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近代有哪些建筑大师?建筑四杰是哪些人?

发布时间:2016-08-09 栏目:专题 投稿:拉长的保温杯

近代建筑大师,最为出名的,当属建筑四杰梁思成、刘敦桢、童寯(音jùn)、杨延宝。他们才会横溢,学贯中西,与动荡的时代投身古建筑保护和新建筑发展事业。其中,梁思成、刘敦桢擅长建筑学术研究;杨延宝则以建筑设计见长;童寯则学术与设计兼擅。营造学社说起近代建筑史,除了建筑四杰,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学术团体——营造学社学社于1930年2月在北平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1925年,朱启钤与陶湘、孟锡钰倡议成立"营造学会",他私人出资,以他在北京的寓所为学社社址,旨在研究建筑文献和中国传统建筑式样。1930年2月,"营造学会"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发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朱启钤亲自担任社长,并在故宫内废弃的一角,找了十几间西庑旧朝房作为研究所总部。为支持研究营造学社申请了中美及中英庚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经费。不久,朱启钤学社成员、清华老校长周贻春专程赴沈阳,动员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和他的夫人林徽因加入学社。1931年秋,梁思成夫妇回京,正式加盟营造学社

此外,包括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等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以及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也先后加入营造学社,支持学社研究工作。营造学社汇聚群贤,一时蔚然大观。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国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从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短短5年中,学社成员以现代建筑学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当时中国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和调查,搜集到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很多数据至今仍然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辗转经过武汉、长沙、昆明最终落脚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大后方的营造学社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古建筑调查与研究,期间出版了大量专业著作。

宜宾李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李庄学社工作室抗日战争胜利后,营造学社迁回北京。但经历了战争的蹂躏,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资金日渐紧张,学社的创办者朱启钤先生也已经家资散尽,无力维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社只能在朱先生私宅办公,在社会上的影响日微,渐渐不为人知而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学界的一大憾事。营造学社的书稿、照片、图纸等资料现在多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

建筑四杰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同年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一直工作至1949年1935年,曾任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校理1940年,受刘敦桢之聘兼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国近代建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1930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简史》、《苏州古典园林》,总结国内研究成果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都为这一学科奠定了主要基础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在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加入营造学社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5年秋,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30年回国,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专攻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尚且有人不顾险阻,踏遍中华,为传统建筑正声留名。

大师已逝,但古建艺术永存。(来源:古建平台)

相关推荐:

高山族的丧葬习俗

少林足射功有什么练习步骤?少林足射功修炼原则简介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 茶具的发展

落后就要忍受挨打?不,看看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如何怒斥日本

解放之后,原本有机会聚首的宋氏三姐妹为何没能成行?