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陶和瓷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唐三彩的材质

发布时间:2016-08-05 栏目:专题 投稿:甜美的黑裤

陶瓷是我国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唐三彩就是陶瓷界中突出代表,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烧出来的成品特别漂亮。但最近有些人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唐三彩陶器还是瓷器,困惑了许多人,告诉大家,看看下文就知道了。

在唐代,厚葬的风俗使作为冥器的唐三彩发展迅速,成为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陶瓷业到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日趋丰富,明朝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您知道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其实是陶器,它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陶和瓷经常并称,但是您知道陶和瓷之间的区别吗?让我们为您详细道来。

一、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二、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四、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六、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瓷器陶器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小结:原来困惑大家许久疑问终于解答了。唐三彩其实不是瓷器而是陶器,实际上看了上文,陶和瓷其实相差蛮大的,不管是在工艺上,还是原材料,都大不一样。可能是大家将两个词经常组成起来说,把陶和瓷混淆在一起了。

相关推荐:

双十一狂欢节购物攻略:如何抢购更有效_万年历

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驴肉火烧是怎么来的?驴肉火烧起源于什么时候

高山族的丰年祭什么时候举行?丰年祭的简介

军统少将周镐缘何为新中国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