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诗画均有江山助 感受罗兵的写生艺术

发布时间:2016-07-18 栏目:专题 投稿:坚定的楼房
罗兵

8月11日,“南国水墨迷彩印象——广东预备役师画院作品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其中罗兵携50余幅写生作品参展,展览将持续到8月19日。

罗兵,别署天尧,号惺贤居士,斋号点戊山房,1970年生於湖南衡阳。1993年毕业於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2002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研究生班,200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职於广东省博物馆。同时为首届广东文人艺术研究会会员,第二届广东青年画院画家,第六届广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及首届书画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广州市青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预备役师画院副院长,中华文化艺术名家协会常务理事。

罗兵作品

罗兵写生作品:诗画均有江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这句山水诗,既是文人境界也是艺术的观察方式,为后世文人所崇敬。

近期看画家罗兵写生作品后,让我想到了这句诗。从宏观上来讲,罗兵这批写生作品,超出了我个人的想象,从幅尺上看非常震撼,现场写生如此幅尺非一般能力所掌控,而作品数量之多足让人感动,罗兵近三年来的艺术创作状态,沉静又忙碌,读书、写字、品茗、抄经、吃素,养其心,炼其功,云遊四方,感受天下。每一次出门,画稿和资料不菲,他用大量的时间在路途,在名山胜景之地写生,不论寒暑,步步为营,那么,我有这样的意外也是必然的。

罗兵的这批写生作品,整体上与前几年画法有所区别,这些写生作品,更多地是对自然物象的主观表达,追求用笔用墨上的以虚代实,意象写真和气韻生动。这么多写生作品的出炉,又一次证明他个人山水画的成功蜕变。记得潘天寿先生曾经讲过:“中国画的写生,不求形的准确,力求变形,加强减弱,是寓意的结果。”或许,罗兵几年来的努力,在感受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梁世雄、李劲坤等诸位先生对他骨子里的渗透,以及他那种湖南人才有的激情壮志和长期浸淫在中国古典诗词、书法、佛学、茶道里,滋养出的文心,影响着他的艺术观。选择现场写生,依旧是传承着岭南画派关照自然,刻画物象,将手、眼、脑结合起,进行鍛煉的创作理念,但罗兵个人的思考,加强人文精神在艺术创作上的表达。面对自然物象,主观意识大於物象本身,笔与墨在纸上的宣洩,既有法度又具自由表现,或勾或染,节奏明快,达到了一种淋漓之境。

我们在感观他写生作品的同时,可以从中分析到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气格、趣味、形式,並非简单而为,恰恰能从中解读到罗兵现场写生时的那份用心,不同的自然山川,呈现的不同画法,一笔一染,渐进成形。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艺术创作能够做到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基础。罗兵深知这些道理,他说:“写生要活写,不能死写。”比如《靖西写生》、《浯溪写生》、《华山写生》等作品,验证了他鲜活的笔墨品质和宽阔气象。

罗兵踏准了这一时代艺术节拍,现场写生方式已然成为一股艺术风尚,全国的山水名家范扬、陈平、何加林、林海锺、李劲坤、方向等均在山水写生这条路上卓有建树。临摹、写生创作的学院派成就方式,同样为罗兵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罗兵艺术成就不可限量。

借古人云:诗画均有江山之助,若局促里门,蹤迹不出百里外,天下名山大川之奇胜,未经寓目,胸襟何由而开拓!

陈子游《中国艺术家年鉴》主编

2012年7月25日

罗兵作品

罗兵:千里写生一路情谊

“南国水墨,迷彩印象”艺术之行,广东预备役师画院的副院长罗兵走过了中南大地的山河湖海,收穫了许多灵感激越的素材,让他的笔触更加敏锐,感情更加深刻,2012年8月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的数十幅精品力作就将这点显露无遗。画中风轻云淡的境界让人心驰神往,笔下激流湧动的力量振奋人心。驻足流连在一幅幅画作面前,我们都能感受到水墨丹青之间,印满了画家上下求索的足迹,蕴含着温暖人心的深情厚谊。

从武当山巅崎岖湿滑的千级石阶,到张家界顶冷冽的宝峰湖水,从天涯海角嶙峋的崖石林立,到龙邦口岸的威武国门,都留下了罗兵孜孜以求、挥毫泼墨的身影。在海南中部山区,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阴晴变化下五指山的奇幻景观,他冒着大雨穿越山脚的热带雨林近距离感受,顶着烈日在车水马龙的公路边上举目远眺,甚至为了体验山林的云雾蒸腾,他登上太平水库採风写生,遭到了吸血软虫山蚂蝗的“恐怖袭击”。在靖西边境線上,为了能极目关山的壮美奇绝,他三上庭毫山,走过每一道战壕,登上每一个哨点,爬上每一座炮台,每次都有新触动,每次都激起创作的冲动,甚至大雨滂沱,雷电在头顶打响,他都不为所动,从未退缩。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罗兵的千里跋涉,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直面真实的自然,在山水的怀抱之中,才感悟出了山水内在的力量和境界。

创作的激情来自心灵的感动。罗兵认为,採风之行要深入生活,寻找蕴含在关山之中的铮铮铁骨和家国意识,就要靠近边防前線,贴近官兵的内心。行走在边防第一線上,罗兵与边防官兵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观看战士们的日常训练,随同战士们外出巡逻,与战士们促膝谈心,在哨所阵地与战士们同吃一锅饭菜,从部队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在推心置腹的真诚交流中,画家感受到新时期边防军人的钢筋铁骨,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在将军山上画边防营区,一个场景让罗兵至今难忘:一个骄阳似火的正午,边防战士扛着装满的沙袋、拖着沉重的轮胎,绕着操场疾步奔跑,一圈,又一圈……当被告知这不过是一堂再也普通不过的操课时,罗兵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战士们艰苦训练的场景被画家以独到的艺术眼光一一捕捉。由此他感言:“深入边防哨所、高山阵地、界河、海岛,亲眼见到了可敬可爱的战士形象,亲身体验平凡而崇高的戍边生活,笔下丹青才能现真情实意,画中山河才能展时代雄风。”

千里写生,一路情谊。漫长的艺术征途上,让罗兵尤为感动的就是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同行。从热爱艺术的将军到熟悉山水的导遊,从地方宣传战線到部队哨所阵地,他们给予支持和指引极大地鞭笞鼓励了罗兵创作。特别是每到一处,罗兵都寻访当地的艺术家,有自学成才的画匠,有酷爱摄影的边防军官,与他们彻夜长谈,深入探讨当地山水的独特魅力,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出创作的火花,並建立起了笃厚的友谊。一路许多人对艺术家的书画技艺和艺德人品讚赏万分,纷纷求取墨宝以留纪念。无论是癡迷山水的花甲老人,还是边防哨所上的普通一兵,罗兵都不吝啬才情,情洒笔墨中,挥毫之间,表达了饮水思源的谢意,回馈了深切的期望与勉励。

循着笔墨的足迹,我们感受画家傑出的艺术能力和优良的人格质量。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推动他在艺术之路上更加坚定前行,不断迸发出绚丽的光华。

李文光

201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临江驿(一名:潇湘夜雨)

陕西省首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法门寺佛学院举行

闽南语的数字怎么读

2016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几月几日 星期几_万年历

纳粹士兵们是如何找乐子的 21张真实老照片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