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消暑绿豆汤【三】??老前辈与老唱片的那点事儿

发布时间:2016-07-16 栏目:专题 投稿:魁梧的蓝天

时在大暑,热!盼奥运,盼好天,别下雨!心里急!您就喝碗绿豆汤吧!老前辈与京剧老唱片对不起,我先得打招呼:今天在这儿说的这些可都是别人没说过的大实话。前人没说出来,也没写下来,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得罪人找麻烦!他们当然都是明白人,白纸黑字地写下来?找骂?干不干???这一点我就当是犯一回傻吧!回顾当年,在中国唱片都是些外国的唱片公司,他们邀请当时的名角儿唱片当然是出于商业目的。他们自己是老外,是外行。没关系,他们就请了一些中国人做顾问,邀请名角儿唱片。当年,操办此事的诸位先生对京剧可是相当的内行,他们是以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做这件事的。这可给咱们做了不少好事,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艺术资料,功德无量。这些事我只是听到看到,没有资格讲些什么,您可以看吴小如先生的文章,他是前辈老先生,对中国京剧唱片历史很有研究,还是要以他说得为准。但是,我更希望网友们能把这段历史挖掘出来,把当初参与策划灌制唱片的诸公记录于史册,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历史性的贡献不可淹没。在20世纪初年,那时的设备、技术还都是比较落后的。当时哪里有什么录音棚!一般都是找个大小合适的场地,连演员带乐队场面坐得下来就成了。有时甚至就是角儿的家里录音。在这样的条件下就给演员的发挥带来限制,您说像老生、旦角的音量还容易控制,效果不算差。吃亏最大的就是金少山了,他的音量太大了,所谓声震屋瓦是也。在舞台上尚且如此,何况在小屋里录音?据说他在上海第一次灌唱片时,张嘴一唱就把麦克风炸了!把录音的外国技师吓了一大跳。再往后,皆因他的音量太大之故,连着出了几次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弄得金大老板对灌唱片心灰意冷。以后每逢此时,他看在现大洋的份上站在远处唱上一段,按酬付劳而已。所以,我们遗憾地说金少山的唱片难得有精品,包括他与李多奎、姜妙香、马富禄、关德咸灌制的全部《打龙袍》,亦不理想。侯宝林先生曾对我说:“你对金少山的认识可不能以他的唱片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他的唱片他的外场演出水准相比,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侯宝林先生这话我信,您听金先生灌的唱片,就觉得他十分地随意不甚认真。听《真假李逵》的唱片更有比较:你觉得裘先生离你很近,认真地在唱。而金大老板就好像在胡同口向你喊话似的。虽然如此你仍觉得他的嗓门很大,很冲,但离得很远。以上我们说了半天,讲的是历史条件所带来的限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艺人的素质所造成的影响。过去艺人有一句老话说:艺不轻传。艺不轻传有句老话:师父教你一出戏,等于给你置了二亩地!师徒尚且如此,何况同行!据说谭鑫培谭大老板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临场改唱改腔。他在演出时如果发现有同行在偷偷地看戏,他在外场就立马改唱、改变身上做派??他怕人家捋叶子。这也难怪,谁都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饭碗,连谭大老板都觉得吃戏饭太难了。他早期灌的唱片也有这个毛病,而且,他的唱片精品少,赝品多。假唱片?对了,唱片公司请“假谭鑫培”灌唱片,冒名出版,以假乱真挣黑心钱。那时候虽然还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但这么做也是违反商业道德的。您知道当年请谭鑫培这样的大老板灌一张唱片起码多少钱?300块现大洋!啊!在当时,这是咱北京买一座小四合院的钱。怨不得有人造假。造假在咱们中国可是“老头儿的被窝??盖有年矣”!老毛子吃高粱米再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录音的操作过程大有毛病。毛病?第一条,咱们角儿的生活起居、作息时间大不同于常人,大多数是黑夜当白天过。因为他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在晚上到戏园子唱戏,他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安排的!他的最佳状态首先取决于时间:都是在夜里,起码是晚上9点以后。灌唱片的外国人只好入乡随俗,工作时间跟着角儿走,夜里干。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好角儿要抽足了大烟,过了瘾了,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据说一个烟泡可以吸两刻钟。今天说是要灌唱片了,那更得把架子端起来,一口气抽两个烟泡,那算是“马前”了。“马前”是戏班的行话:就是快一点。全体人员都在现场等着,角儿把烟瘾过足了,端着小茶壶迈着四方步过来了,这才能开始录音。胡琴一响,溜溜嗓子,角儿点点头,这算是开始了。那时的录音技术还没有拼接一说,但是,咱们这些角儿往往就唱一遍,决不重复。出了错就将就了。裘桂仙老先生有张《二进宫》唱片,徐延昭的[二黄原板]“说什么……”唱到中间过门到了,可是他忘了张嘴了,结果胡琴再拉一个过门,他再接着唱下去。这可倒好,他老人家这张唱片一直流传到今天。谁放屁了?还有一个早期录制唱片的小笑话,说给您听听好吧。这是一位场面先生跟我讲的一件真事儿。这天,程砚秋先生唱片,乐队早就坐齐了,定好了调门儿等着。录音师和管事的在另外一间屋摆弄机器,监控音量效果。角儿来了。管事的进来一摆手:“开始!”乐队抄起“家伙”就拉起来了,演奏过门。停!啪地一下,门开了,管事的进来怒气冲冲地喊了一句:谁放屁了?……谁?我??弹弦子的霍瞎子扭扭捏捏地答话了。重来!哈哈……外国技师们哪儿见过这个?伺候中国梨园行唱戏的大老板唱片,算是把这帮老外折腾苦了。这可是应了一句原产东北的俏皮话:老毛子吃高粱米??没法子!

文章来自:天伟

相关推荐:

艺术品市场进入“价值时代”

办公室交往语言礼仪

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举办盛大传统庙会“擎台阁”

傣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有什么新的文化内涵

这位女神我打200分,多的100分给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