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著名画家陈天增作品品鉴

发布时间:2016-07-18 栏目:专题 投稿:聪明的自行车

陈天增,1969年生于山东青州,号“润含春雨楼”。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凤凰岭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中国画学会(美国)理事,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助教。

作品参展及获奖

·第二届艺术院校师生北京园林写生展,获李可染创意奖;

·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精英班作品展,获金奖;

·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2008年、2009年、2011年全国中国作品展,获2009年全国中国作品展最高奖;

·2011年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2“八荒通神”卢禹舜导师师生作品展;

·2012年“大道同行”卢禹舜导师师生作品展;

·2013年“八荒通神”卢禹舜导师师生作品展。

·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百名画家三明苏区行;

·2014年美术新青年50强;

·2015年最具升值潜力的当代著名画家

·2015年中韩墨韵书画交流展;

·“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第二届全国造型艺术新人展;

·“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作品展》;

·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

·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美协主办的《山东省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全国著名画家学术邀请展;

作品发表于《文艺报》、《中华儿女》、《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并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禹舜美术馆、广西美术馆、河南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济南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浙江省展览馆等十几家国内机构展出、收藏以及被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陈天增其人其画》

当今中国画坛,乱中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必然。这种必然正在校正当代画家的发展方向。这样,陈天增中国美术学院对传统研习的成绩就成了他立足画坛的“法宝”之一。大家常常愿意这样解读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学习而又时常温习所学,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但是我更乐意这样解读它(因为古字里“习”也有实践的意思):学习而又用实践的成果证实了你的学习,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陈天增学习时的艰辛与他现在形成画风的快乐也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因此,凡是自以为聪明的青年画家们,千万不可试图以自己的才性替代了那些必要的基础学习,“学以开其性”这句话虽然古老,但很实用。故而,对陈天增的勤学与善学,我们就要持肯定态度了。

学什么与怎么学,一直是画家成长期的最大烦恼。在这个问题上,多少聪明人走入了歧途。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法选择的问题,其更深层次反映出了画家的价值判断。无疑,陈天增在当今寻找“自我”、表现“自我”的美术热潮中没有迷失方向,他的“自我”正在通过其对传统文化的更进一步吸收而渐渐成长、壮大。这种区别于社会上的向外寻找“自我”的内养“自我”的生命体验必将会在若干年后显出其优越性。

陈天增艺术道路上的求索是很艰辛的,它敏求于传统经典绘画,运巧思与笔墨之中,得来画风中散落出一股清雅之气。其登古人之山,扬显自己之高,正是东方文化智慧的高明所在。但愿一切有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国画家们,千万要明透此理。记得大画家王维这样说过:“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这是一个朴素而又普遍的道理,也是一个易懂而又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

(文/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山水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刻划传神意境深远——品陈天增山水画有感》

构图清新自然,笔墨精妙功深,心超物外,气象纵横;得造化之助,出一家之新。这就是著名山水画家陈天增先生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

山水画发展至今,正面临着“不断前进又不断向传统积淀回溯”的状态。从山水画的角度来讲,目前其面临的最主要方面,仍是“意境”的表达。这是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在绘画层面上的具体反映。现在许多画家虽然创新意识较强,但却注重了视觉形式的美而忽略了意境美。陈天增的画之所以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就是因为他的画中总是沉浸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他的山水画作品构图严谨,设色淡雅,充满诗意。作品中山峦绵延不绝,山间瀑布奔涌,日夜不息。作品中的色彩点缀十分到位,所展现出的山水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观他的作品,如同听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澄澈空明,清新自然,悠扬婉转,余音袅袅。他笔下的一山一水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通过对自然的热烈讴歌,尽情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期待。

中国画追求意境、抒发主观情感的倾向,主导着中国画的艺术发展。意境中国画中包括的内容很多,大多根据特定主题进行构思、取景、构图、造型以及安排情节进行主次描写、虚实关系和画面的处理等,都在“立意”上下功夫,并且以传神为要领。王维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亦云:“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唐诗里的许多诗境也是画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画常常是对象的特征和画家的感受相融合的真实表现。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的形象;“意中有意,味中有味”,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一幅情意深厚、表现力强的绘画作品,对欣赏者具有深厚而持久的吸引力。

陈天增作品刻划细致,气韵生动,意境高远。他的《峡山畅流图》,构图饱满大气,画中群山环抱流水奔涌,意境深邃,烟云飘渺,带给人一种雄健浑厚的笔墨意境,是一幅诗意盎然的佳作,同时也表达了陈天增对祖国山水的深刻感悟。画作风姿壮丽卓越,色彩丰富绮丽,表达出淡雅美好的思想意境他的国画《泰山旭日》,既大气磅薄、豪迈跌宕,又布局严谨凝重沉厚。雄阔劲健的泰山、纵橫驰骋的云海、光华耀目的旭日,层峦叠嶂,云烟飞动,把泰山所寓的民族精神、民族气魄暄染得淋漓尽致,极具震撼力与崇高感。

画品的高下,直接取决于画家素养的丰寡。因此,想在中国画上有所造就者,不能单纯地为学画而学画。陈天增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日积月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提高自己的认识及审美能力。他自幼学习书法、绘画和诗词,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同时又是一位悟性较高的人。他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凤凰岭书院学习深造。其写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艺术理念是:扎扎实实创作,正正派派做人。

画家在绘画时,描绘出山峦层叠、草木丰沛、景观雄峻与闲雅的田园生活。在对祖国山河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深幽的沟壑中云雾升腾,溪水环抱的野屋幽居掩映在万松山壑之间。那依稀可见的屋舍水榭,沿着断断续续的山径蜿蜒地伸入树林,显得那样幽深、美丽。山下的溪水沿着连绵的山脚流淌着,又使得这青山寒林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营造出丘壑之美、寒林之寂的意境。作者把清雅绝俗的野逸,演绎为山林野居、溪水绵绵的闲情逸致,与大自然更趋亲近与和谐。陈天增在绘画时表达出他对野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陈天增先生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与探索,形成了厚重清新的独特风格,技法和学养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在表现山体的奇秀上、表现云海的虚无上、表现物象的灵性上,都有新的追求。透过他的山水画,深感谋篇大气,笔法丰富,画面厚重,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刘祥亮)

《不于规矩之中作茧自缚》

道家思想认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许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画家陈天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敦厚平实、不善言谈。哪怕在自己的画展上,他也总是静静偏立一隅,独自研究画作,似乎周围喧嚣的环境与他无关。这其实也是他在当今画坛上长期保持的一种姿势——不追逐表象上所谓的“声”与“色”,而是潜心研究画事画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画者不可于规矩之中作茧自缚,亦不可画理未明而纵情任性”。

我觉得,单纯的“画家”二字并不能概括陈天增的全部内涵。他是“哲人”与“画家”的混合体。他身材瘦削,但双眸深邃明亮。从这深沉的双眸和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窥见他独立的精神品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摒弃物质欲望的束缚,复归于自然,进而求得人生“大自在”的境界。

陈天增所追寻的是用传统笔墨功夫架构起具有现代感的笔墨情趣。他在笔墨技法的运用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于传统用笔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变化,二是将道家思想注入到从笔墨驾驭到意境营造的全过程。他将传统笔墨技法和美学观念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将自然山水的美妙意蕴体现在一笔一画之中。

陈天增是重写意精神的画家。写意精神归根结底是笔墨精神。画好写意画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需要具备诗、书、画、印各方面的素质。正如他在自己的画册自序中所云:“胸无笔墨,岂能点染江山!”正因深谙此理,他才三更灯火,孜孜以求,饱读诗书,修养心性,梳理性情。其斋号一为“雪萤斋”,以此勉励自己在艺术之路上刻苦勤奋,吐故纳新,知难而进。因早年专攻书法。他深谙“八法”之道,得书法用笔之妙。他把传统书法的招式悉数吃透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传统画理、画法的研究中,并对宋元以来的山水画主要流派和重要画家做系统性的临摹学习,重新寻找中国文化中“山水”的定义和精神内涵,力求不与古人碰车、不与今人冲突,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他用笔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皆为辩证统一的运用,灵活多变,圆融自如;运笔又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以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将枯、润笔统一起来,如太极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一动一静的图形,这也正是道家的阴阳转换、生克消长辩证思想的最好体现。所以,陈天增笔墨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画作往往有“朱栏白雪夜香浮”之意韵。我想,这也正是他另一个斋号之所以称为“润含春雨楼”的用意吧。

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山水画发展到现在,想要脱古出新实属不易。但陈天增的每一幅画几乎都有一股清新之态。他不是简单地为新而新,他传统笔墨技法中藏着诸多现代因素。他的一幅名为《绿色家园》的作品,近景、中景山体用冷白色描画,嶙峋的山势之上,参差的房屋、茂密的树皆用线描表现,与用大墨块表现的远山形成对比。青铜绿色的苍穹压下来,给画面整体的氛围增添了些许神秘感。河中正在游弋的小鹅为画面增加了动感,给人别样的审美愉悦。与其他描绘家园的作品相比,除了悠闲、安然的感觉,陈天增笔下的家园还有着某种独特的静寂和神秘气质,这或许暗含着道家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存家园的敬畏之心。

陈天增在创作时融入了关于人类面对大自然以及中华文明的深沉思考。自古画黄河者不计其数,大多将黄河描绘得气势磅礴、激越跌宕,而陈天增笔下的黄河却有着某种抽象的意味。他有意让黄河水以倾斜之势从上而下奔涌而来。这种倾斜让人感觉是“大开”的姿势,而河中的船只又有“大合”的味道。混浊的河水并无汹涌的激流,但河中船只后面留下的空白却又让你分明感觉到船只在河中激越穿行的力量。可以说,在黄河这一题材上,陈天增表现出了新格局。

美术评论家雷正民评价说:“陈天增的画作令人感受到笔墨美、章法美、意蕴美,同时又有一种新鲜生动的气象韵味涌动其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伟平则评价陈天增的画作“于传统与现代、古意与新意中倾述着其所思、所感和追求”。而我更愿意从陈天增给自己作品集写的序言中寻找他画作的密码:至真至美、至纯至易,是为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乃画之大境也。

(文/苏醒)

相关推荐:

立春有三候: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陡负冰

旗袍的发展过程 揭秘中国旗袍的历史

满族萨满教有何宗教观念?又是怎样分类的

因贪婪和奢侈毁掉自己的春申君

【大嘴侃历史】第11章 治水患 定历法 来谈谈尧这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