中扎下了根,是农民找到自我审美情感和好恶情感的渊源。但我们不能忽视《梨园春》的成功是因为其找到了传统戏曲现代传媒的最佳契合点,电视是其走向成功的载体。因此,不可避免地,《梨园春》应在栏目制作上体现现代意识:发挥电子技术的特点进行前期拍摄,用电视语言来阐述传统戏曲艺术魅力。我相信,在我们看见“梨园春版”的《抬花轿》时,恐怕很少有人说它不美不喜欢看的。正是这样有益的探索使传统戏曲吸引了本不爱看戏的城市观众群和青年观众群,让全国和世界人民看到了河南戏曲的崭新风貌。即使是广大的农民,受电视上其他文艺形式的熏陶,戏曲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看着《梨园春》绚丽多彩的画面,演员和擂手的精心打扮也会赏心悦目。因此,在不失栏目平民化特色的大前提下,适当地追求唯美品格”是符合当今观众审美取向的,也是最大限度地扩大观众群的有效途径。按照《梨园春》导演张建萍的说法是,《梨园春》的栏目“要戏曲化,更要电视化,在电视化的总揽之下,重塑戏曲,雕琢戏曲,让戏曲逐步纳入电视轨道”。作为走平民化道路的《梨园春追求唯美品格”应该适度。《梨园春》的舞台是一个无限延伸的舞台,在注重让河南戏曲走向全国,登上世界舞台的同时更注重对自己“源头”的回报。几年来,《梨园春》几十次走出演播室,把舞台搭到了农民的家门口、田间地头,在这样的舞台上,我们极少看到“唯美品格”的制作和包装,演员和擂手们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让农民近距离看看自己心目中名家的真实面貌,体现了《梨园春》贴近基层广大群众的栏目特色。在这样的舞台上再追求唯美品格”显然是不合适的。一是演出条件不允许。在基层演出一般都是广场式的大舞台,时间大都在白天。而“唯美品格”的节目需要运用灯光、布景、人物丰富的面部表情或特写镜头等电子技术彰显其艺术魅力,这些在广场式的舞台上是无法运用的。二是演出的指导思想不同。《梨园春》走向农村贴近农民,目的就是让戏曲贴近“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大群众,如果在这样的舞台上追求唯美,无疑是在演员和观众之间隔了一道轻纱。他们兴致勃勃地跑几十里路就是为了看一眼“真人”是啥样,听听名家的真唱,对他们来说这也许是一辈子唯一的机会。《梨园春》真正地贴近观众就应该是不用灯光,不用布景,甚至可以不化妆,不穿演出服,用最本色的节目和群众打成一片。所以,《梨园春追求唯美品格”应该考虑到演出场合和演出形式的不同,不能盲目地追求唯美品格”。我们看到,随着《梨园春》由稚嫩走向成熟再到成功的过程,包含制作者太多的辛苦和心血。其节目形式内容包装不断创新,商业化运作模式逐渐步入正轨,使之成为全国戏曲界学习弘扬传统戏曲的路子。“不断创新”是《梨园春栏目制作者永恒的追求。正是由于制作者敢于挑战、敢于创新、不断创新的意识才使《梨园春》成为全国同类节目的领头羊。“唯美品格”的艺术追求正是其创新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不照搬照演经典剧目,把传统现代结合创作思想的大胆实践。我们不能看到一些革新就恐怕失去它的“原汁原味”,“原汁原味”地搬演传统已让戏曲步入“夕阳艺术”的尴尬境地。在传统戏曲领域一片沉寂的窘况下,《梨园春》闪亮出台,重新掀起了人们看戏、听戏、关注戏曲的热潮,对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其贡献有目共睹!难道我们要在传统戏曲之花刚刚发出蓓蕾将要重新绽放时就掐枝去叶,使她再一次地枯萎?而且,纵观历史长河,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产生和发展再到成熟或消亡,无不同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同样,我们传统戏曲的发展也应放在当代这样一个以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时代中重新审视,谋求它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梨园春》的“唯美”追求不应仅仅局限于制作手法和包装上的“唯美品格”,还可从戏曲的唱腔和整个戏曲发展的角度尝试新的“唯美”手法,引起更多观众戏曲审美上的共鸣,为河南戏曲尤其是豫剧的重新振兴和再度辉煌担负起历史责任。当代的中国已由“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中国设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意识正在觉醒。我们已不甘总步传统后尘,步别人后尘。《梨园春》的制作者正是“中国设计”的先行者。我们不妨把《梨园春》的“唯美品格”当作传统戏曲发展道路上的一朵浪花,让戏曲发展的历史去验证它存在的合理性。传统戏曲我们关注、争论,总比让它压在箱底发霉要好得多。《梨园春》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立足省会城市郑州又不忘广大的农村群众。这看起来是两条完全相反的道路,《梨园春》却能够巧妙地连接,找到其交会点,并架起一道金桥,把植根于民间的“草根文化”推到世界人民面前,成为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展示的窗口。《梨园春》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在多种迥异的文化背景中,面对数以亿计的观众,对《梨园春节目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是十分正常的。只有争论才能使之更加完美。让《梨园春》的历程来验证我们对她的期待!

相关推荐:

中国佛学派别及其四宗学说略述

壮族的拜山习俗

布朗族的取名有什么排行?布朗族取名的特点

2015年1月3日是什么日子_万年历

葬礼习俗哭七关是怎么一回事?哭七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